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四)

#讀者投書 全文照登
#照服員實習心得


編按:

本報讀者日安為受照顧服務員訓練的實習生,將其在受訓階段所觀察到的各種長照現象與自己的思考,以報導文學的書寫方式投稿本報。有鑑於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照已隱隱然成為台灣社會一項重大議題,對長照的需求與現況越瞭解,越有助我們思考如何共同努力解決、改善社區中的長照需求,故而本報在徵得日安同意的情況下,將此文以讀者投書全文照登的方式進行連載。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四)


文/日安(長照服務員實習生)

另外一名實習生,也可以說是我的同學,是一名外籍移民,過去曾在台灣做過移工,回到越南之後,覺得越南難以生存,決定要跟丈夫移民來台灣,十幾年前來台灣時,最開始就是做看護,照顧一名外省阿公,她看我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決定自告奮勇先嘗試幫助民翻身。

我只是在一旁,協助她拿水、換水、拿尿布、拿衣服,每個動作我都看得心驚膽戰,又不能粗魯,又不可能不出力,直到她一個不注意閃到腰,才換我上,沒辦法我知道,大家都是在跟時間戰鬥,雖說要練習才有辦法學習,但我們也都怕讓我操作,就會拖到後面的時間,因為看起來就是笨手笨腳的,真是辛苦帶我的學姊了。

戰戰競競地把床頭搖平,撤掉身邊的枕頭、毛巾。

「阿嬤,幫你擦澡翻身喔!」在需要洗澡的長輩都下床後,我碰到的第一位長者,也是今天最後一位需要擦澡的長者,她只是看著我,也不知道在想什麼,禮貌上還是要說一下,小心地擦眼睛、擦嘴、擦臉,她皺起眉頭,用粗糙的聲音「啊....啊....」還噴了不少口水,由於氣切又有鼻胃管,也只能氣若游絲地叫,一時之間下意識就想要退開,又覺得可能她只是想要表達什麼「是不是弄痛她了?」用求救的眼神看了一下學姊,學姊不停下手邊的工作,瞥了一眼淡定地說:「那個阿嬤本來就會這樣,她可能在跟妳打招呼吧,不要緊,妳沒有弄傷她。」

繼續吧!

擦完臉,就要脫掉她的衣物,才有辦法擦拭身體,此時她就像我看到學姊跟同學的親身操作一樣,身體僵硬到不行,完全不知道要從哪裡脫,同學可能很熟練了,忍不住說:「妳衣服怎麼脫就怎麼脫啊!」但我搬手臂就怕手臂斷掉,要把衣服從頭上脫起來時,還瞄到床頭寫「骨折高危險群」,嚇死了,脫完之後,擦拭正面的身體,阿嬤的口水噴的更用力了,如果我還有意識,我會怎麼想呢?

把阿嬤翻到側身擦背,身體完全無法施力,所以,全身的力量都壓在我的左手,只能用一隻手擦拭,擦得越慢、手就越累,再加上,年邁的身體,儲熱散熱都不佳,萬一感冒了可就事大,想要快,又快不起來,穿衣的時候,我腦袋一片空白,課本寫要從手先進去再進頭,還是相反?怎麼一點都想不起來,同學終於忍不住來幫我,提醒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穿完衣服,才進入真正的大魔王關──換尿布,腳因為蜷曲,是一個又掰不開,又合不起來的狀態,翻過去擦拭屁股,要小心排泄物漏出來,如果要換床單更花時間更麻煩,手忙腳亂一番,真的覺得身心疲備,好加在我跟住民都沒有受傷,只是她一定不會有多舒服,感覺自己長幾隻手都不夠用,我還只處理一床,其他十幾床學姊全包了,真是太佩服了。

處理完翻身,再餵完餐間水跟營養品,就差不多結束。一天就這樣循環,沒有時間坐著,腳痠到不行,學姊們都練成了金剛腳了吧!看起來都沒感覺,做得游刃有餘,還要學得還很多,才過了第一天,異常地漫長,手忙腳亂地無法思考。

延伸閱讀: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一)(二)(三)


實踐參與式預算,不斷減量免洗餐具!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實踐參與式預算,不斷減量免洗餐具!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日前有媒體針對「紙容器之亂」進行報導,時代力量的陳椒華立委提出,環保署根據「紙餐具近五年的回收率/量」的數據進行推估,顯示出107年的使用量已增加至4.8萬噸,108年更大增兩倍多至10.4萬噸!不管推估數值精準與否、回收率提高多少,無庸置疑,紙餐具的使用總量就像火箭,幾乎漫無邊際在不斷高速飛升。

  關於「紙容器之亂」的現象,如果只想靠回收量/率的提高來進行自我安慰,那就跟今年炎夏的氣溫高到不像話,我們單憑吹冷氣來暫時緩解變成相同邏輯:不從源頭減緩地球暖化的趨勢,電力即便充足到讓每個人都能肆無忌憚成天吹冷氣,未來會迎接我們的就是每年更難以承受的酷暑;不從源頭進行紙餐具減量,回收率再高也無濟於事。

  那麼究竟該如何進行紙餐具的源頭減量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就能找到解方!只要增加和家人、朋友、社區鄰居們一起吃飯的頻率和次數。困難嗎?一點也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個有著聚餐文化的社會。婚禮、生日、喬遷、畢業、升職、歡送,甚至連令人善感的清明祭祖,通通都是與家人朋友們聚餐的時節;因應高齡化社會而不斷成立的老人食堂,更是一週五天都在「聚餐」。我相信,在這些美好的聚餐時刻,大部分人應該會覺得自己手中拿著紙餐具有點殺風景,尤其在常態化的食堂共餐,紙餐具的開銷更不應該成為維續辦理的負擔。

  參與式預算透過集體共同決定社區公共事務,能讓社區凝聚起來,在意見的討論、交流、辯論、交鋒過程中,決定的不只是社區未來的發展走向,於此過程中,社區情感也註定同時被凝聚,所以「鄰里關係」會越來越像「家人」,因為家人會想一起吃飯,所以社區會先從老人食堂起步,少數人一起煮、一起吃,繼續發展到後面的社區食堂,多數人能夠一起煮、一起吃,此時,豈有紙餐具的容身之處?!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居民不互視,可能抑制民主討論過程之 原子化自我中心狀態、言行嗎?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民主實踐
#圍圈圍坐民主討論的五個Q&A(五)
  

居民不互視,可能抑制民主討論過程之
原子化自我中心狀態、言行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5月22日龍潭村參與式預算中壇聚落民主討論會。

  另一個讓村民們對民主討論會感到卻步的原因是「擔心彼此意見不合、造成紛爭」,大家很常講的一句話是:「我們不會有其他意見,我們跟著大家的意見就好」。但其實大家都知道,社區長期以來的問題都是因為只有少數人的參與而必然做出不符合全體需求的決策,那到底如何可以讓咱一起透過一次次的練習,而能逐步實現「人人參與、群策群力」,以改善社區種種問題呢?

