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參與式預算,先討論社區需求?或逕行提案?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先討論社區需求?

或逕行提案?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目前台灣各級政府實施之參與式預算模式,多為未經社區需求之民主討論,逕由居民個人提案,必造成許多負面結果並衍生出眾多難解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逕由居民個人提案,都是「原子化」提案。


何謂居民原子化?為什麼各自逕行之提案必然是「原子化提案」?


縱然我們都知道,提案者出發點皆為「希望社區更好」、「希望有效改善社區問題」,但因為沒有民主討論、交流、相互激盪、凝聚共識的過程,人與人關係依然維持原子化,人人關係疏離,「咫尺天涯」,人人物理距離咫尺心理距離卻彷若天涯。在這樣的現狀下所提出之提案,客觀上必然是未經交流之原子化提案。


原子化提案,造成哪些問題?

光從媒體批露之事實即可得知,未經社區需求之民主討論之原子化提案,必致下列各者:

■提案天馬行空;

■提案不符法規;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全程既不知情也不參與;

依台中市議員李中檢視市政府之參與式預算完成案,72%可透過1999專線等既有機制即可解決,顯見原子化提案,造成行政虛耗。


原子化提案之根本問題

根本來說,正因為原子化提案,居民依然維持著原子化生活,人人依然不相往來,即便遭遇相同的問題,但因人人原子化活著而只能各自面對、各自解決,社區公共事務依然乏人聞問,人與人的關係依然不發生任何改變,依然「咫尺天涯」。


如何避免「原子化提案」?   

由於「原子化提案」之根源為:未經社區居民聚集民主討論,以凝聚社區公共需求之共識,所以,避免「原子化提案」之唯一原則與方法,唯有透過挨家逐戶訪談,使居民知情,培力居民持續關注/思考/表達社區矛盾與社區公共需求,進而參與聚集民主討論,達成社區公共需求之共識,進而,據以進行提案之民主討論,才能逐漸地,將居民從原子化心牢解放出來,變革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共同實踐社區民主自治之「社區公民」。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鄰里糾紛是缺乏公德心所致?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鄰里糾紛是缺乏公德心所致?

──鄰里糾紛如何解?(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每天出門、打開電腦就會發現到處都是鄰里糾紛。


我們身邊常出現各種鄰里糾紛,諸如停車糾紛、噪音擾鄰、鄰居製造環境髒亂影響其他人等,通常,多數人皆認為鄰里糾紛是缺乏公德心所致,但真是如此嗎?


打擾鄰居是因為缺乏公德心嗎?


以噪音擾鄰為例,對於多數居民來說,社區只是睡覺的地方,與鄰居物理距離雖近,但其實幾無往來,心理距離遙遠,有若「咫尺天涯」,因此無法預想、同理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什麼困擾,例如在家唱卡拉ok、看電視太大聲、抽油煙機老舊發出噪音、深夜時間用洗衣機洗衣服、翻修房子的施工噪音、汽機車噪音等等,當居民各過各的生活,互不來往、交流,必然為各自需求而行為,而不可能預想、顧慮、同理、感受其行為是否影響鄰里,而產生社區糾紛與問題。


鄰里糾紛非肇因於缺乏公德心,而是缺少民主討論


因此,我們認為鄰里糾紛並非肇因於個人缺乏「公德心」,而是缺少民主討論,因此沒有公認的社區規範及共識,導致無日常民主討論之原子化人各過各的,各行其是,人人必有行為形式各殊之自我中心,且也不可能自然形成規範一切行為之社區規範及共識(公德準則)。


無日常民主討論之模糊不清的社區「潛規則」,絕無可能被人人自然意識到、「理解」進而「自主同意」並「鄭重承諾遵行」。


形成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才能根絕問題、有效處理糾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透過參與式預算打造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使人人透過日常民主討論逐步變革原子化,也透過日常民主討論使居民理解自身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哪些影響,進而將社區規範及共識內化,如此才能根絕問題,使鄰里糾紛不再發生!


