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從勞動力成本看 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之必要性

 #農業生產合作社系列文


從勞動力成本看

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之必要性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談起台灣農民普遍面臨的農業生產困境,許多農民都會不約而同地描述「除草、施肥、噴藥每一項工作都要耗費好多時間體力」、「常常做到腰痠背痛,只好花錢僱人,但工錢越來越貴,而且還常常僱不到人」等困境現象。而若進一步細問其生產成本,也能發現:相較於種苗、農藥肥料等資材、地租、水電等其它項目,「勞動力成本」幾乎總是佔比最高的項目。

 

農民所必須承擔的勞動力成本,包含三大部份:一部份是僱人從事勞動的工資成本;一部份是農民自身投入田間勞動的時間,也就是自己的工資成本;以及常被忽略的另一部份,則是農民投入田間勞動後,因承受勞動傷害而必須治療復健以讓自己恢復勞動能力的醫藥成本。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從整地勾壟、播種,到除草灌溉施肥噴藥,乃至於採收與初步處理,任何一道工序都需要通過人的勞動方能完成,即便引進農機,亦須人員駕駛操作,此即「勞動力成本」在諸項生產成本中佔比最高之原因。

 

然而,相較於傳統農村共同體時期,農業生產同樣必須投入勞動,但為何如今「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卻成為普遍面臨的困境?原因無他,自從傳統農村共同體裂解後,台灣農民皆長期處於「單打獨鬥、獨力經營、各自耕作」的原子化(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ety)狀態,因面對盤商與市場銷售而處於競爭關係,傳統農村共同體時期互助交工之相依互存關係已不復見,人與人關係日漸疏遠、各種田間勞動也就只能由農民自身及其家人來承擔,使得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飽嚐人力短缺的孤單感,以及勞動時間長、總勞動量大增的勞苦處境。總而言之,由於人與人關係之變化,導致對原子化狀態的小農而言,除非額外花錢僱人從事勞動,否則田間勞動幾乎樣樣皆是「孤苦勞動」。

  

更進一步來說,當田間勞動成為農民們各自獨力面對的孤苦勞動,除了必須獨力承擔更多的勞動量、勞動時間、勞動傷害,更重要的是,原子化狀態的小農勢必難有充裕財力購買農機以減輕其勞動負擔,即便設法貸款購買,也必然因為農地面積零碎化而導致農機的使用效益相當有限,小農仍須將相當大量的時間心力投注於自己的農地,勞動力成本必然居高不下。而在台灣加入WTO後,政府又一直擁抱自由貿易,維持原子化小農之高勞動力成本,必不敵排山倒海的進口農商品。

 

如何降低農民勞動力成本、為台灣的糧食自給生產找到生路?組織農民成立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整合社員農地發展共同勞動、共同經營之合作生產模式,方能打破原子化狀態,使農民通過共同勞動的過程消滅孤苦勞動、降低自身勞動時間與勞動傷害,且因共同勞動而毋須雇工、勞動力成本與總生產成本俱降,進而能夠通過合作社購買共享共營之農業機械,透過農地整合而使農機發揮更大效益、更大程度降低農民的勞動負擔,使農民不僅生產成本降低、收入提高,且時間與身心健康皆獲大幅解放。


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我從社區「被歧視者」身上學到的事

 #實踐參與式預算,我成長了什麼?

 

我從社區「被歧視者」身上學到的事

文/江尚謙(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工作者)


聖誕節這一天,通常居民們會安排一些活動,不管是參加教會、學校、補習班或各級單位、營利組織、團體的活動,或與家人聚會,大家都會趁這歲末年終安排一些一整年沒機會做的事,也因此,當有居民願意「放棄」上述活動,為了社區的公共利益,為了貢獻一己之力讓社區更整潔漂亮、來參加「龍潭社區小牌樓油漆暨牌樓周邊清掃整理活動」,這樣的居民實屬難得。

 

龍潭社區小牌樓的金字漆上了,在夕陽的映射下特別顯眼、亮麗,且牌樓上的字剛好就是群策群力綠美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金字是由識字班杜老師、龍潭參與式預算工作室工作者阿茶、村民共同完成!