  這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是,甚麼樣的民主討論會,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彼此間的認識,大幅削減因自我中心而造成的誤解?甚麼樣的民主討論會,能讓全體的發言動力不斷提升,而不僅僅只是少數「擅發言者」、「好發言者」發言?

  唯有透過「圍圈」民主討論會才有可能,因為與會者彼此間皆能互視,互視的討論環境讓人能專心聆聽、充分交流,而因此能更完整地理解到他人發言內容的真正意涵,並且因更大程度地聽進他人的意見而可能延伸想到許多其他想法因而提高發言動力,逐漸讓彼此的發言動力趨近,而不再只有「擅發言者」或「好發言者」發言。討論過程中因大家的發言動力都提高了,而讓彼此之間更加熟識,使交流更順暢,減少因過去的刻板印象、討論當下的誤會而產生的誤解。

  另外,因為彼此間的相互交流,促使大家能有更完整的思考,一起將意見完善化,這樣的討論過程,即是「擺脫自我中心」的過程,減低人人都會「自己想,自己對」的程度,以有效抑制自我中心的言行,以提升「群策群力」的程度,透過眾人之力,一起想出最符合解決社區問題的解方。

延伸閱讀: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居民不互視,可能使少言者、不言者發言時,感到被重視而被鼓勵培力嗎?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民主實踐
#圍圈圍坐民主討論的五個Q&A(四)


編按:在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中,由於希望營造一個讓每位居民都能夠在討論時互視、環視的環境,因此我們嘗試在社區民主討論會上,以所有居民形成一個大圍圈的方式圍坐討論,取代過往各地參與式預算常見的「先分組討論、分組報告後再綜合討論」,或者村里民大會常見的有講台的演講式討論模式。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營造這樣一個討論環境是重要的呢?

居民不互視,可能使少言者、不言者發言時,感到被重視而被鼓勵培力嗎?

  過去,社區公共事務幾乎皆是由社區頭人做主,社區居民鮮少有討論、參與的機會,因此,久而久之,人民也漸漸地不敢在會議中發言,許多農村婦女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參與會議的資格,應該由男性來發言、決定就好。除了上述外,村民們無論男性、女性,普遍也常因「認為自己不擅於發言」、「認為自己沒有參與決定社區公共事務的權力與能力」而不好意思前來社區民主討論會現場,或不敢在會議中表達意見。

  這是為什麼民主討論會必須要營造成能夠「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的原因,互視的討論環境才能讓我們對在場每一位與會者給予同等的重視,讓在場的每一位與會者彼此都能感受到自己被視為會議中的一份子,不會因為不同人而有重視程度的差別。與會者因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而更願意發言、更有動力發言。

  雖然我們都因為鮮少有開民主討論會的經驗,而對於社區公共事務不見得有很完整的思考,雖然我們因長年沒有參與討論的機會,而因此認為自己不擅於表達,因此反而對圍圈討論感到緊張、不習慣,但無論如何,講求人人參與的圍圈民主討論會,使咱每一個人都是討論會中的一份子,沒有人會被遺忘或拋下。逐步地,與會者確實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聆聽,並於會議場中被交流,感受到相互討論、交流的好處,漸漸地,也會想要聽見其他村民的意見,而鼓勵其他不發言者或少言者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之間即可形成互相培力、帶動、鼓舞的效果。

  圍圈坐的民主討論會,從擺設座位、討論會開始的第一秒鐘起,就試圖極力朝向鼓勵人人暢所欲言發表意見、促使所有與會者之意見得以交流、共感,持續往「不斷民主、凝聚」的方向前進。

延伸閱讀:

居民不互視,可能產生共感嗎?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民主實踐
#圍圈圍坐民主討論的五個Q&A(三)

編按:在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中,由於希望營造一個讓每位居民都能夠在討論時互視、環視的環境,因此我們嘗試在社區民主討論會上,以所有居民形成一個大圍圈的方式圍坐討論,取代過往各地參與式預算常見的「先分組討論、分組報告後再綜合討論」,或者村里民大會常見的有講台的演講式討論模式。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營造這樣一個討論環境是重要的呢?

居民不互視,可能產生共感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5月22日龍潭村參與式預算中壇聚落民主討論會。

  因相互重視、提升彼此間的同理程度、意見往來越趨頻繁、會議中所有與會者越大程度真心交流的過程,討論必能越來越熱烈,相互帶動起/相互鞏固積極的討論氣氛,也必能使與會者間的共感性/共振感越來越強烈。

  民主討論會因為彼此間真心交流、相互共感,而有好的「民主、凝聚效果」,與會者皆能於會議中感到頗有收穫,甚至民主凝聚出越來越多共同的社區願景,並越來越有動力參與下一次的民主討論會。

  因此,唯有圍圈坐的討論方式,能使與會者間皆能夠彼此互視,而達到「交流共感」、「民主凝聚」的效果。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讀者投書】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三)

#讀者投書 全文照登
#照服員實習心得


編按:

本報讀者日安為受照顧服務員訓練的實習生,將其在受訓階段所觀察到的各種長照現象與自己的思考,以報導文學的書寫方式投稿本報。有鑑於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照已隱隱然成為台灣社會一項重大議題,對長照的需求與現況越瞭解,越有助我們思考如何共同努力解決、改善社區中的長照需求,故而本報在徵得日安同意的情況下,將此文以讀者投書全文照登的方式進行連載。


前情提要: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一)(二)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三)


文/日安(長照服務員實習生)

  沒有換過長者的尿布,就想起大部分的人聽到:「蛤?你要做長照?要幫人把屎把尿耶!不好吧!」所以,我最有心理準備的,反而是處理尿布,一樣還是不簡單的工作,換尿布聽起來還好,真正難的是要翻身,而且,我們新手還沒有習慣正確的施力,做起來一定十分吃力,動作也一定很緩慢。前面,餵牛奶、餵水已經花掉了過多的時間,沒辦法再讓我們一個個練習,否則就要壓縮到做其他事情的時間了,所以,學姊找了其他照服員學長姊一起幫忙,而我們只是協助,從旁觀察起。

