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唯民主建立規則,交工始能成團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唯民主建立規則,交工始能成團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為何少數人的交工難以壯大


  其實,交工的人數與規模越大,交工成效益就勢必越大,但我們常見的交工除了規模極小之外,也都存在著容易軋然而止的不穩定狀態,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具體分析農民之間的互助關係為何無法發展壯大?以及為何無法穩定?


  我們常見的交工互助規模,通常只有兩三個人,所以當各家該期的農作物幾乎一模一樣時,也就造成農忙期極有可能撞在一起,當你忙我也忙,就比較難以發展交工,而且,就算好不容易協調出彼此較能配合的時間,也可能因為勞務分配不均、勞務合作過程有習慣差異導致摩擦,或是其他因素所致之人際糾紛等等,都可能讓交工無法茁壯甚至終止,這樣就會讓交工互助在增進勞動效益方面極其有限;此外,因為只有兩三個人的交工,通常都是既未文字化也不明確的相合關係,僅憑默契與機緣構成。


  若想積極解決上述讓交工狀態不穩定的因素,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擴大交工規模,因為只要交工團人數夠多,就相對能協調出能配合彼此的時間;一個則是透過集體民主討論,協調出大家都同意並能接受的「共好」規則與規範,除了能避免糾紛而陷入「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消極心態,更因為將這些原則與規範文字化,便於日後討論修正與遵行,也才能迎來大規模交工之互利共好。


建立民主討論的必要性


  如過往所述,「交工互助為農民的基現實需求」,除了能省時省力,還能避免減少因為雇工而損失的經濟收益,所以,我們才會主張倡議應該積極發展交工團,然而,我們也不諱言,當交工成團人數越眾時,基於每個人想法觀念與工作慣性的不一致,所產生的矛盾與糾紛也勢必更多,這才需要一套大家都能理解接受並有共識的民主規則與規範。


  但是在面對矛盾與糾紛必然產生時,我們也能樂觀分析,若參與交工團的人數來到十個甚至更多,大家就相對願意更理性地,站在互利共利的長遠利益考量下,同意在初期多花點時間進行民主討論,並共商合作原則,因為唯有這樣做,未來在互助合作上才會減少衝突糾紛,才不會輕易解散,這對於集體的長遠發展是有價值的且更有助益,而且是絕對必要的!

唯民主討論,才能擴大交工隊伍


  此外,除了已經參與交工者之外,也必須透過民主討論建立交工互助規則,才能讓已交工者真心樂意未交工者參與,因為規則與規範已被建立,就不會產生要與新加入成員辛苦磨合重新來過的過程,同樣地,因為規則與規範相對成熟,也讓尚未參與交工者也比較有基礎有信心樂意加入交工團隊。當然,這些所有的原則與規範在未來都是可以持續被調整修正的,因為大家不只是相信交工有好處才加入,也是在這過程體會到民主討論的實質好處,交工團才有壯大的基礎,簡言之,唯有民主共商交工規則與規範,才能使得交工能成團且茁壯,並基於共利長久維續之!

 

(全文完)

 

延伸閱讀: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上)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下)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原子化小農需交工,但怕找無伴!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原子化小農需交工,但怕找無伴!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農業生產原子化下,使得小農們收入少又不穩定,難以發展適用機械替代重複勞動,使得田間勞動孤苦又勞累,因此,必然有小農嘗試恢復交工/放伴,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困境。然而,為何大家都知道人多力量大、多人做不僅速度快且效率高,然現實何以交工者佔極少數,且多數小農不看好交工/放伴呢?


商品化,使得小農人際關係疏離


自從農村共同體逐漸解離以來,人們在商品化的影響下,一切生活所需從完全仰賴互助,到事事都以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方式解決,人與人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離。生活上各過各的,早就習於對困境獨擔、獨受,甚至不自覺地認為一切所需只能靠自己,也唯有靠自己。因此,當碰到困境,會認為靠自己解決才是常態。因此,當生活的交集越來越少,也就越來越難找到可以跟自己互助合作的對象。不僅生活上如此,生產上也是各自經營各自勞動,不僅往來變得稀少,也對其他人的耕作方式感到陌生。在這樣的人際關係下,要憑既有的人脈找到願意跟自己合作交工的人,也就變得十分困難。