 

這次來參與「小牌樓油漆暨周邊清掃」活動的村民中,有幾位曾被主流社會貼上所謂「問題人士」標籤(諸如吸毒、酒駕、坐過牢、精障......等,同時也是被歧視的對象),但我認為稱他們為問題人士並不恰當。他們之所以「出問題」,是在目前高度競爭的資本社會所必然發生的結果,差別只在於「可能會發生在誰身上」,若將「出問題」僅歸因於他人「個人道德問題」,並不適切,更不會因此讓我們擁有眾所皆期待的美好社會來臨。

 

這些村民在參與過後還熱心地說,下一次有什麼需要,都可以找他們。他們若沒事一定義不容辭參與。顯示他們也有願意為社區、為社會付出的心。當然,更有甚者,若他們能為解決社區需求與困境,而發起各種社區會議、活動或行動則是再好也不過了!

 

假使社區活動沒有一定程度的參與率、知情率的設計,且設定從村民需求出發的活動標的,必然不可能「悅納」所謂的被歧視者,也不可能與之共事、民主討論、交流,所謂的被歧視者也不敢踏入活動現場。那麼,他們對公共事務的民主參與權力與權利也就無形中被剝奪了。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村民群策群力 社區煥然一新

 #活動報導:龍潭社區小牌樓油漆活動紀實

 

村民群策群力 社區煥然一新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聖誕節這一天,通常居民們會安排一些活動,不管是參加教會、學校、補習班或各級單位、營利組織、團體的活動,或與家人聚會,大家都會趁這歲末年終安排一些一整年沒機會做的事,也因此,願意「放棄」上述活動,為了社區的公共利益,為了貢獻一己之力讓社區更整潔漂亮、來參加「龍潭社區小牌樓油漆暨牌樓周邊清掃整理活動」的居民實屬難得。


施作時,大家分工合作,製作圍籬的製作圍籬,油漆的油漆,大掃除的大掃除,雖然沒有事先分工,但大家都馬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並且發揮得很好,此即人盡其才,比較可惜的是沒有讓大家互相認識就開始分工了,錯失了一次讓大家彼此熟悉、更民主凝聚的好機會,不過沒關係,下不為例。


黃章大哥教導大家如何調和油漆


施作結束後,雖然部分參與者因為家中有事,且事先並未得知施作結束後還有共觀施作即時影像紀錄的活動,就先離去了,不過還是有一些比較有空的參與者「不離不棄」,包含此前曾專文介紹的金順大哥、每次運動課程都會參與的瑞謙、惠楓(其胞弟為積極參與社區會議、活動及負責社區影像剪輯記錄的耀輝)、以及三位小村民暉洺、郁媜、昱融。

金順大哥即便身體有些不便。

但只要他有空,都還是無役不與、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阿忠大哥辛苦地將牌樓周遭的廢竹鋸成一截截,做為圍籬使用


在共觀施作即時影像紀錄的影片時,大家看到自己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都很開心,也紛紛尋找自己的身影,同時透過主持人的引導討論,大家都認為自己對社區很有貢獻,讓社區更整潔、清幽、煥然一新,也紛紛發表自己對社區未來的願景,以及自己對綠美化的看法。


三位小村民暉洺、郁媜、昱融、惠楓及瑞謙等人共同觀看即時施作影片


村民勝玉姨與黃張美雲姨共同整理環境


我們事後回想,此次活動之所以還算辦得不錯,主要是因為是村民發起的,而且有一定的參與率,一位村民黃章大哥此前即常來後院休憩、參與活動,有次我們與他整理後院落葉時,他突發奇想這個牌樓「年久失修」、油漆褪色褪得嚴重,且多處斑駁,若是能趁歲末年終重新粉刷,豈不妙哉?可以讓整個社區有新年新氣象的過節氛圍,再加上這個牌樓是社區必經之路,若能讓它煥然一新,大家看了也開心、舒爽,於是黃章便自告奮勇掏出腰包買了一罐油漆與油漆刷,以供重新粉刷牌樓使用。

小村民參與牌樓周邊的環境整理。

照片為社區小村民郁媜所攝(義雄孫,偏名為水來大哥)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沒有一定程度的參與率、知情率,且非從村民需求出發的活動,也必然不可能民主凝聚村民,最終只會淪為嘉年華式的一次性煙火!居民原子化來,原子化去,好似只有活動的那一瞬間有共感,但活動結束後,曲終,人散。