  很多人都擔心臭的問題,但這些長輩們只有管灌餵食,所產生的排泄物,可能比我們上出來的還要少,還要比較不臭(但也不可能沒味道),而且,學姊講了「要接受這就是人的一部份」,不只是人,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會有這一部份,只是我們活在一個太方便的軀殼,以致於這些事情,我們不曾過心。

  「你們不要傻傻地用手臂的力量,你們的手臂,一般來說能提十幾公斤,算很厲害,但是阿公阿嬤,隨便一個都五十公斤以上,怎麼搬?」我也在想這個問題,我並不是很常搬重物,甚至可以說是「肉雞」的等級,到底要怎麼搬?硬搬就算不是我受傷,讓阿公阿嬤受傷更慘,每碰到一床住民,我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讓我壓力大到無法思考。

  「你們自己不想要受傷,就要用蹲的力量,人站起來的時候,可以撐起幾十公斤的身體,就可以撐起阿公阿嬤的身體,而且,要扶住大關節,關節好搬,又不會讓被搬的人受傷,就是利用支點,不要用蠻力。」看學姊專業熟練的動作,都覺得阿公阿嬤很輕,但其實不然,等看了幾床之後,學姊認為,我們應該都聽懂了,就讓我們兩人一組處理一床住民。介紹一下,雖說是「翻身」,但同時還要進行其他工作,包括要換尿布、拍痰,如果是早上,還要擦澡或讓他們下床洗澡,還好洗澡是到洗澡間有專門的人會洗。

  比管灌餵食更衝擊,在我們拿掉墊在手臂、腳踝、膝蓋的枕頭後,阿公阿嬤像嬰兒一樣,全身都蜷曲起來,長輩住在這裡,沒有辦法自己運動,身體機能都嚴重喪失,不只是管灌看到的無法咳嗽,更嚴重的是所有的肌肉都會萎縮,手臂縮起來十分僵硬,手也會不自覺地握住,指甲都摳進肉裡,有些打開來有組織液的味道,還滲血,腳也會縮起來。有些住民還有些許意識,但也無法溝通,即使先說了「阿公/阿嬤!幫您翻身喔!」只要有人碰,全身的肌肉會僵硬出力,你碰哪裡,就更用力的抵抗,照服員跟住民們都面臨著更容易受傷的風險。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狀況是照顧者不認真,才會讓長輩僵硬成這樣,像是照服員、家庭照顧者等沒有用心幫他們復健,但其實在這裡,這麼多床,照服員已經跑到手忙腳亂,能每一床都兩小時翻一次身,管灌餵食餵水、搬下床洗澡,需要時帶去門診,就是極限了,更何況許多家庭的照顧者,是一個年長的兒子,顧一對更年邁的父母親,或是年邁的長者互相照顧,怎麼可能還有心力、時間顧及那麼多,看著他們醒來盯著天花板毫無反應,如果我是家人,又會有一番更加掙扎與不捨的累吧!

延伸閱讀: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一)
(二)

居民不互視,可能真心交流嗎?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民主實踐
#圍圈圍坐民主討論的五個Q&A(二)


編按:在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中,由於希望營造一個讓每位居民都能夠在討論時互視、環視的環境,因此我們嘗試在社區民主討論會上,以所有居民形成一個大圍圈的方式圍坐討論,取代過往各地參與式預算常見的「先分組討論、分組報告後再綜合討論」,或者村里民大會常見的有講台的演講式討論模式。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營造這樣一個討論環境是重要的呢?
居民不互視,可能真心交流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5月22日龍潭村參與式預算中壇聚落民主討論會。

  接著,有了第一步的「相互重視」、因重視而更能同理他人之發言內容、更加熟識對方之後,我們就更能夠因「聽見/聽進他人的發言內容」,產生共振。

  無論他人的意見與我們的想法是否相同,無論我們是否同意他人的意見,我們都會因「聽見/聽進他人的發言內容」而了解他人的發言角度、觸發自己生成更多想法,延伸思考到更多其他相關的或是不同的意見。並因為相互重視、相互共振地過程,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更有動力、更願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此刻,即形成了「相互交流」:有來有往的相互交流,並且,漸漸地,朝向往來越趨頻繁的相互交流,接著,又因交流頻繁而更增進熟識程度,彼此之間越來越真心地交流意見。

  因此,唯有營造能夠互視的環境,彼此之間才可能形成良好的相互交流、並且,越大程度的真心交流。

延伸閱讀: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夏日炎炎,來為咱社區拍支片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影像紀錄


夏日炎炎,來為咱社區拍支片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青年們在龍潭工作室討論要拍攝剪輯哪些影片。

在不久前的 #龍潭村青年影像工作坊 ,龍潭村在地青年耀輝提出了一個融合村民日常生活與氣候時勢的構想:咱龍潭村的村民大多都是務農為生,每年夏天,都難免看到有農民因工作而中暑的新聞,加上今年又特別酷熱,我們可以拍攝一支短片,一方面提醒大家注意防暑、一方面也邀請村裡的長輩們分享一些消暑小撇步。

這個構想既貼近的大家日常生活,又可以讓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消暑秘方、為打造相互關懷的社區出一份力,因此很快就獲得了大家的支持。於是,在上個週日(7/12),我們與耀輝再次進行了一次討論。在上次討論的基礎上,這次的討論又再往前推進了一步:不僅初步討論出了這支消暑影片的內容大綱,而且,在設想影片內容大綱時,耀輝也根據從小在龍潭村生活、與長輩互動的在地經驗,不斷提出「從村民視角出發」的構想,例如「從農民清晨出門下田前的準備工作開始拍起」等。

除了影片內容大綱外,我們也想出了幾位「適合邀請一起參與拍攝/接受訪談」的村民長輩,預計這週共同進行拜訪。

這些討論過程,都是龍潭村在地影像紀錄一步步前進的軌跡,持續累積下去、擴散到更多人身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村裡有事情需要宣傳、邀請大家共同討論時,可以有越來越多由村民籌劃製作的、屬於龍潭村在地的影像來成為大家進行社區事務公共討論的媒介。

延伸閱讀: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參與心得】郭益成:村民開會討論,不只增進交流也改善生活品質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村民開會討論,
不只增進交流也改善生活品質