商品化相互競爭,使小農之間咫尺天涯


尤其,小農的生產方式原子化,早就從交工互助演變為各自經營、各自勞動。同一個區域,受到氣候土壤的影響,所種植的農商品大致差不多,會在同時期大量生產、短期內爭相賣出,必然面臨銷售上的困境。為了讓自己的農商品可以順利賣出,小農們早就習於各顯神通,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而這樣的銷售現況也必然使得每個人都暗自在彼此較勁。加上,通路商為了壓低收購價,也必然會以各種手段分化小農,這也使得小農們更深陷於彼此的競爭當中而不自知。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更難想像自己能找到願意跟自己交工的夥伴。尤其,長期競爭下,小農們都各自研發出不同的農法,更墊高彼此間交流的門檻。


唯有展現可量化的利益,才能讓小農跨出嘗試交工的第一步


在這兩大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小農們要跨出互助合作、共同放伴的第一步,困難重重。人際間的矛盾,形成高牆與迷障,阻礙了小農間的交流,使得小農們對於合作難有信心,因此也難以覺察合作的必要性,也難以思考、嘗試、探索合作的各種可能性。


若我們能夠鼓勵小農們落實簿記,科學化地紀錄小農們的勞苦與困境,從未交工與已經交工的小農經驗中,統計出交工所能帶來的可量化利益時,方可能跨越迷霧與障礙,使小農從實證中認識「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交工能帶來的不是如海市蜃樓般的願景,而是實實在在互利互惠的好處,只要兩人願意交工,就能立刻使得原本辛苦無比的工作,獲得總時數減少、工作強度下降、收益提升的效果,越多人交工就能帶來更多的「輕鬆」與「加賺」。共好,才可能讓每個人活得更好!此時,小農們方可能放下心中的成見,願意跨出嘗試交工的第一步,共同為彼此合作所能產生的美好未來一起打拼、努力。

 

(全文完)

 

延伸閱讀: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上)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下)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麻園村逗陣過中秋》籌設紀錄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活動報導


《麻園村逗陣過中秋》籌設紀錄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


觀看影片

感謝福智團體的鄭國堂導演在百忙之中,為這次《麻園村逗陣過中秋》的籌備過程,剪了一支溫暖感人的短片。這次活動也是今年度《麻園村參與式預算計畫》的執行成果,這是由許多社區義工經過漫長的挨家逐戶訪談,才統計出來,最多居民都想共同執行的項目,並透過11場社區會議、反覆民主討論,才最終凝聚共識,完全由社區居民群策合力而完成。

這次活動雖然因為疫情來勢洶洶而大受影響,但真正重要的是:這兩個多月以來的籌備過程,麻園村開始打破部落隔閡,由來自本庄、東耕、中洲仔、新庄仔、溪洲仔、福智園區等六個部落的社區居民,很難得地齊聚一堂,踴躍參與社區會議、共商大計!

尤其最一開始,不少人納悶:「這些就交給頭人去決定、處理就好了,何必這麼密集地開會?」但是大家雖然嘴巴抱怨,依然默默準時出席每一場會議!

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民主討論,大家才能實現群策合力,才能匯集最多數人的智慧,最大程度激發每一個人的潛能,各種創意不斷迸發出來,各方各面才能考慮周全!

更因為整個活動是由所有人共同孵育,才能使每一個人(包含活動參加者)都發自內心地歡喜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最終讓整場活動不僅精彩連連,而且再次「零預算」,還幫社區增加收入(去年「麻園平安節」也是如此)!

麻園村的過去有極為寶貴的「放伴」精神,麻園村的未來有無限潛能!


※影片觀賞:

2022麻園村逗陣過中秋 籌設紀錄

※延伸閱讀:

麻園社區共融慶中秋 — 參與式預算(PeoPo公民新聞)(PeoPo公民新聞)

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中秋歡慶活動(PeoPo公民新聞)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中秋歡慶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活動報導


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中秋歡慶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

編按:感謝公民記者陳秀玲為《麻園村逗陣過中秋》用心製作第二篇報導,本報全文轉載。

這次活動也是今年度《麻園村參與式預算計畫》的執行成果,這是由許多社區義工經過漫長的挨家逐戶訪談,才統計出來,最多居民都想共同執行的項目,並透過11場社區會議、反覆民主討論,才最終凝聚共識,完全由社區居民群策合力而完成。而大家的初衷,就是為了告別各過各的,讓全村作伙熱鬧過節,讓子孫回來團圓、𨑨迌!

觀看影片

誰說中秋節一定要烤肉呢?你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喔!今年雲林古坑麻園社區,舉辦了別開生面的中秋歡慶活動。

白天活動是湧泉親水環境教「芋」。這裡有得天獨厚的湧泉,是灌溉水源,也是戲水消暑的好地方。

來這裡 可以看看廢竹如何變黑金?了解什麼是循環農業。

很多人吃過芋仔冰、芋粿、芋圓,但可能沒有挖過芋頭。

社區義工提供自家芋頭田讓民眾體驗挖芋頭。

大人小孩手腳並用齊心協力挖芋頭,這種體驗新鮮又有趣,而且收穫滿滿。

晚間的夜遊賞月導覽祈福活動,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喔!