粉刷完成的成果,待紅漆乾,將擇日漆上金字,與完成圍籬之工作



共觀即時施作影片(影片為郁媜拍攝)

共同施作影片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2021麻園平安節》 之 官家基地的故事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 每週六上午7:00-8:00 

#2021麻園平安節


《2021麻園平安節》 之 官家基地的故事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節目

📎主題:《2021麻園平安節》 之 官家基地的故事

👩🏻主持人:欣恆

👥受訪者:麻園社區義工 王士良、許雪瓊


上個月底,古坑鄉麻園村舉辦了一場平安節的活動,除了吃團圓活動外,南華大學同學也在社區中裝置8個燈景,營造社區共同過節的氣氛。為了響應社區,麻園維修DIY合作社的成員們,一起打造官家基地,每到晚上,官家老厝閃亮的燈光秀成為麻園中洲的一景。此次有幸邀請到負責打造官家燈景的士良師兄與雪瓊師姐來空中,跟大家聊聊為何會選擇官家老厝來營造燈景?以及整個打造過程發生哪些趣事?


影片觀賞:

(第一段)https://youtu.be/YIsw3Mk4mp8

(第二段)https://youtu.be/LLk9eZTKxz8

(第三段)https://youtu.be/wf8g3Gb2j5Q

(第四段)https://youtu.be/LvcFEvH6wIM

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2021麻園平安節孵育歷程側記(下)

 #活動報導

 

2021麻園平安節孵育歷程側記(下)


圖文/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總幹事 謝侑均

編按:

2021年12月24-26日,古坑鄉麻園村舉辦了一個《麻園平安節》的活動。沒有政府的補助,也沒有藝文大卡司的加持,完全仰賴村民自發性的籌辦,原本只是五、六位村民的閒暇話題,就這樣滾雪球式地發展成三天的大活動。光是24日與26日兩天的晚會,就有近五百人次的參與。這對聚落非常分散、總人口不過數百人的小村落而言,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大團結、大驚喜、大勝利。有村民甚至說出「這是近70年來,最歡喜、最熱鬧的一晚」。那麼,這個活動是如何從無到有,從有發展成全村參與?每個人都樂在其中、意猶未盡?且由參與其中,陪伴村民一同孵育這個活動的謝侑均總幹事娓娓道來。

2021麻園平安節孵育歷程側記(上)


史無前例的麻園平安節

最終大夥真的在12月24到26日,辦理了一個長達三天的「麻園平安節」,超越眾人期待的熱鬧與感人,而且全程由村民出人、出力、出資、出腦,完全自辦,不花政府任何預算。參與活動的人數從原本預估的100人,到活動前一天統計的200人,到最後簽到表上的數字已達到將近300人,熱鬧的場景完全超乎事前的想像,原來村民們看著社區角落的燈一盞一盞的點亮,心早已跟著飛揚,把平日在外打拼、在校住宿的子女們紛紛召喚了回來,一起參加這難得的麻園盛事;更有許多村民則是逐漸感受到活動熱度節節高昇,在最後一刻決定出菜相挺。

相信所有參加者都能感受到一股心與心貼近的熱度,瓊玲姐在遊街的過程忍不住分享「前幾天我看到他們在裝燈,就趕快去買一條燈在我家門口掛上,後來我看街上越來越漂亮,決定加訂20條來呼應,讓他整個水起來。」碧霞阿姨也掩蓋不住興奮快樂的說「我出生到現在70年了,沒看過村裡這麼熱鬧。」也有中洲媳婦表示「嫁來40年,今天最好玩。」

除此之外,村民募集而來的二手市集,每件標價幾十塊,頂多上百元的商品,竟也達到一萬三千元的成績,簡直不可思議。更令人驚豔的是第三天的麻園運動舞會,儘管如預期的參與人數銳減,但也達到上百人的參與,而村民們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一掃平日靦腆樣貌,不論男女老少的跳起舞來,沒有人受過專業的舞蹈訓練,大家只是自然地放開自己,自然地扭動開來,扭法千奇百怪卻歡樂自在,渲染出一幅以快樂為顏料的麻園風情畫。