文/郭益成(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來到東勢龍潭村參與他們的開會過程,介紹到他們以前舉辦社區大掃除,調查村民們對於社區大掃除的滿意度,村民對於這活動滿意度很高,說明了社區大掃除改善環境品質大家有目共睹,之後又討論到社區垃圾處理問題,村民們一一提出他們平時倒垃圾時所遇到之難處,例如:夏天與冬天日落時間不同、垃圾車的時間與他們工作時間有衝突到、垃圾車開太快村民追不上、垃圾太重老人家抬不動、……等等問題,村民們並提出他們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討論的很熱絡,讓我了解到鄉村村民所遇到的問題,雖然那些問題對於某一部份的村民來說並沒有很重要,但對於另一部份的村民可能卻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大問題,所以我覺得村里的居民聚在一起開會討論是必要的,可以彼此討論他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並彼此互相提供意見,不只可以增進村民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邁向共好社區的兩種想像:參與式預算與合作住宅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合作住宅

邁向共好社區的兩種想像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對於許多人而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居住環境,是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除了居高不下的房價令人望之生畏外,越來越多鄰里間的衝突,也讓「安居」越來越困難。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誰不想跟志同道合、性格契合的朋友當鄰居。一方面關係親近,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意見都可以商量;另一方面,生活當中可以互幫互助,減少不少生活壓力。這恐怕是不少人想說又不好意思啟齒的夢想。

  在這樣的「夢想」催促下,許多人開始了他們夢想的征程。有的人號召了幾個親朋好友,以自建住宅的模式,做起各式各樣新的鄰里關係的新實驗,有銀髮好友的新社區,也有嘗試青銀共居模式。也有的人,組織起了住宅合作社,企圖破除以往產權私有的模式,實驗「住宅公用」,也就是住房產權不再是個別私人所有,而是進一步成為合作社共有,以確保新搬入的鄰居,都能是有著共同居住理念的好朋友。2018年於台中市成立的公用住宅合作社,就是依此理念成立的。

▲7月4日龍潭村通過民主討論會共商解決社區居民倒垃圾困境。

  從打造共好社區的角度來看,合作住宅與我們目前在龍潭村所推動的參與式預算,其實是殊途同歸。當前各過各的生活模式,讓每個人猶如原子般的生活著,看似自由自在,但不可避免仍會發生因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想法……造成的磕磕絆絆,甚至衝突。所謂「惡鄰居」,不過是當我們身處經常見面不相識、無視彼此需求差異環境中自然所生的惡果。有的人選擇住在一起前,就開始磨合彼此的想法、理念,以期共同打造心目中的共好家園;而參與式預算就是另一種就地戰鬥的想像,通過社區民主討論會、凝聚社區共識、打破人與人間的藩籬,把疏離的鄰里關係,變成人人都是理念相通的新好友,共好社區的理想家園也可以不假外求。

延伸閱讀:
想學歐洲「合作住宅」與朋友住一起?台灣推動前需面臨兩大挑戰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參與心得】陳少軍:從「老死不相往來」到「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從「老死不相往來」到
「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

文/陳少軍(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當天晚上到場時,村民們已經開始了會議,內容主要有居民共餐與大掃除的成果分享以及追不上垃圾車的問題。

我認為居民共餐是一個聯繫左鄰右舍情感的好方式,有的人準備食物,有的人做場地布置,大家同心協力,最後一起享用一頓豐盛。從準備工作中以及用餐時的互動記錄,看得出他們對於自己能夠在活動中奉獻一己之力感到開心。而共餐活動的成果也反映在了社區大掃除上,頂著大太陽長時間清理著道路上的垃圾或水溝裡裡外外的雜草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每戶人家也都是把家裡大大小小都叫出來,為社區環境盡一份心力,居民們也表示很久沒看到村子裡同時有那麼多人聚集在一起,這一次大掃除也讓大家對這片土地更有認同感。

接著開始討論有的村民追不上垃圾車的問題,經過居民們討論後,認為起因大可分為兩項,一是垃圾車來的時間過早,此時家裡的青壯年、兒童通常都還在上班上課,家裡只剩下行動不便的老人,要他們提著一家的垃圾追垃圾車,體力上以及安全上都非常有疑慮,二是垃圾車經過的速度還挺快的,聽到聲音後就已經來不及了。居民們提出了幾種解決方法,像是子母車、丟垃圾輪班制…等等,也有居民對那些方法提出異議,像是子母車雖然可以隨時使用,只要清潔隊定時到子母車收垃圾,就可以解決追不到垃圾車的問題,但野生動物可能趁夜去翻垃圾,導致環境髒亂。最後由於時間因素,決定先以延後垃圾車抵達時間與要求駕駛放慢車速的方式處理問題,會議至此告一段落。

對自己身處的環境進行觀察、發掘問題、討論,而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讓人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從「老死不相往來」到「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的認同,原本死氣沉沉的村子也漸漸開始有了活力。

延伸閱讀:

居民不互視,可能相互重視發言嗎?可能相互認真傾聽而理解嗎?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民主實踐
#圍圈圍坐民主討論(一)


編按:在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中,由於希望營造一個讓每位居民都能夠在討論時互視、環視的環境,因此我們嘗試在社區民主討論會上,以所有居民形成一個大圍圈的方式圍坐討論,取代過往各地參與式預算常見的「先分組討論、分組報告後再綜合討論」,或者村里民大會常見的有講台的演講式討論模式。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營造這樣一個討論環境是重要的呢?

居民不互視,可能相互重視發言嗎?
可能相互認真傾聽而理解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5月22日龍潭村參與式預算中壇聚落民主討論會。

  當我們和他人說話時,通常眼睛都會看著對方,這是因為我們尊重對方、希望他人能清楚聽見我們表達的意思,並且,也想知道他人聽見我們的說話內容時的反應。相對的,我們也是如此對待他人的,尤其在我們對待不熟識的人時,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想同等表示對對方的重視,想要多認識對方,想要進一步準確理解他人的說話內容。

  因此,「互視」即是相互尊重、相互重視的基本條件,並且,僅僅只是相互重視的第一步,僅僅只是相互重視的必要條件之一。

  這是為什麼聚集民主討論會時,必須採「圍圈坐」的原因。眼睛看著對方,才有可能將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才能夠因專心而提升對他人發言內容的理解程度,才有機會更進一步準確理解他人對討論主題的態度及觀點。有了這樣交流的過程,彼此間越來越熟識,因熟識而更能夠理解對方的話語或弦外之音。

  因此,唯有居民互視,才有可能相互重視發言、因專心傾聽而理解。秉持著「擴大參與」原則的參與式預算聚集民主討論會,也唯有「圍圈坐」的民主討論方式,能逐步往「擴大參與」的目標前進。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參與心得】陳詩愇:會議讓大家對社區有向心力,管理社區不再只是村長的事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會議讓大家對社區有向心力,

