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居民踴躍出席、凝聚共識促使縣府安排會勘

 #活動報導

集思廣益,咱作夥改變東潭!(二)

第二次綠美化民主討論會 

居民踴躍出席、凝聚共識促使縣府安排會勘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兩次會議東潭居民都踴躍出席,就連移工也如此。


5/2東潭再次進行了綠美化民主討論會,大家的熱烈討論,將4/18會議共識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維護交通安全,大家齊動手


在4/18會議的共識中,「修剪榕樹」和 「在忠孝路二巷路口水泥護欄漆上醒目路名」這兩項共識不需要經過縣政府就可以作伙執行。在這次的會議上,大家就針對這兩項共識討論出了一起動手執行的時間:由於週日比較多人有空能參與,但因逢母親節,因此大家約定5/16(日)同步動工——早上八點先到忠孝路二巷路口油漆水泥護欄,下午三點半再兵分兩路,同時修剪榕樹、在路口水泥護欄用油漆寫上路名。


同時,大家也一起列出了修剪榕樹和油漆護欄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後續清理工作,並進行分工,會議尾聲百忙中抽空趕到現場的謝家軒小朋友一家,也提出希望日後能好好維護榕樹周邊環境,營造出更好、更美觀的綠美化空間,例如栽種好種、好照顧的日日春,這項提議獲得在場所有人的讚賞與一致認同,特別是長期維護照顧榕樹的許𨯙鄰長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共同參與會勘,說出我們的心聲


另外,4/18會議討論出來的「設立反射鏡和路標路牌」,由於龍潭村長曾在會議中提醒:這可能會涉及到縣政府或鄉公所的職權,所以最好先向縣政府詢問清楚,才能確定大家可以怎麼做。經過電話詢問後,縣政府工務處也安排了在5/7上午十點到忠孝路口進行會勘,聽取咱在地鄉親的意見。而大家也一起討論了「還有哪些地點需要請縣府人員一併會勘」。



5/7早上十點前,縣府工務處運輸管理科承辦人員就已抵達忠孝路口,有不少村民也出席了這次的會勘。由於村民們向這位承辦人員反映東潭綠美化討論會的共識,包含:

※「忠孝路口對面增設凸面鏡」-方便掌握對向來車的車速與距離,增加過馬路的安全;

※「158縣道增設通往78快速道路之路標指示」-讓用路人方便找路,減少急煞而產生的危險;

※「東勢西路與158縣道路口原有的凸面鏡需調整」

※並於現場會勘時補充「於安全島增設凸面鏡」的建議。

龍潭村長也在會勘現場將村民們曾於東潭綠美化討論會時提出的建議反映給承辦人員,雖然有村民因上班無法參與此次會勘,但大家的意見都在今天的會勘時被初步充分討論、解惑,並共同為下次的討論、持續發展群策群力參與社區綠美化與公共事務奠定了基礎。



因為這次的會勘,咱大家還當場共同釐清、認識了哪些項目為哪個單位的職權範圍,透過親身參與、詢問,很快地增加了咱大家對公共事務的理解。承辦人員臨走前還說:「今天蒐集大家的意見蒐集得好充分」、「大家的意見表達很充足」,可見得,大家踴躍出席會勘,積極表示意見,也利於縣府更加重視咱龍潭村的意見。


美化環境,一起商量一起做


約定日期、完成分工後,大家又延伸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或構想,有人建議:修剪榕樹後,可以在樹下種一圈日日春,讓環境更美觀、也不會增加太大的照顧負擔。也有人提出,龍興宮前方的路燈需要通報維修等意見。


咱龍潭村雖然只是一個小社區,但仍然充滿各種社區需求,只要大家願意一起聚集民主討論、一起動手改善,相信這個小村莊就能變成更加宜居的地方了!


會議討論過程影片:

20210502 東潭綠美化會議討論過程-1

20210502 東潭綠美化會議討論過程-2

20210502 東潭綠美化會議討論過程-3


暌違近一年的民主討論會 居民依舊踴躍出席、積極發言

 #活動報導

 

集思廣益,咱作夥改變東潭!(一)

暌違近一年的民主討論會 居民依舊踴躍出席、積極發言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龍潭村在村民的集思廣益、相互鼓舞帶動之下,有了數次的社區大掃除,村民們也因此越來越有信心,之後更據此發展成綠美化及社區環境改造的幾種構想,村民們平常就會在社區的各個角落(某人家的屋簷下、樹下、亭仔腳)交流討論這些構想、醞釀想法,但為了凝聚村民們的意見,並使構想落實,東潭居民在4/18 晚上七點時,於龍興宮開了龍潭村今年第一場的民主討論會!