提著社區義工就地取材用竹子做的竹燈籠,夜遊賞月聽導覽,活動結束後還可以把竹燈籠帶回家。

提著竹燈籠漫步在鄉間小路,賞月觀星,沿途可聽到蟲鳴鳥叫聲,也可遠眺梅山太平天梯。

麻園地區盛產竹子,先民就地取材用竹子運用智慧建造了竹管屋。

結合歷史、人文、地景、循環經濟、農務體驗、節慶等元素的歡慶活動,讓參加的大人小孩都收穫滿滿、回憶滿滿、幸福滿滿。


※原文來源:

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中秋歡慶活動(PeoPo公民新聞)

※延伸閱讀:

麻園社區共融慶中秋 — 參與式預算(PeoPo公民新聞)(PeoPo公民新聞)

2022麻園村逗陣過中秋 籌設紀錄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廣播】為什麼大家就是想要作伙過節?--麻園村平安節和中秋節的故事

為什麼大家就是想要作伙過節?--麻園村平安節和中秋節的故事



⏰播出時間:2022/09/09(五)上午7~8點

📻播出頻道:姊妹電台 FM105.7

🎙來賓:麻園村民--胡瓊月、謝侑均

🎙主持人:吳松霖(小衛)


現在每逢過節,古坑鄉的麻園村民就會非常忙碌,每禮拜都有大大小小的會議,大家原本工作就很忙碌,還加上各種社區的工作,為什麼大家反而非常歡喜?


有人說,就花錢叫人來辦就好,不是卡輕鬆?都交給頭人去決定就好,不是卡有效率?為什麼麻園村民會願意大大小小的代誌,都要大家作伙民主討論?在這個大家作伙出意見、想辦法、作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大家又擱得到什麼好處?故事非常精彩,敬請收聽~


第一段:

https://youtu.be/9PPvFhlL7W0


第二段:

https://youtu.be/3Wl-EizdCJE


第三段:

https://youtu.be/4n2gvL9_BVg


第四段:

https://youtu.be/0_vd0Np85yE


麻園社區共融慶中秋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活動報導


麻園社區共融慶中秋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

編按:感謝公民記者陳秀玲老師,極為用心地把今年度「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進行完整紀錄與報導!本報全文轉載。

觀看影片

今年雲林古坑麻園社區的中秋歡慶活動很不一樣,不一樣的是整個籌備過程是以參與式預算的方式進行。

福智團體與「利仁基金會」為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提供麻園村一筆經費,希望能透過參與式預算的方式,彙集大家對社區需求的想法和意見,讓居民共同作主來決定經費的用途,培力居民共同來改變社區。目前已完成的項目有解決交通問題、改善社區環境、促進居民健康。

今年度志工逐戶訪談後,彙整出最多數人的意見 ,決定辦理中秋歡慶活動。

大家希望能藉由這個活動,重現過往農村互助合作、同心協力的熱鬧情景,讓異鄉遊子返鄉團圓之際來共襄盛舉,藉此凝聚村民的向心力。

籌備會議從7月10日起,陸陸續續舉行了11次,邀集村民共同參與討論,無法親自到場的或在外地的村民,可以透過直播觀看會議進行,或藉由線上會議室參與討論。

第1-4次是方案討論會議,主要是討論活動名稱、時間、活動項目和內容等等,村民很有想法,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討論非常的熱烈。

第5次是社區共識大會,所有之前討論出來的方案都需要在這個大會中,經由村民共同表決通過才可執行。

最後的決議是舉辦三項活動:

1・湧泉親水環境教「芋」

2・夜遊賞月導覽祈福 

3・一戶一菜歌舞晚會

活動項目確定之後,村民自動自發分組,自告奮勇開始著手籌備工作。

第6-11次是籌備分工會議,各組討論規劃活動內容跟細節、探勘場地、設計流程、分配工作,並做成記錄,以供改進參考。過程中我們看到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出時間,不分你我,群策群力。各組預算的審查也在會議中逐項討論。