管理社區不再只是村長的事


文/陳詩愇(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和社區有關的會議,平常在我家的社區都沒有這種會議。會議的主題大部分在討論垃圾車駕駛速度、社區大掃除和社區共餐。

我覺得每個主題都是為了社區的全部人好,而不是為特定人謀利,像是社區共餐,讓平常不出門的長輩能聚在一起,增進鄰里間的關係。社區大掃除前的會議大家都不太關心甚至完全不想參與,但實際舉辦時家家戶戶都有人出來盡一份心力,每張照片上都是滿滿的人,大家一起分工,村長也是走在最前面,做最好的示範。垃圾車駕駛速度是為了一些工作較晚回家的人和行動不方便的長輩討論的,有些人常常回家已經6-7點,明明時間還沒到但垃圾車已經走了,而行動不便的長輩走出門後也是來不及追上垃圾車。大家在討論問題時都有提出很多解決辦法,過程中有時會和旁邊的人意見分歧,發生吵架的畫面,但主持人都能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讓大家都能接受。

這種會議讓社區的人重新凝聚起來,讓大家對社區有向心力,讓管理社區不再只是村長的事,是大家的事。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王信元: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心得】劉嘉峻: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參與心得】永林玄: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參與心得】許皓宇: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參與心得】謝承峻:參與式預算讓社區更凝聚

兒少實踐參與式預算,就是落實憲法158條!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兒少實踐參與式預算,
就是落實憲法158條!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你還沒成年,所以不能談戀愛」、「你還沒成年,所以不能投票」、「你還沒成年,所以不能自己決定」、「你還沒成年,所以要聽話」……我們極為習慣使用「未成年」一詞來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各種約束管教,這樣的理所當然與不證自明,擴及兒童青少年的所有外在行為,以及心理層面。

  矛盾的是,我們也很常用「你怎麼那麼不會想?」、「你怎麼學不會獨立一點?」、「你怎麼永遠長不大?」來批評責怪兒童青少年,就在他們表現不如人意或不符預期的當下。「未成年」彷彿是一把被握在「成年人」手中的屠宰刀,兒少輾轉變成砧板上的魚肉,他們始終納悶著自己究竟該不該長大?事實是,處於這個錯亂的社會期待底下,即使過了二十歲的門檻,他們依然會被視為長不大的孩子。

  2018年,日本將法定成人年齡從20歲下調至18歲,不只為了鼓勵年輕人獨立,也是為了因應老齡化社會危機,筆者相信這蔚然成為世界潮流,而我國的修法雖然看似遙遙無期,但憲法第158條卻早已明文「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幸好我們所有人自出生起就能算是「國民」,好不容易這才沒有了年齡的設限,但其中「自治精神」詞句玄妙,難以實現依然如若空中樓閣。

  「自治精神」的培養,需要漫長的練習過程,唯有提供條件讓兒少實踐參與式預算,他們才能開始學會觀察分析社會問題、嘗試找出解決社會矛盾的鑰匙,並試圖解決社會集體困境,因此,兒少參與式預算就像是為通往「自治精神」這空中樓閣所建起的長梯,踏上這長梯,漫漫且艱辛,但兒少卻不會因為未達法定成人年齡而被剝奪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力/權利,這些鍛鍊也讓他們在年滿二十之後,更不會自我阻絕於公共事務之外,我們都相信,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成熟的人」,而不僅僅是年齡意義上的「成人」。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參與心得】謝承峻:參與式預算讓社區更凝聚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在虎尾科技大學江季翰老師的影響下,有幾位虎科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同學陸續好奇探訪龍潭村民主討論會,並在會後寫下參與心得。收到這些稿件,著實讓我們既興奮又感動。作為實踐工作者,真的很開心有越來越多人的人關心並願意瞭解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讓社區更凝聚


文/謝承峻(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一到現場就聽到居民們在討論有關是否該社區統一時間進行大掃除,且看起來成效良好,預計擴大舉辦。接著探討共餐所帶來的好處,除了增進社區凝聚力之外,也讓老人家能夠有地方群聚、聊天。然後是今天主要的議題,垃圾車路線及時間等問題,居民反映垃圾車來的時間,大多數都忙於其他事情而沒辦法來的及,以及老人家聽到聲音後由於行動不便而趕不上,有人提出子母車的方式,讓垃圾集中於一地讓住戶更方便,但這個提案馬上遭到反對,原因是不想讓自家門口成為子母車所在的地點,有人點出了垃圾車時間太早且太快經過,主持便拿出了前些日子他所記錄的垃圾車到達時間,居民們多數都同意時間太晚,因此打算先以提早垃圾車抵達時間為方案,嘗試過後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再討論更好的解決辦法。

  雖然參與式預算主要是讓平民百姓能夠共同決定經費的使用,但這次會議我看到更多的是社區的凝聚,讓平時各過各生活的大家,能夠透過這些機會聚在一起,並且加上多次的討論,使公共需求能討論的更完整,更仔細。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王信元: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心得】劉嘉峻: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參與心得】永林玄: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參與心得】許皓宇: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打造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也能有效處理外來種問題?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打造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也能有效處理外來種問題?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日前,斗六農田出現鱷魚,其實在東勢鄉龍潭村也不時有居民撿到泰國八哥、白尾八哥等外來種,甚至紅火蟻入侵家戶、秋行軍蟲威脅農作也時有所聞,這其實不是單一個案,而是台灣各地都正在發生的普遍現象。

外來入侵物種蔓延不但造成生態失衡,威脅本土物種的生存環境,甚至部分外來種還會嚴重威脅糧食安全。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破壞力僅次蝗蟲的秋行軍蟲入侵,如果不能好好控制,將可能造成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歉收,影響糧食供應。而部分外來種甚至已經威脅人類的居住安全,例如:出現在斗六的一米長鱷魚、濁水溪以南不斷蔓延擴大地盤的紅火蟻。已經到了讓人不得不面對、思考外來種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台灣之所以近來頻繁受到外來入侵物種的威脅,其原因有二:

一、前所未有的大量且頻繁貨物往來,造成外來種入侵:

資本主義全球化造成大量物資需要從國外進口,就給了外來種被夾帶進來的機會,例如一些外來入侵物種的蜥蜴就是被進口木材夾帶進來。還有在鄉村聞之色變,嚴重危害居住安全的入侵紅火蟻,也可能是在海運或空運過程中,夾帶進來。

