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交工之勞動力調度效率,遠勝農工團

 交工之勞動力調度效率,遠勝農工團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許多農民遇到田間勞動需要大量人力時,必須花錢雇工,採用「向工頭叫工」的方式來滿足眼前的人力需求。然而,就尋求、調度人力的需求而言,其實,由農民組織互助勞動之交工團效率遠遠超過「向工頭叫工」。


「向工頭叫工」的效率有著結構性瓶頸


首先,目前農村常見的「農工團」實非恆常穩定運作之企業,多半僅是「某人人緣不錯,因此有些人願意託他找人力、有些人願意跟他去幹活」的小型人際動員網絡,每位農雇工與工頭之間並沒有「只要接到通知就非出工不可」之約定或責任關係,因此,農工團工頭也無法保證「每打一通電話,就能找來一個人」。這必然大大限制了農工團的人力調度效率。


再者,工頭所接收到的農民雇工需求,不可能每次都需要相同的人數,「該派誰出工」不僅涉及哪些人能獲得賺錢機會,也必然在農工團內部埋下各種或隱或顯的人際矛盾。因此,工頭必然選擇「自行單線聯絡每一位農雇工」而不容農雇工們自行相互聯繫叫工,農工團內部不會積極發展相互聯絡傳達訊息之機制/習慣,這就注定了農工團在人力調度上效率必然極其低落,因此「聯絡叫工」的過程必須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叫工的農民才能獲得答覆。


交工團變革人與人關係,效率倍增


相較之下,若是由農民共組交工團、彼此互助勞動,首先就能避免交工團成員之間因為爭奪勞動報酬而孳生人際矛盾,加上互助勞動所帶來的熟識與信任關係必遠勝於「共同受雇工作」之關係,因此當成員提出人力需求時,其他團員皆可分擔聯絡工作,使「聯絡叫工」的效率倍增、大幅降低時間成本。


同時,由於組織交工團、加入交工團之目的,就是互助解決彼此的人力需求,因此交工團成員之間早已形成互助勞動的約定關係,甚至發展為「若無特殊因素,自以互助為先」之責任感,遇有人力需求時,更能夠縮短「商量能否出工」之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本文《 中篇 》 (https://yulinpd.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ht m)裡提到,即使村里長已最大程度使每位社區居民都能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