湧泉組規劃帶領大家探索珍貴的湧泉資源,還可泡腳戲水享受清涼湧泉,看看竹農如何用生物碳爐實踐循環經濟,體驗挖芋頭品嚐芋頭甜點。

夜遊組的精心規劃一條安全又有趣的夜遊路線,帶領大家觀星賞月認識星座,聽玄武宮和百年竹管老屋導覽,聽夜間的蟲鳴鳥叫聲。

麻園村盛產竹筍,村民就地取材用竹子製作別出心裁的竹燈籠,造型獨特,一個勝過一個。提著這款燈籠夜遊賞月祈福,應該別有一番風味。

一戶一菜歌唱晚會是中秋歡慶活動的壓軸,村民期待已久,想必人潮滾滾、熱鬧非凡,村民們設想周到,組成場控組、交通組、打菜組、場佈組、接待組、醫護組、紀錄組等等,分工詳細,準備非常充分。

二個多月來,從無到有,大家共同發想、一起討論、齊心協力要把活動辦好,但因村內近日疫情升溫,籌備小組在9月5日忍痛宣佈一戶一菜中秋歌唱晚會取消,湧泉親水及夜遊賞月活動仍然繼續。晚會雖然取消,但是這種參與式預算方式的籌備過程,在村民間引起熱烈的迴響。

以往村民白天忙於自家農務,晚間茶餘飯後的休閒活動就是看電視、讓電視看、或者滑手機,但是這次活動的籌備過程帶來了很大的轉變,大家晚餐後會聚在一起邊聊天邊討論活動,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由麻園本庄、東耕、中洲、中和、平和和福智園區等六個分散聚落組成的麻園社區也變得更團結更有向心力。

※原文來源:麻園社區共融慶中秋 — 參與式預算(PeoPo公民新聞)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為什麼「放伴」時大家願意互相不計較?

 為什麼「放伴」時大家願意互相不計較?



⏰播出時間:2022/09/02(五)上午7~8點

📻播出頻道:姊妹電台 FM105.7

🎙來賓:麻園村民--陳義夫、沈家興、沈穎棟、江瓊齡

🎙主持人:吳松霖(小衛)


有很多人講,現代的人若是要放伴,最怕會互相計較。但是,以前的人無論作穡還是生活上的任何代誌,都是整庄頭放伴,為什麼大家從來也不會計較?另外,目前也有年輕農民正在和其他農民,進行不同作物的放伴,對他們來講,放伴有啥好處?為何他們可以互相不計較?


而且,大家為了找回過去團結合作的感覺,作伙舉辦《麻園村鬥陣過中秋》的大型活動,大家如何用最少的資源來辦出最大的效果?故事非常精彩,敬請收聽~


第一段:

https://youtu.be/SvjsGhwn7OY


第二段:

https://youtu.be/w-9slZYNYoY


第三段:

https://youtu.be/izALLYzGS98


第四段:

https://youtu.be/BuDSsS5-nHw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下)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本系列的上篇主要在闡述:組織建立交工團,不僅對農民有諸多好處,也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必要過渡階段,而此篇則是試圖闡論,復興交工運動,是奠基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奠基。

  其實我們知道,農民長期不自覺處於原子化狀態,獨力獨活與市場競爭不只束縛他們的身心,也使農民之間容易形成緊張甚至不信任關係,一旦要進行交工,就會面臨許多因為個人工作風格不同、勞動標準不一,甚至對別人的付出因為自己的主觀而有比較機制或計較心態,但若站在交工可以更省時省力不孤單的長遠好處來想,面對可能產生的糾紛或衝突就必須嘗試進行民主討論。

  這樣的民主討論必須是日常就不斷進行,不能等到衝突爆發才緊急處理,否則交工者之間小則關係破裂,大則無法遂行交工的諸多好處,為避免因小失大,日常民主討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進行日常民主討論最直接的功能,首先就是能有效地解決各種現實問題、衝突與糾紛,其次,在反覆不斷民主討論的過程,人與人之間也能養成民主討論的倫理,包括同理他人的處境與想法、於意見相左時學習客觀理性以免被情緒操弄主宰、積極尋求大家都能有最高度的共識、討論決議後的原則與事務能被落實執行、期間一旦遇到困境就尋求集體再討論以克服之等等,遵行民主討論的倫理,不只是權力也是責任,因為打從一開始決定進行交工,就是立基在大家都能有長遠好處的設想上,享受好處的過程,除了能擁有共同討論、決定的權力,同時也必須善盡義務與責任,這道路才能走得又穩又持久。

  為何說復興交工運動,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奠基呢?因為在農業生產合作社階段,會有更多社務需要被處理解決,衝突與糾紛極可能倍速增加,當然就更加仰賴日常民主討論,若無法在交工過程養成民主討論之習慣,到時候大家好不容易組織成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也很容易隨時因為各種衝突糾紛而破局。