原本我們還很擔心大家將近一年沒開會了,會不會沒有什麼人來開會?結果六點多時,文雄大哥就來幫忙布置場地,幫我們找來很多需要的工具,並將會議現場的電視調整到適合開會的模式。六點二十分時,整個白天都在修剪有應公百年榕樹的文誠大哥不顧疲累,才剛修剪完,便趕快洗好澡,連飯都還沒吃,就先到場關心會議準備狀況。後來琪琅大哥百忙之中也抽空提早到會場關心。


會議中,通過影像聚焦討論。


會議開始前,我們先一起觀看了幾段影片。如新聞影片報導水林有居民自組志工隊,擦拭反射鏡,使社區居民行車散步時更安全、安心;還有安全島行道樹過高遮擋視線,看不清對向來車的危險情況......等等,這些問題同樣也困擾著東潭居民,因此大家看得很認真,在觀看的同時,也思考咱庄可以怎麼做。


觀看完影片,我們透過PPT將這陣子家訪得悉的各個問題提出討論,除了上述的行車、行人視線不佳外,東潭同時還有增設路標路牌的需求、榕樹修剪的需求、夜間照明的需求......等,居民們按照急迫性、重要性的次序選出最亟需解決的問題一一討論。


首先討論如何修剪忠孝路底的大榕樹。由於大榕樹枝葉過於茂密、低垂,可能會造成大型車輛出入不便,若有強風時,也可能產生其他安全風險,因此會議現場有人提議討論應適當地修剪榕樹。但也有不少村民認為,修剪的同時,希望能兼顧景觀、避暑、行車方便、安全。後來在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參詳下,找到了最大公約數,達成了「如何適度修剪榕樹及如何修剪」的共識。


利用google街景功能,確認彼此的想法。


達成「修剪忠孝路底的大榕樹」的共識之後,村民們緊接著討論增設路標路牌的需求。由於東潭的路標不明顯,所以常常有人認錯路、走錯路,例如常有人要到78號快速道路,卻開進忠孝路或忠孝路2巷,對用路人來說,路口標示不清也十分危險,所以有人提議需要在忠孝路口、忠孝路2巷路口、通往78號快速道路的路口增設路標路牌,其中通往78號快速道路的路口,甚至可以提前50~100公尺設置路標,讓用路人提早知道怎麼通往快速道路,行車更加方便、安全。


另外,明勝大哥也提到可以將忠孝路2巷路口的水泥護欄加高一點,像仁愛路口一樣漆上路名,這樣或許忠孝路2巷也不用申請路牌,又省下一筆經費。最後智勇大哥又補上一個意見:「我在通往六輕上班的途中,有觀察到麥寮瓦磘村在台17線的路口,有立了一個『入庄請慢行』」的告示牌,咱庄內有很多老人,也有部分小朋友會很需要透過這個告示牌,警告用路人放慢速度。」


龍潭村長在此過程中,融入會議並向大家說明各項構想可能涉及哪些政府單位的權責,幫助大家設想合適且可行的方案。


最後,以上幾項提議在大家的討論下,達成共識將會施作,只是需要進一步討論是要由村民自己施作,或請政府施作,並且跟政府協商如何施作,因此大家又約定了5/2(日),同樣在晚上七點,一起將上述各方案討論地更細緻,並且一起分工推進施作進度!


會中達成具體的共識與決議。

會議討論過程影片:

20210418東潭居民參與綠美化會議-1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偏鄉所需的愛與資源,從哪裡來?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偏鄉所需的愛與資源,從哪裡來?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城鄉失衡問題由來已久,所以許多企業每年透過基金會投注資源到偏鄉,憑靠熱情與意志力進入偏鄉奉獻身心的有志者也不在少數,只是這些資源的挹注與無私的奉獻,能投入多少?能投入多久?或者換個問法,再多的資源投入與身心奉獻,十幾年或幾十年過後,這些偏鄉會發生什麼事情?也許透過這些長期捐助與奉獻,偶有幾個「夠幸運的」偏鄉孩子最終能獲得較高學歷,或者能進入都市職場謀得相對穩定的工作。在對這些小小「成果」感到驕傲前,先回過頭來看當初,我們讓偏鄉擺脫了偏鄉的位置?或者解決了城鄉失衡問題?