二、在利潤的推動下被引入,為節省成本故而不願意也不可能防範可能造成的破壞:

有些外來種是在利潤的驅使下引進,例如:有植物界的生態殺手之稱的銀合歡、小花蔓澤蘭,早年是由商人引進試圖作為紙漿原料;屢遭棄養放生而逐漸在野外形成種群的鱷魚,也是經由商人做為寵物商品而引入。因為引入時從未考慮這些外來侵入種可能會對本土環境造成哪些衝擊,引入後自然不可能預防物種在地演化。在沒有防禦措施下,部分飼主隨意『放生』、始亂終棄,一旦棄養的數量一多,這些無天敵物種容易在野外大量繁殖,就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巨大破壞。

總結來說,不論是原子化飼主棄養,還是商業棄養、隨著進口貨物夾帶外來種,總根源都是資本主義所致,或許有人會問,原子化飼主棄養怎麼能算是資本主義的錯,確實,棄養的飼主自己本身要負一定的責任,但資本主義為了利潤最大化,不斷刺激人們的購買欲,不也要負一定責任?既然確認了資本主義為外來種的元兇,那我們該怎麼辦?

要解決外來種入侵問題並非不可能,無非是比照新冠病毒,盡可能減少危險物種入侵的機會,以及集合眾人之力與智慧,共同解決已入侵外來種的威脅。然而,這些說來容易,做來難。

如果不對入侵外來種會造成哪些可能的破壞有所認識,並且因此有決心加以解決,個別消費者怎麼可能在長期習慣甚至依賴頻繁進口食物、衣物、日用品......等物資時,願意考慮食物里程、採購時以本土生產品為優先,降低甚至不使用進口物品?

如果不能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提高對入侵外來種的警覺心,並且,共同商議如何在社區境內地毯式的調查潛藏危機與受災情況,那麼,又如何可能調動眾人的力量與智慧,共同面對與扭轉入侵外來種日益破壞我們居住環境的現況?

唯有民主討論日常化的社區,才可能將這些潛藏的危機化為社區內大家都有意願進行公共討論的議題。而通過日常民主討論,才可能讓社區內的每一個人正視社區遭到外來種入侵的事實,與個別居民真實面臨的苦楚與困境,並因此產生共感,與共同解決的決心。甚至,為了避免這些潛藏的問題,願意自主發展共同採購,落實在地消費;訂定寵物公約,不再將寵物視為用完即丟的寶特瓶,以領養取代購買,甚至願意為了社區共同的環境著想,不再飼養危險寵物;甚至是整個社區共同飼養(類似校狗的概念)。

這樣民主討論日常化的社區,方能逐漸形成民主自治的社區大家庭(共同體),居民不再把社區視為僅是露水姻緣的旅館,而願意真正落地生根,為打造更好的居住環境而努力的地方。那麼,自然入侵外來種的問題方可能獲得真正、徹底的解決。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民協力克服「倒垃圾困境」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圍圈民主討論


實踐參與式預算,
龍潭村民協力克服「倒垃圾困境」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你有辦法每天倒垃圾嗎?

  「倒垃圾」是一件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小事,但在龍潭村,這件「小事」卻是許多村民日常生活中存在已久的困擾。
  龍潭村民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年邁的長者,行走能力和聽力都不如過去便捷敏銳,再加上垃圾車無法駛進村內的某些狹窄巷弄,更增加了長輩們「配合垃圾車按時倒垃圾」的困難度。
  另一方面,由於許多村民都以務農為生,「垃圾車來時還在田裡工作,無法回家倒垃圾」也是許多村民有口難言的困擾。
  因此,對許多龍潭村民而言,都市人習以為常的「每天倒垃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能每天倒垃圾,那又怎樣?


  如果只是偶爾一兩次沒趕上垃圾車,或許還可以等到隔天再倒就好。但若是有相當比例的村民都常常連續好幾天都沒辦法倒垃圾,那麼,這些垃圾就難免會「另尋去處」了。
  在我們進行挨家逐戶訪談的過程中,就多次聽到有村民反映「有人會把家裡的垃圾打包之後丟進田邊的排水溝」,甚至,也有部份村民私下承認曾經在自家庭院焚燒不可燃垃圾。
  顯然,「倒垃圾不便」不只是個別村民感到困擾,也已經連帶影響了社區整體的環境整潔和空氣品質。

■為什麼「倒垃圾」困擾大家這麼久?


  儘管多數的村民都對倒垃圾感到困擾,但是,找出解決方案卻不容易。
  曾經有村民提議:希望能在出門前把垃圾放在家門口,由清潔隊員沿路下車把垃圾丟掉——這個方式雖然讓村民輕鬆方便,但卻會讓清潔隊員的工作負擔暴增,也容易讓垃圾車停滯更久、更難準時清運。
  也有村民提議:雖然村內人口高齡化、大多務農,但各聚落多少還是會有幾戶人家是「下午固定有青壯年人在家」的,如果他們願意主動協助附近鄰居倒垃圾,問題就可以減輕不少——這個方式雖然不會增加清潔隊員的負擔,但是卻可能帶來人際互動上的負擔甚至埋下糾紛,此外,一部份「住在聚落外圍而沒有鄰居」的村民也無法適用這個方式。
  還有村民提議:向鄉公所建議,恢復子母車清運模式——雖然避免了前兩種方式的缺點,但過去垃圾子母車附近常出現環境髒臭的問題也可能重演,子母車的設置地點也是個傷腦筋的問題,鄉公所能否配合?

■在參與式預算的民主討論中,激盪出什麼新的火花?


  針對倒垃圾的困擾,村民們提出了各種構想,但每一種構想都各有利弊,無法直接堆疊成一個充分可行的解決方案。
  幸好,在7/4晚上的全村共識會議中,大家開始聚集在一起逐一討論各種構想背後的利弊得失。
  再加上,有位深受「住在狹窄巷弄深處而難以倒垃圾」的年邁長輩出席會議,詳細描述了自己的親身經驗,大家傾聽後,在圍圈討論的過程中開始以同理心角度思考「村裡有此困擾的人這麼多,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大家不斷針對解決構想進行調整、補充配套做法,最後形成了一個階段性的改善方案:
  在垃圾車難以抵達的狹窄巷弄口,設置一個「垃圾暫放籃」,專門讓巷內住戶放置垃圾,但只能在垃圾車抵達前半小時左右開始放置垃圾,並且必須將垃圾確實打包好,以免四散造成髒亂,「垃圾暫放籃」由巷內住戶共同管理、維護清潔。同時,由村長向鄉公所溝通協調,若是偶爾遇到無人在垃圾暫放籃旁等候垃圾車,也請清潔隊員幫忙下車清運。此方案先試行一個月,如果維護不善造成公共環境髒亂,則撤除垃圾暫放籃。

■透過參與式預算為何能找到解方?