老實說,第一次辦這樣的活動,過程出槌不少,例如食物量沒預估好,有些許不夠吃;音樂事前沒有安排好,現場需要頻頻搶救等等,但就如活動前家興大哥的提醒「這是我們第一次辦,一定會出槌,而且會有很多出槌,要有心理準備,但不要擔心,大家會體諒的。」可能也是有這樣的心理建設,平常酷酷的家興大哥在會場裡,簡直是最佳游擊手,超級敏捷且有耐心的幫忙守備了不少漏洞,橋接活動順暢進行,讓人敬佩不已。

2021麻園平安節:舞蹈運動會

活動熱熱鬧鬧地結束了,但對於麻園村而言,這件事情還繼續發酵下去。


感恩檢討茶會為熱度保溫、將心意續航

與時下流行的社造活動相比,「麻園文化節」相當樸素,不文青不花俏也不藝術,但卻直擊到每個人的心裡那份對生活平安、鄰里和合、相互關懷的期待,溫馨又感人,回應著心靈生態村對於「心靈提升」的願景,村裡開始回收到各種對活動辦理的檢討、對來年還要再辦的期許等等,於是大夥相約了一場「感恩檢討茶會」。

麻園雖然是個不到900人的小農村,但因為散村之故,忙碌於各自生活時,竟然很容易一晃眼就幾年不見。這點對老人家而言特別鮮明,家訪時偶爾會遇到長輩們因為行動不便,平常活動的空間只有自家的院子,不僅好久沒有辦法出門串門子,甚至可能覺得這輩子就會這樣在這院落結束了。然而,年輕時交工、放伴的風景卻仍時常在心中緬懷,聊一陣子,終究忍不住,搭著機會吞吞吐吐的發問「那個誰誰誰,還在嗎?」聽到這種問句心裡難免要發酸,因而在社區活動裡,最高興的就是看到長輩們開心的彼此打招呼甚至相擁的畫面,他們最知道此刻有多難得。


透過「麻園文化節」連結了過往農村共同體大家「一起辦桌」的記憶,翻轉偏鄉小村的自我設限,大家越開會越參與就越有自信,熱切的把外地的子女叫回來,也因為「一起」辦理,而跨越新舊住民的隔閡,有著涵納了三大宗教齊聚的包容力,每個點點滴滴都深刻在大家心裡。

這場會議,出席了將近40人,比過往每一場籌備會議的人都還要多,此等動力令人讚嘆。大家各自帶了家中的零食前來分享,把會議桌擺成了豐盛的聚寶盆,依照慣例的「自我介紹」。這個自我介紹的傳統,彷彿漸漸的成為另一種會議指標,當全勤出席的村民,仍然可以一次又一次,保持著耐心向新加入會議的成員自我介紹,甚至還每次都別出心裁的變化不同介紹方式時,讓人彷彿見證著「包容力」與「創意」在會議中擴張與迴盪,成為這一連串會議所孕育出的很珍貴的品質。


然後在小衛的主持下麥克風一個一個傳遞,暢談籌辦過程的心境變化、覺得感動的事物,以及來年想要進步的方向、有沒有辦理籌備會議的差異等等。有人表達因為之前都沒參加籌備會議,這次特別帶了一大堆零食出席表達感謝。聽說有人為了參加今天的會議,昨天還在家裡綵排自己要講什麼,結果今天一來到現場又是一陣緊張什麼都沒講到,實在是有夠可愛。每個人都在這場活動中感覺到團結的正能量,因而大夥共同的期待,就是希望未來繼續辦下去,讓五個部落的居民有更多交流、更融合。

 

讓我們開一個連孩子都想參與的會吧

這次的活動基本上零預算、沒有舞台、沒有背板,一切就地取材陽春登場,連開會點心都是村民各自帶來分享的,還多虧了被絲瓜耽誤的機電工程師村民改造了一台放送貨車才有音響。幾個國小生自己組了舞團,很認真的挑歌設計舞步約時間排舞,也大方登場的表演。幼稚園、千歲團、勁舞團、殭屍舞,儘管過程中紕漏百出,但村民們不管男女老少竟然也都跟著跳起來,與平常靦腆的樣子實在不同。


感恩檢討茶會長達兩個小時,雖然大家開會的經驗都不太多,開起會來總是帶點緊張與忐忑,不過因為村民們都很幽默,所以每次的發言,總是會出現各種莊重又不失創意的調侃,引來各種歡樂的笑聲。