  偏鄉之所以成為貧窮與落後的代名詞,最主要的原因是青壯年人口外流,這些人口外流通常伴隨著工作機會的缺乏,人口外流也導致各種公共與交通建設的發展遲滯,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偏鄉的青壯年只能一直往都市擠破頭,偏鄉的小孩則嚮往到都市「上進」,因此,偏鄉之危機與矛盾只能越來越激化。


  偏鄉之所以成為偏鄉,絕非僅僅是資源匱乏所致,其中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作用極大,事實上,有中心方有偏鄉,偏鄉的「偏」就是相對城市的「中心」而言,由此可知,偏鄉一詞之定義及其意識形態,乃以城市中心主義為前提,若偏鄉想要「去偏」,就必須從城市中心主義解放出來,找回屬於自己的主體價值,這是一場持久戰,自求生路行不通,我們不能再像過往那樣單打獨鬥。


  不想單打獨鬥,就要凝聚團結起來,我們可以透過實踐參與式預算,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透過實踐參與式預算,重新認識自己所居住、生活的社區,認識它的長處與缺點,透過集體民主討論,漸進改進它的不足:「改進」可以呈現在人與人的交往互動方面,讓鄰里間不再那麼冷淡生疏;「改進」可以呈現在社區公共事務,體認到事關乎己、不再漠然;「改進」可以呈現在對於未來社區發展的積極性,其中包括發展村里社區的集體公共事業,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能確保青壯年人口不外流,只要社區不老化、人口逐漸增加,交通與相關建設肯定就會進步……這些就是不需對外仰求,透過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找回社區主體,並滿足偏鄉所需的愛與資源!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社區大家庭 並肩向前行:2020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出爐了!

 #專案募款


《社區大家庭 並肩向前行:2020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出爐了!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今年初(2021年)的時候,我們有幸與龍潭村民一起寫下這本《社區大家庭 並肩向前行——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沒有龍潭村民的共同努力,不僅不可能誕生這本書,參與式預算對廣大的農村地帶,也只會是一個「曾經聽說過的名詞」。

 

2019 年,在虎尾溪社區大學對參與式預算的支持下,參與式民主協會有幸透過「學習型城市」計畫,來到東勢鄉龍潭村嘗試實踐參與式預算。2020年,在龍潭村民的支持下,即便在不確定是否仍有經費的狀態下,仍然在龍潭村繼續開展。

 

透過手冊,我們確信了農村不是民主的化外之地,透過日常化民主的深耕實踐,我們不僅可以改變生活,更可以讓村莊充滿歡笑與希望,更可能成為台灣推動參與式民主、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的基石。

 

因此,再度懇請您的助力,共同催生《社區大家庭 並肩向前行——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一同助力龍潭村的民主實踐,從深耕邁向生根。

 

社區大家庭 並肩向前行——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

●下載手冊電子檔:https://reurl.cc/GdMx1p

●經費:伍萬元整

●迄今為止收到捐款:27,000元

●捐款帳號:

【戶名: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黃勝豊(郵局代碼:700)

郵政劃撥帳號:2285-0313,郵局存簿帳號:0301056-0218270】

(因存簿無法顯示捐款者,匯款後懇請來電告知:劉小姐0928-900364,本會將會提供捐款收據,您可作為報稅時申報列舉捐贈扣除額之用。)


光靠政府治理也無解的老化危機,為何參與式預算能?(上)

 #摘錄自《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手冊》


光靠政府治理也無解的老化危機,

為何參與式預算能?(上)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一、為何我們要在龍潭村蹲點、持續推動參與式預算?


2019年的清明節晚上,龍潭村舉辦了第一場參與式預算說明會,村長黃詩媛喊出口號:「參與式預算就是村民一起當村長」,在村長的大力支持與號召下,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已邁入第三年,很多人都很納悶:為何敝協會要在龍潭村蹲點、持續推動參與式預算?