  同樣一群村民、面臨同樣的困擾,為什麼長久以來都找不到改善方案,卻能夠透過聚集民主討論找到共識?
  過去,村民們都只能各自面對自己遇到的困境、各自根據自己的經驗感受去思考構想,因此,勢必會各有偏重、各有利弊。而透過參與式預算召開全村共識會議後,大家終於能夠跳脫「各自想像」的狀態,開始傾聽其他村民的不同狀態和不同困境、開始相互同理、共同面對面逐一討論各種構想背後的利弊得失。
  也正因為如此,才能讓許多「早就被想到,但沒有機會被深入討論」的構想被眾人的智慧填補得越來越周全、越來越可行。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參與心得】許皓宇: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龍潭村民主討論會參與心得
#全文照登


編按:在虎尾科技大學江季翰老師的影響下,有幾位虎科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同學陸續好奇探訪龍潭村民主討論會,並在會後寫下參與心得。收到這些稿件,著實讓我們既興奮又感動。作為實踐工作者,真的很開心有越來越多人的人關心並願意瞭解參與式預算。

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文/許皓宇(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學生)



5/29號去了東勢鄉龍潭村幫忙會議紀錄,雖然全程都是台語談話,但多少還是聽得懂他們當天討論的事情,他們開村民會議是討論共餐、大掃除、倒垃圾的問題,那他們提出垃圾車來的時間不固定,有時提早有時遲到,讓家中可能還在外工作的來不及丟,導致堆積一段時間才丟,村民們就各自提出解決的方法與大家討論看看,那有人提出垃圾子車讓大家把垃圾集中等垃圾車來就可以直接載走。

會議結束後,雖然我們只是幫忙會議紀錄,但看到村民們很認真地在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案,讓我覺得他們是真的想為自己的村改善這問題,不禁內心感到欣慰,不像我家的公寓社區,開社區會議都沒什麼人參加,連地下室的磁磚爆裂了,想要開會討論修理費用該大家共同分擔還是自家的停車位磁磚爆裂就自行分擔也吵得沒有任何結果,所以直至現在都還沒修理。所以看到村民這麼熱忱討論都覺得我們社區的人也該學學他們,不要不甘我的事就不提出意見和幫忙,大家都是鄰居互相幫助也是應該的阿,這樣社區相處也很融洽吧。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心得】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參與心得】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廣播】曾旭正:如何透過參與式預算打造心靈生態村?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 每週六上午7:00-8:00
#社區能比總統更偉大


曾旭正:
如何透過參與式預算打造心靈生態村?



主持人:松霖

來賓:曾旭正(前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召集人)

什麼?宗教團體也玩起了參與式預算?參與式預算如何成為他們的日常修行?本集節目專訪台灣社區營造界大老,同時也是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召集人曾旭正老師,來談為何現在有一群福智人正試圖推動一個參與式預算計畫?而這和他們的信仰願景有何關連?

原來,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法師有個遺願,就是以雲林縣古坑鄉的福智教育園區作為基礎,進一步與在地居民及各地志同道合者,攜手打造一個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而這是怎樣的一個理想社區?這個理想如何可能實現?和參與式預算又有何關連?讓我們來聽聽曾旭正老師怎麼說。

影片觀賞:

https://youtu.be/Ec-FNnzJUvI

https://youtu.be/OKx5WU5nMtw

https://youtu.be/MFFT2-RbD6U

https://youtu.be/Ab3Er5ONNf4


延伸閱讀:

【廣播】曾旭正:如何藉由社區營造共植生命福田?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讀者投書】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二)

#讀者投書 全文照登
#照服員實習心得


編按:

本報讀者日安為受照顧服務員訓練的實習生,將其在受訓階段所觀察到的各種長照現象與自己的思考,以報導文學的書寫方式投稿本報。有鑑於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照已隱隱然成為台灣社會一項重大議題,對長照的需求與現況越瞭解,越有助我們思考如何共同努力解決、改善社區中的長照需求,故而本報在徵得日安同意的情況下,將此文以讀者投書全文照登的方式進行連載。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二)


文/日安(長照服務員實習生)

  早上meeting一結束,大家就要開始各忙各的了。

  由於我比其他實習生更早到,所以比別人多一次,鼻胃管餵食的經驗,但其實沒有讓我更上手,因為要用一隻手習慣控制鼻胃管,拇指食指拿著針筒的上面,中指無名指還要夾住針筒跟鼻胃管接口處,只剩小指控制速度,看學姊流利地動作,我只覺得手指快抽筋,學姊忍不住調整一下我的姿勢,卻還是無法單手操作,而且動作很慢。

  這時,被我餵食的阿公突然開始臉很紅,用力地咳了一聲,看起來像噎到,但鼻胃管應該不會噎到才對,學姊叫我馬上停下動作。我以為是我餵食錯誤,非常害怕,但學姊面不改色說:「正常的,難免會嗆到,只要嗆到不要餵食,等他咳完再餵就好,先慢慢來。」

  我想起課本上有一題的題目說:「病患嗆咳就不要餵食」,原本以為是「常識」,這時候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因為長期臥床,身體機能嚴重退化,連咳嗽都很困難,初期只會臉紅,發出一些「呃......」的呻吟聲,我想那是想咳卻無法有效用力,所以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判斷。我想像我咳嗽咳不出來,那時候不知道有多不舒服,阿公瞪著我,無法表示什麼,我也不能理解他的意思,明明我也不想要他們不舒服,又不知道怎麼讓他舒服一點,等他咳完,我只能硬著頭皮上,可是,我的手卻來的更加僵硬用力,才能掩飾我心中的害怕。

  看著餵食用的「牛奶」,其實就是粉狀物質加水,這是他們唯一的養分來源方式,本來就很難讓「牛奶」很快流過管子,學姊說要慢慢來,其實我也只能慢慢來,一床一床餵過去,我心裡非常複雜「流到胃裡是什麼感覺?」、「會痛嗎?」、「不想吃嗎?」、「只會發出啊聲的這些阿公阿嬤到底還有感覺嗎?」腦袋紛雜的想法,不斷湧上來,讓我很難專注。尤其,每一床都是在睡覺的情況,餵食前,要把他們的病床頭搖高,比較不會嗆到。看著他們心不甘情不願地醒過來,就要被我們反抽胃液、管灌餵食,真的感覺很複雜:「維持生命是這麼痛苦的事嗎?」忍不住問了學姊:「他們多久要餵食一次?」