令人意外的是,孩子們竟也跟在旁邊開到結束。

「大家好,我叫陳家儀。我就住在附近,看到這裡很熱鬧,我就跟朋友一起來,結果真的很熱鬧。」


看到大人們歡喜熱鬧的討論,他們也煞有其事地在旁邊草擬自己的演講稿,聽到社區長輩們都用台語交談,平日不擅台語的他們,更是一字一字的問,用心地背誦,希望能用台語把自己的感動分享給大家。雖然等到麥克風到自己眼前的時候害羞的什麼都說不出口,然而從偷拍到的講稿中純真的表現,不由得感動的發現,原來大人們認真開會的樣子,對他們而言也是很吸引人的畫面,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浸淫其中。


會議的最後,大家歡歡喜喜的整理恢復場地,然後拍攝難得的合照連拍。不由得想說,一個社區可以晚上開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會,還能拍出這麼可愛的大合照,真的是很奇葩了!


延伸閱讀:

2021麻園平安節-謝平安 吃團圓

2021麻園平安節:惜福・感恩・歲末回顧

2021麻園平安節:感恩・祈福・邁向2022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2021麻園平安節孵育歷程側記(上)

  #活動報導

 

2021麻園平安節孵育歷程側記(上)


圖文/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總幹事 謝侑均

編按:

2021年12月24-26日,古坑鄉麻園村舉辦了一個《麻園平安節》的活動。沒有政府的補助,也沒有藝文大卡司的加持,完全仰賴村民自發性的籌辦,原本只是五、六位村民的閒暇話題,就這樣滾雪球式地發展成三天的大活動。光是24日與26日兩天的晚會,就有近五百人次的參與。這對聚落非常分散、總人口不過數百人的小村落而言,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大團結、大驚喜、大勝利。有村民甚至說出「這是近70年來,最歡喜、最熱鬧的一晚」。那麼,這個活動是如何從無到有,從有發展成全村參與?每個人都樂在其中、意猶未盡?且由參與其中,陪伴村民一同孵育這個活動的謝侑均總幹事娓娓道來。

起於一個良善的發心

這不是一個事先就計畫好好的活動,如果真要描述,反而有點像是「讓愛傳出去」的小村社區節慶活動版。一開始是個小小的發心,一群來自南華大學,由陳惠民教授帶領的建築景觀專業學生,在2020年來到麻園,幾經與社造專業的曾旭正教授與駐地青年林信易討論後,決定於麻園村的中洲聚落發起一個夜間燈光裝置的活動,據信易描述對於當時操作地點與初衷的規劃概念:「是為了讓居民可以打破既定印象,覺得街道上就是都很多髒亂點,沒有很漂亮。於是透過晚上都四處比較暗之後,做了一些夜間裝置讓大家覺得原來這空間是可以有很多潛力的,未來可以探討是不是這些空間可以改造。」

美好的發心與學生們的創意,獲得了部分居民的認同,他們大方的提供自家的牆面、屋頂、空地等作為設置地點,也激盪了許多別出心裁的作品,讓村民們每每在經過時耳目一新,而孩子們則是趁機會與大哥哥大姐姐們玩在一起,留下了一個歡樂的聖誕節回憶,開心得不得了。比較讓人殘念的地方在於當時因一些條件的限制,學生與村民尚未能熟悉,而農民們因著作息或者害羞內向的天性也很難主動參與。回想起來,連村民小蘭姐都忍不住語帶遺憾的說「去年我們參與的很少,可是我記得學生們都很用心,那幾天剛好寒流,冷得要命,他們還是很認真的在寒風中駐點,看了都覺得心疼。」


或許是大家都在回憶中留下了這麼一點遺憾,或許這一年來,透過參與式民主協會與福智師兄姊所組成的麻園參與式預算志工頻繁地在村裡穿梭、連結、家訪,提升了彼此的熟悉度。2021年底聽聞南華師生決定再度來訪,透過返鄉麻僑劉義群大哥的一聲邀約,五、六位居民臨時起意的開了一個非正式的籌備會議。

 