2019年黃詩媛村長喊出「參與式預算就是村民一起當村長!」


首要原因在於,台灣正面臨各種老化危機的嚴峻挑戰,而現行代議體制之政府治理早已失能失靈,但我們深信,透過持續實踐以「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為目標之參與式預算,能夠找到根本解方;我們摯盼,龍潭村的實踐經驗,能總結出一套可供複製、推廣的成功模式。


但是,為何連政府治理也束手無策的棘手危機,透過參與式預算卻能找到解方?本文將娓娓道來。


二、高齡社會治理刻不容緩


內政部日前宣布台灣正式進入「生不如死」時代,全台368鄉鎮中已有241鄉鎮之「粗出生率」低於「粗死亡率」,恐爆死城危機。而雲林縣早在12年前就已「生」不如「死」,總人口數更在12年內銳減4萬6千人,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還公布研究調查指出,全台屬雲林縣老人最孤獨,許多老人甚至只能獨自去開刀,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顯見雲林縣乃至全台的高齡社會治理刻不容緩。


我們認為,高齡社會治理主要有兩種路線:其一,即當前代議體制下「一切仰賴政府治理」,並依靠少數人提供單向服務,人民只是一切政府治理及相關服務的「被動受體」。然而,這條路線必然無解,即便拖垮政府財政仍效果甚微,怎麼說?


三、日益困窘的政府財政,必然無法滿足與日俱增的各種高齡社會需求


首先,「一切仰賴政府治理」必然加劇財政困窘,因為政府治理落實之基礎來自於財政,但是高齡化社會也意味著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將越來越多,而主要承擔政府稅基的青壯年人口佔比,卻將越來越少,必然導致不斷銳減的政府稅收,無法滿足、解決與日俱增的各種高齡社會需求與矛盾。


以雲林縣為例,政府早已債臺高築,2020年總負債達255.5億,平均每位縣民負債3萬7,703元;此外,截至2020年10月份戶政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數,已遠遠超越未滿20歲人口數,並即將超越20~40歲或40~60歲的人口數,且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成為人口佔比最多的族群。


屆時,日益困窘的政府財政,必然無法滿足、解決與日俱增的各種超高齡社會矛盾與需求。

四、一切仰賴政府治理必然使「被長照人口」猛暴增長


再者,「一切仰賴政府治理」之治老思維,也是立基於一個荒謬的邏輯:把即將成為人口佔比最大宗的所有老人,通通視為只能被照顧的社會負擔,再由整個國家極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來承擔。


事實上,所有老人中,真正需要被長照者不到15%,還有超過85%的老人仍然健康或亞健康,是整個社會最寶貴的資源,他們擁有最多的經驗、技能、智慧、人脈、資源和最多的時間,蘊藏著參與公共治理的無限潛能。


但是一切仰賴政府治理,這些人間至寶卻反被視作社會負擔,導致絕大多數老人整天無所事事,失去生活目標,孤獨、自卑、封閉,任由身心急遽退化,加速進入「被長照」隊伍。因此,越是仰賴政府治理來治老,必然只會適得其反,加速「被長照人口」猛暴增長!


那麼,既然仰賴政府治理的治老路線必然無解,另一條路線又是什麼?


五、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居民群策群力共治老


其實,「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人人都蘊藏著無窮的公共治理潛能。古人言:「人心齊,泰山移。」只要能使人人不再單打獨鬥、獨自承擔一切社會矛盾,把人人的時間、心力、智慧、資源逐漸地組織起來、解放出來,則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矛盾必能找到解答。


但是現在社會高度「原子化」(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ety ,人人過著自我中心、去公共性聯結之生活),人人普遍對公共事務不知情、不參與、不在乎並且視之為理所當然,要重新把人凝聚、組織起來,又談何容易?


我們認為,首先必須從「不大於一個村/里的個別社區」開始突破,其實,也就是真正意義的社區營造,並非僅止於營造環境,而是要營造人心及人與人的關係,重建COMMUNITY原文字根裡「生命共同體」的意涵。然而,這又如何可能?