  然而,上述所論之「避免衝突糾紛」,只是日常民主討論能在朝向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道路上的消極性功能,唯有透過日常民主討論,才能打造一個生產銷售與其他營運發展、一切社務由社員全體民主討論決定之農業生產合作社,屆時,日常民主討論就不只是社內倫理,同時也是社員的權力與責任規範,也是為集體社員帶來美好願景的立基。

 

(全文完)

 

延伸閱讀: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上)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為什麼廟宇的經營也需要「放伴」?——麻園村玄武宮「放伴」的故事

為什麼廟宇的經營也需要「放伴」?——麻園村玄武宮「放伴」的故事



⏰播出時間:2022/08/26(五)上午7~8點

📻播出頻道:姊妹電台 FM105.7

📻來賓:玄武宮義工--陳義夫、沈家興、沈穎棟、江瓊齡

📻主持人:吳松霖(小衛)


麻園村玄武宮的現任主委林雨村說:「其實咱廟宇的大小項工作,也都需要放伴」為什麼?這集節目,咱邀請到玄武宮的義工來說明。一個農村,如何透過每一戶村民的共同參與,來買地、建廟和慢慢經營?一年到尾,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的工作,非常複雜,大家如何透過和友宮跟親朋好友的放伴來完成?另外,大家要如何開會、溝通、協調?大家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時間來做義工?故事非常精彩,敬請收聽~


第一段:

https://youtu.be/Vj8jtK-9Y8Q


第二段:

https://youtu.be/U0nTQ-DKXmo


第三段:

https://youtu.be/DN6ykAJWjbk


第四段:

https://youtu.be/iBd-wN1K58M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上)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復興交工運動,

是邁向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過渡與奠基!(上)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在台灣,幾乎所有的職業都有著溢於言表的為難,若想把工作與理想連結起來,通常是會被訕笑的,舉例來說:身為醫護人員,整天擔憂醫療糾紛,所以「醫者父母心」是理想;身為學校教職人員,時有學生狀況要殫精竭慮、偶有家長申訴控告,所以「教育是百年樹人」是理想;身為公職人員,除本身業務繁重外,還有長官給予的壓力,所以「為人民服務」是理想;身為服務業者,賣肝工作導致的身心疲勞,再加上必須提升業績以保住飯碗的焦慮,所以「服務熱忱、以客為尊」是理想。這些腥風血雨是職場司空見慣的,或許只剩不必憂慮生計的學生,能雲淡風輕侃侃而談「理想」,等他們踏入職場,終究要屈服那句「為五斗米折腰」。

  所以,許多大半輩子受盡職場委屈的人,對於看似自由不羈的農民身份有了過度愜意的美好想像,甚至相當期待自己的退休生活,可以晴耕雨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盡情享受田園風光!?事實上,我們身邊的確充斥著勤奮樸實又看似樂天知命的農民,但若知道他們通常隻身在田間孤苦勞動、滿身的勞動傷害、每季不斷陷入缺工困窘、農作物賤價售出甚至賣不出去、採收後還要跟盤商近身肉搏議價,還有那與孤苦勞動一樣沉重的貸款……

  農民之所以深陷這些困境,就是因為他們處於獨力獨活的原子化狀態:從對自己田地的經營管理開始,少數農民雖偶有對外交流,但多數則是自己辛苦摸索,僅憑經驗卻未必科學;在勞動層面也是沒有夥伴、欠缺依靠,承受獨力勞動後的身體傷害,承受獨自勞動過程中的心理孤苦;在生產方面,他們各自追求高產量與高品質,在收入方面,他們也不得不各自尋覓收購價格較高的盤商,或其他較有利潤的銷售管道,這樣的現實,使他們無法避免處於相互競爭關係。

  交工是目前較有可能讓原子化小農擺脫上述困境的有效方式,交工可以促進田間經營管理的交流,交工可以透過合作勞動,以減輕身心兩方面負擔,交工可以從各自面對銷售的無力感,前進到更具優勢的集體議價階段,甚至,除了解決農業生產方面的困境,更因為交工使得彼此關係相對緊密,也成為日後在生活方面能夠緊密互助的基礎。

  交工團的重大意義正在於讓原子化小農從原本的不相聞問、甚至彼此競爭,轉化為關係緊密的一個有力集體。然而,交工團雖然能為農民帶來上述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各種好處,但是想要對抗無情的市場經濟,終究應該朝向更團結更不分你我的方向前進,因此,交工團也只是在邁向共有、共營、共治、共享、共好、共勞動之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過渡階段,雖言過渡階段,原子化小農若不經歷交工團之淬鍊,也沒有基礎發展組織無田埂之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

 

(全文完)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