越滾越大的活動雪球

一開始只是想問問大家是不是有意願也做幾個燈與學生們相呼應,沒想到原本對開會還有點陌生、發言顯得零星且遲疑的村民,在幾回有一搭沒一搭的互動過後,出現了「一戶一菜」的活動構想,就在大家紛紛點頭認同的同時,碧華姐突然認真的發言「如果要辦,希望這不是只有中洲仔的事情,而是可以邀請整個麻園村來,溪洲仔、新庄仔、東耕、麻園,大家都一起來。」話語一出,同樣是玄武宮誦經班的姐妹們馬上力挺稱是,大夥彷彿是一個來自心底的願望突然被挖掘出來般的振奮。


麻園村就地理條件而言個東西狹長的村落,中間因縣道158乙、大湖口溪、台糖農場等的切割,長年下來發展出五個聚落的散村,每個聚落都相隔有些距離,雖然不至於互不相識,但事實上而言,卻因區位、交通條件的不同,早已發展出各自的生活圈,縱然非刻意要分散,力量難以凝聚仍是不爭的事實,與單一核心型的村落很不一樣。碧華姐一言,說中的大家埋藏在心底的期許,「中洲仔請客也沒關係啊,把大家都邀請來。」碧嬌姐也如此呼應,「吃完飯,大家也能到街上走走,巡庄頭大家一起欣賞燈飾,也謝謝學生們。」在一側旁聽,很驚嘆於大家寬廣的心胸,以及對每個人細緻的關心,對於他人的付出一定傾心相報的特質,足足地展現了珍貴的農村人情味。


然而,在大夥相互加成之下,眾人的討論卻在此脫韁……


「最近婆婆媽媽們正在練的舞也可以拿出來表演啊!」

「小朋友也可以準備節目,他們去年蔬果節就有上台表演過。」

「還可以問看看那個誰誰誰願不願意也來表演。」


「我覺得可以增加祈福點燈,找人現在地上畫點位,大家用蠟燭排出社區同心圓或愛心之類的。」來自慈心苑的秀琴師姐提議,馬上獲得技術上的支援「可以可以,我們廟裡謝平安在用的蠟燭剛好很適合,便宜又耐燒。」


「學生會來三天,那我們活動要辦一天,還是兩天?」

「當然要辦最好就有頭有尾的三天給他辦下去呀!」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互相增補,從一個小活動、變成一個大活動,再變成一個長達三天的帶狀活動。沒這樣自主辦過活動的村民,這豪語一下真的能收場嗎?但望向大家的眼睛,卻是篤定又充滿自信。

 

客廳討論會也是彼此迸發靈感相互激勵的重要過程


尊重制度的逐步提案

巧的是緊接著是年底的社區理監事會議以及會員大會,大家確認了辦理方向之後,決定先陳報到理監事會議,爭取社區頭人們的支持,而後再趁會員大會的契機昭告周知。理監事們幾乎沒有二話的一致表達期待與認同,理事長林坤鈴更是重新將活動定調:「既然是全村的事情,我們就不能只讓中洲仔請客,應該把這個當成全村的活動,大家一起出菜出人,一起完成這個目標。」


話是說的豪氣萬千,對多數麻園村民而言卻可能苦不堪言。因為年底正式各種柑橘類輪番上陣、柳丁大出的時節,每家每戶都忙到沒日沒夜,對於到底能給出多少時間籌備活動,誰也不敢說。因而理事長在會員大會時,還是語帶體諒、保守的與村民提及「知道這季節大家都很忙,天氣又冷,也不敢要求大家一定要全心投入,所以大家可以再衡量看看,到底要辦還是不辦?」數十人塞滿的活動中心裡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過後,阿蘭姐霸氣的一句「就給他橋下去啊!」「讚啦!」歡樂的應和聲隨之而起,於是,事情在此拍板定案。

 

12月正是家家戶戶忙著剪柳丁的時節

逐步形塑的共同討論新機制

此時,距離活動舉辦,只剩20天的時間。始作俑者劉義群大哥這才苦惱了起來。幸而這一年來,我們在雲林參與式預算協會每週不曾間斷的引導下,成長最多的就是「開會的能力」,義群大哥馬上聯絡了幾位積極村民,並請對方擴大邀請村民參與籌備會議,這場會議來了18人,大家共同決議了「麻園平安節」作為活動主名稱,既符合在地「謝平安」的傳統,也連結了24號平安夜的象徵,頌經班的媽媽們大力地跳出來承擔工作,不僅快速的認領了大項目的工作分配,甚至不吝捐出各自的伴侶擔任現場的技術工作,而麻園村的新居民「慈心苑」也認養了點燈儀式的規劃設計,一切似乎順利的不可思議。