我們深信,以「社區參與式預算」作為全新動力,能將已逐漸原子化之居民重新民主凝聚起來,重建為人人相依共存,群策群力,以滿足社區各種公共需求,解決社區各種矛盾,發展各種社區公共服務與公共事業,追求共享、共利、共好、共善之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COMMUNITY。


看到這裡,很多人肯定想問:這套理論是否陳義過高,現實操作是否可行?讓我們一起簡單回顧這兩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實踐經驗。


延伸閱讀:

《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手冊》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單親媽勒斃幼兒悲劇不再!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單親媽勒斃幼兒悲劇不再!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去年底,發生了單親媽媽勒斃兩幼子的悲劇,這類悲劇,社會大眾皆不樂見,也極其希望不再發生。但或許大家皆不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其實,是因為「人人原子化地活著」。


因人人原子化,所有壓力只能「獨力」承擔

過去,人人相互支持,維繫著「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關係,因此,面臨困難時,總是可以互相幫忙以求大家皆能平安度過難關;但現在人人「原子化」地活著,即便在客觀上/實質上我們需要彼此,但主觀上,我們認為自己可以不需要其他人即能過活,長久下來,人與人之間漸不往來或往來的程度很低,大家「原子化」的各自過活,當遇到困難時,人人無法相互支持,也就無法共同度過生命難關。


因為「原子化」,人人單打獨鬥過活,許多父母為了扶養小孩,勢必於職場及家庭蠟燭兩頭燒,其中所需面臨的精神壓力、體力負荷、經濟重擔或社會歧視等負擔皆只能「獨力」解決、「獨力」承擔。「獨力」承擔的過程,缺乏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支持、無喘息空間,生活動力在日復一日、身心俱疲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地磨耗、吞噬殆盡。而單親家庭勢必比一般家庭更為孤立與煎熬,致使身心終於不堪承受「獨力」扶養兩位小孩之重負,漸漸地,必趨於悲觀絕望,求死解脫。


唯革除原子化,始能減消人倫悲劇


回想起來,類似這樣的悲劇其實並不特殊,也並非從未發生過。近年來,有關「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在經濟或精神壓力上難以負荷、無喘息空間、生命相互囚禁、「照顧者」殺了「被照顧者」後自殺的長照困境、人倫悲劇不斷發生,且頻率越來越高。

顯見,這類悲劇並非特殊家庭獨有的困境,而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能面臨的難題。那,該如何降低甚至阻止這樣的人倫悲劇繼續發生呢?


我們認為,唯有透過以「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為目的之參與式預算、將參與式預算法制化以確保恆常穩定於社區實施、以逐漸打破「原子化」,使人人重建相互支持的互助網絡,使人人不再遭逢因原子化所造成的人倫悲劇。


人人不再各自獨力苦活,而是成為相互依存的「共同體」


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人人無須再單打獨鬥、無須「獨力」解決所有問題、無須「獨力」承擔所有風險,社區鄰里之間可以形成人人相互熟識、相互理解、相互依存之互助網絡,每個人所可能面臨的困境都可以因互助而得到支持。


以此類人倫悲劇為例,打破原子化,社區居民逐漸組織起來,「照顧者─被照顧者」沉重負擔之難題不再只是個人的問題,而被理解為是人人皆可能遭遇之難題,並透過群策群力的方式一起共謀解方。比方說:


1.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因與社區他人有更多互動、擁有社區公共生活而能在沉重的照顧負擔下獲得喘息的空間、情感的支持。


2.社區裡退休的長者們、有相關照顧經驗、各項技能的居民,因社區人力被組織起來,而能給予他人協助,因此,人人皆能因協力照顧而共同解放更多的時間與心理空間。


3.因為人人熟識、相互理解而不存有歧視,不需時時承受異樣眼光所帶來的精神壓力,擺脫孤單、無望之情緒。


4.因為開始對未來的日子重拾信心與希望,並能於社區付出自己所能貢獻的,與他人共同創建社會支持網絡,共築相互依存的「共同體」。


延伸閱讀:

單親媽勒斃子女遭判死 王婉諭:家長無力須被看見

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共學,讓生活越來越有趣!

 #活動報導

#阮老師的龍潭觀察筆記

 

共學,讓生活越來越有趣!

因為過去兩年多來,龍潭村長及村民們保持著對公共事務或社區活動的參與動力,這兒逐漸發展出一個創意無限的共學圈。

村民們這近一年來,已習慣每週定期上識字班,在《參與式預算工作室》工作室後面、屋主之一黃志孟先生的寮仔,開闢出一個空間,沒有想到,竟然~

變成這樣!