  「床頭不是有寫嗎?」

  「那我們幾點的時候要餵這幾餐?」

  「欸...原則上,你們實習只會碰到,九點一餐,十一點餐間水,一點一餐,三點餐間水,五點再一餐。」

  「喔喔!好喔!那我知道了」其實我心裡在想,他們多久會被我們吵醒一次,如果晚班也是要餵水,還不算進翻身、換尿布的時間,那其實他們大概兩三個小時,就要被我們吵醒一次,難怪這麼不情願,其實,他們就是過著一個不會醒、也不會好好睡著的日子,我旁邊的實習生,忍不住說一句:「唉!好可憐喔!」被另外一位實習生瞪了一眼,小聲提醒:「老師說過,病人面前不要說這種話。」但她的確講出我的心聲。

  糊里糊塗手忙腳亂,跟著學姐,還有其他實習生分工餵完了十幾床住民,看看時間,才十點四十,才不到兩小時。學姊又忙著準備東西,邊說:「我們已經晚了,再晚來不及餵水了,等下,教你們讓住民下病床,有些要洗澡、有些要換尿布了。」

  想到要碰到住民的身體,才突然覺得管灌簡單多了,原來挑戰不只是餵食。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一)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參與心得】永林玄: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5/29 龍潭村東潭民主討論會(拍攝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文 / 永林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5/29當天到達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會議現場時,村民們已經準備開始會議,而今天討論的內容主要以垃圾車行進過快要如何解決,以及社區大掃除和社區共餐為主題。

會議現場準備了一個投影布幕撥放會議的投影片,居民們一起圍著投影布幕坐著,並且在會議過程中都會讓每個人有發言的機會,避免了討論變成了單向演講的情況,人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看見村民們試著講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時,社區共識就在其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討論的主題主要為解決垃圾車行進過快的問題,有些人因為年老而行動不方便,且家中的年輕人都紛紛出走到外發展,導致沒有人能夠幫助家中的年長者倒垃圾,到達倒垃圾的地點時垃圾車早就已經走了。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意見,雖然當中難免有意見分歧,但各個居民都是為了能讓村子進步而盡心盡力想出解決辦法,當中也有人願意幫助其他居民倒垃圾,提出互相幫忙的意見。漸漸地大家的向心力又慢慢的凝聚了起來。

經過這次的參與,我觀察到了龍潭村的居民各個都擁有自己的想法,正好可以透過這個會議分享出來,平時大家可能只是各過各的生活,見面相聚的時間多半也只是用來閒話家常,對於自己的村莊有哪些要改善的問題,也只會從個人的觀點去感受,無法形成一種長期且明確的共識。有個能夠將公共需求拿出來討論、思考的場所,不僅能有效的改善問題,更是能凝聚出一個真正的社區共識好機會。

龍潭村第一次青年影像工作坊紀實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影像紀錄

龍潭村第一次青年影像工作坊紀實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六月二十一,在夏至這天,我們在龍潭村參與式民主工作室,舉辦了咱龍潭村頭一次的【影像記錄學習工作坊】。除了本來就報名參加的耀輝,還來了一位預期之外的同學──柏融,他是高中應屆畢業生,準大學新鮮人,也是正港的龍潭青年。

他們先述說了自己在影像方面的創作經驗,也說明了為何會想來參加影像工作坊的原因。我們一起分享喜歡以影像紀錄些什麼?覺得影像可以傳達些什麼訊息?不只觀看了龍潭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紀錄影片,也見識到以及兩位少年仔過去他們與同學和朋友一起合作製作的影片。

  透過觀看紀錄影片(包含俊凱所拍攝的【參與式預算改變了什麼?】、【這件小事為何讓他們那麼開心上篇下篇】(更多影片請至本會youtubefacebook觀看,歡迎按讚訂閱加分享),耀輝和柏融提出許多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影片中阿茶的聲音太小聲,與其他人的聲音形成強烈對比,是影片中比較可惜的地方」;「旁白所使用的語言為體諒在地居民多為老人,應使用他們熟悉的台語,即使是不太標準的閩南話,也比用國語來得理想!」、「因為在地居民都是老人,所以要拍些一些比較有趣的影片,他們才會想要看。」

這些回饋不只讓我們更清楚未來紀錄片拍攝的原則與注意事項,也讓我們很感動,原來這些平常看起來和村民很不熟的在地年輕人,也很認真在思考龍潭長輩們的需求。

▲大家熱烈討論該如何攝製消暑宣導影片 

 後來,當討論到我們可以為龍潭村拍攝什麼主題的影片時,耀輝提到,最近夏日炎炎,許多長輩在田裡工作容易中暑,因此可以拍攝預防中暑的宣導短片。我們就在這樣的基礎下,各自分享了聽聞過或嘗試過的各種「消暑小撇步」:塗抹白花油、綠油精和其他消暑秘技,其中談到結冰水,更是耀輝阿公以前去田裡工作會準備的秘密武器!

▲圖中為柏融正在觀看日環蝕、圖左為耀輝

  整個下午,我們就這樣一直創意發想著,討論到四點十分時,恰好是日環蝕的時刻,我們一起走到工作室的院子,觀賞百年難得一見的日環蝕,美好又難得的景象,伴隨著這次工作坊的落幕,我們還約好下一次相聚的日期,讓這部為龍潭村務農長者拍攝的消暑短片,繼續成形,龍潭村開始有青年投入關懷社區的隊伍,真的令人期待!

延伸閱讀:

請一同「振興」參與式預算影像紀錄工作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感謝2020年6月捐款者:廖郁雯

#感謝2020年6月捐款者:廖郁雯


參與式預算不只是一筆預算經費,我們相信它是能讓社區重新民主凝聚的動力。雖然參與式預算的精神已經漸漸在這兩個社區萌芽,但是我們未來要持續深根下去,就必須要有經費的支持,在此希望認同理念的朋友願意小額捐款,協助我們繼續前進。

捐款帳號:
帳號:戶名: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黃勝豊(郵局代碼:700)
郵政劃撥帳號:2285-0313,郵局存簿帳號:0301056-0218270
(因存簿無法顯示捐款者,匯款後懇請來電告知:劉小姐0928-900364)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