為了趁勝追擊,第三次的籌備會議,參與式預算義工群便分配了任務,邀請更多單位的參與,如7月才剛搬到中洲的慈慧功德會、產銷班、各鄰鄰長、南華大學的學生們,甚至考量住在聚落邊緣的村民平日較少參與社區活動,也特別前往告知活動訊息,並邀請參與。沒想到,新邀請的人來了,上一場的夥伴卻出席的稀稀落落,現場輪番打電話才終於來了幾個,最終有22人出席。


距離較遠的庄頭忍不住開玩笑「我們住遠的都來了,怎麼你們自己人反而沒來?這樣沒意思啦!」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其實也透露了這個村子潛在的本質問題,因為每個庄頭的特色各自鮮明,活動辦理的地點便很容易讓人有主從之分,縱然大家口頭上說這是全村的事,但講起話來還是不經意地有著「你們」、「我們」的分別。


義群大哥卻是很善巧的善用了這個機會,因為參與會議有半數的新人,他邀請大家先自我介紹,就這樣完成了第一輪的「人人皆發言」,也因為這契機,我們才發現,村民竟然隱藏了滿滿的幽默感,每個人的自我介紹都創意又有趣,惹得現場笑聲連連。趁著笑聲使得整場會議的氛圍輕鬆不少,大夥把活動的細節、分工與精神做了更進一步的討論。聽完大家的討論,義岳村長由感而發的期許「長大後才知道回想起兒時的點點滴滴是那麼幸福的事情,很希望我們也能一起創造一個快樂的記憶,讓麻園的孩子們以後有畫面可以回想。」

 

組織會議不簡單

到了最後一次的籌備會議,離活動只剩下2天了,這一週以來,開始有些小小的變化,例如開始有人私下幫忙提新的建議出謀劃策、有人自願貢獻節目、有人表達對天氣的擔憂等等,這些問題對於這個結構鬆散的「籌備工作群組」而言實在困擾,因為村民才剛開始在熟悉開會這件事,基本上還沒形塑出共同決策的模式,只得所有的問題都拋向義群大哥,攪得他暈頭轉向,忙碌不堪。

籌備會議讓大家磨合對於活動的想像

本來想這次的會議距離活動這麼近,大家應該都會認真出席吧,不,現場還是有1/3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新夥伴,大夥於是再耐著性子自我介紹一輪,然後把活動進行最後確認,特別是先前較少考量到的交通與安全等,原本就是義警的勝智大哥指導了我們如何聯繫義警隊,與現場交通導引的重點;福智廣論班斗南教室多名成員自願遠道而來補足交通指揮人力,讓麻園人能夠安心參與活動;水迫大哥左手刷油漆右手修水電,擔負了現場的照明設備;平日務農的豪哥,將貨車改裝成豪華放送車,擔任DJ;做起務農銳不可擋的碧嬌姐,優雅又細緻的處理點燈事務;碧華姐不僅從去年起就提供自家屋頂設置燈飾,今年更大力承擔了超多工作;小蘭姐以媽媽教室班長之姿,統籌了揪人排舞練舞的重責大任;穎棟大哥平常農務相當繁忙,卻整場活動顧前顧後,隨時注意是否要增加設備張羅到最後一刻;而80歲的義夫爺爺雖然會議從沒出現過,竟也夾著腰帶上陣,自動幫忙搬椅子扛桌子。到這個時候才有點明白,為何村民們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原來村裡竟然有這麼多深藏不露的高人。

媽媽們為了演出在夜晚相揪練舞

居民因為對彼此的熟悉度與過去的習慣,採用了一種「默契式」的籌辦,然而對於這麼大的活動,需要兼顧的項目繁多,容易顧此失彼,不是單靠默契就可以涵蓋,實有需要透過會議一一檢核,為了反覆確認,這樣的檢核有時不免冗長而瑣碎,基於大夥還不習慣開會這種共決模式,搞不清楚重要性、缺乏耐心的狀況可以想見,也無法躁進,只能有待後續再慢慢增長與學習。


〈2021麻園平安節-謝平安 吃團圓〉

 2021麻園平安節-謝平安 吃團圓

觀賞影片請點此:https://youtu.be/yaoWb1yGWaE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