先是,龍潭新住民陳國秀(王俊凱媽媽)協助蚯蚓老師一起打掃清理的空間,擺上桌椅黑板,再加筋絡推拿床椅一套,然後陳勝玉覺得要有一條便道,讓大家停好機車抄短路跨進來,大大增加了過路人好奇進入的方便性。

而抱持「開放」態度,期待村民多多參與,觀察可能發生的任何創意與變化,就是參與式民主的精神。

 

龍潭「老人戶外教學班」第五週

 

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二,走進「教室」的非識字班人數,已經跟「正規生」人數差不多。而且準時九點就有人進「教室」。

今天有人送來煮玉米,邊吃玉米邊上課,還有人泡茶、倒茶。

今天繼續練習寫封給阿娜答的信

從逐字,成句:寫春聯,到練習寫文章了。

「我看這封信要寫半年才寫得完。」烏藤三叔公說。

「老書(師)啊,你應該教我尪寫:『老婆妳好辛苦』。」哦,難得看到強幹的美雲撒嬌。

大多數是要寫給孫兒、女:「阿嬤好想你,因為你是阿嬤帶大的。」,三叔公問:「你孫多大了?」「上國小一年。」「蛤,這麼遠,到印尼(閩語音同「一年級」)去念小學!」哈哈哈。丁金桃有孫已經在工作了,烏藤幫她加一句:「寫說,如果你的錢寄金簿存不下就寄一些給阿嬤。」他說自己也想加一句:「阿公阿嬤都沒有甚麼收入,有錢就多少寄一點過來。」,「攏免肖想啦,不跟你挖就不錯了,還寄過來。」,紛紛繞著兒孫發揮,蚯蚓老師都寫在黑板讓大家跟寫,再一一校正,邊打趣搞笑,「我發現今天都沒人在哀:寫太長、太多!」三代同堂的美雲跟老公文教建議:「那你寫信給阿娜答!」哇,好好好,「美雲~你先念一聲,」大家拉長耳朵等著聽這,當年的大帥哥說老情人話,「米粉(閩南音似「美雲」)~」哈哈哈。二個小時過去了,卻沒有人抱怨時間太久,文章好長。

 

我們都是學生、也是老師

杜老師預告,下週起要跟大家討論七月一日的「農藥實名制」,練習認、寫農藥名,「哦~」這最內行,紛紛談起各種農藥的用途與噴灑時間,憶如跟我們大學出來的,聽得津津有味,吾不如老圃。

十一點,是農婦的生理時鐘,「我要回家煮飯了。」紛紛離去歸家時,勝玉發現倉庫的水泥柱一直掉落,鋼筋裸露在外,「危險,怕會崩,我明天帶一袋水泥過來補上。」然後,便道上有一根鋼筋斜插著,一直讓人感覺礙眼,工作室夥伴卻全無力拔走,今天黃文教轉變角度一舉拔起,大家一陣歡呼!

 

群策群力,最夠力!

四月二十九日龍潭村午後,覺金玉口中最害羞的老公,來到「教室」,把陳勝玉攪拌好的水泥,發揮他的水泥師專長,把裸露的鋼筋漂亮的補上水泥。路過人紛紛圍觀,寫下龍潭村一個熱鬧的午後記憶。

 

延伸閱讀:

識字班寫的春聯,充滿人味、趣味、社區味

秋風也來與我們共樂 ——九月一日龍潭村樂齡活動記

麵線煎、很好吃,「麵線煎」很難寫

我們和社區的阿公阿嬤,今天一起上課!

龍潭村食堂交流記

少壯時做啥去?老大才來學識字!——龍潭村識字班札記(三)

執子之手 與子共好——龍潭村識字開班囉!

 

※作者簡介※

 

東海大學中文系阮桃園老師,在教學生涯中,始終主張創作者必須到社會的第一線,通過實際的採訪、體驗,更能寫出貼近社會的文學作品。為此,不僅多次通過課程設計,鼓勵、帶領學生們參與、採訪許多台灣農村現況,更力主東海大學文學獎應開設報導文學項目,積極協助、輔導學生自辦的報導刊物<東海成報>,對東海大學校園暨週邊環境都發揮了顯著的影響力。

2020年新春過後,「從教學現場退休、公民參與不曾退休」的阮老師拜訪了龍潭村,並且認識了龍潭村這群可愛的村民與共餐自治委員們。在瞭解參與式預算帶給村民們的潛移默化後,阮老師也經常到龍潭進行田野調查,透過親身的調查、參與,瞭解在參與式民主的實踐下,龍潭村會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 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作伙運動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 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把握春節假期,終於有機會認識到長期旅外之村民朋友 過去每逢農曆春節,敝協會在東勢龍潭村的駐村伙伴們也和大家一樣返家過年,但今年,我們做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