延伸閱讀:

鄰里糾紛,報警、找村里長有用嗎?——鄰里糾紛如何解?(上)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龍潭村社區公共菜園日記:二月十九日

 #龍潭村社區公共菜園日記:二月十九日

放了一週的春節年假,菜園的菜菜成長不放假。

識字班寫的春聯,充滿人味、趣味、社區味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識字班


識字班寫的春聯,充滿人味、趣味、社區味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每次過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都喜歡為自己家門貼上一副喜氣洋洋的紅色春聯,祈願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好運到來。只是,市售的春聯即便做工再精美,機器印刷的字體再工整、字句再優美,終究沒有人味,也少了趣味。其實,現在幾乎沒人自己寫春聯了,連硯台磨墨、手持毛筆,都只存留在筆者自己的兒時記憶,遑論這些覺得握筆比握鋤頭還困難的七、八十歲的長者們,幸好,經過龍潭識字班將近一年的訓練,嘗鮮與挑戰極限,對他們早已是家常便飯。

平常只在自己的作業簿上用鉛筆習字的他們,看見紅色春聯紙和毛筆被拿出來,每個人都一副難以置信卻又躍躍欲試的表情。我知道,眼睛老花讓他們幾乎看不見紅色春聯紙上的鉛筆草稿;我知道,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幾副對聯,字數多、筆畫也多;我知道,他們果然又要抱怨每次都要挑戰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我知道,他們依然會在彼此的鼓舞下,盡全力完成春節前的這最後一項作業……這些,我通通都知道。

  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從一年前的毫無自信,到現在開始能認得並寫上幾個字了;他們不知道,當初那隻不斷顫抖的右手,現在已經能比較穩健地握住筆了;他們不知道,過去對於年少失學的遺憾,其實現在開始也不遲。

  今天這堂課,依然在學生們抱怨似的撒嬌聲中度過,而我們龍潭識字班,離開了鉛筆和作業簿,首次集體用毛筆在春聯紙上寫下了「龍潭水噹噹,識字班尚讚」,沒那麼工整卻充滿人味、趣味、社區味,你們按例要我為這份作業評分,老師沒有第二句話:「就是一百分!」,只是完成這副社區春聯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一年前的你們還對彼此感到陌生,一年後的你們不僅相互熟識,還懂得稱讚彼此、關心彼此,就像這副春聯,為何是貼在社區活動中心而非自家門前?因為這是象徵龍潭社區變成一個大家庭,我們此刻之所以能共享過年喜慶,就是社區居民越來越親近彼此、越來越像共同體的魔力!

 

延伸閱讀:

秋風也來與我們共樂 ——九月一日龍潭村樂齡活動記

麵線煎、很好吃,「麵線煎」很難寫

我們和社區的阿公阿嬤,今天一起上課!

龍潭村食堂交流記

少壯時做啥去?老大才來學識字!——龍潭村識字班札記(三)

執子之手 與子共好——龍潭村識字開班囉!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如何讓人人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健康生活如何可能?(三)


如何讓人人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示意圖出自<蘋果日報>


相信大家都認同經常且規律的運動,才能擁有健康身體。但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要如何突破這個難關,讓人人都能養成運動習慣?


很多人會把無法養成規律運動的原因歸因於個人缺乏意志力,但真的是如此嗎?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一個人運動就是容易提不起勁、容易找各種理由懈怠,同樣一直做同一種運動也無法堅持,就算戴了運動手環也經常無視手環提醒,從來不運動的人往往一奮發運動就會不小心造成運動傷害。


這其實就是將運動視為個人生活習慣造成的。個別人要養成運動習慣,就必須自行經歷從陌生到熟悉,自己摸索運動方法,甚至冒著運動傷害的風險去進行。也因為獨力進行,每個人的時間、經驗、經濟條件、創意都有限,能利用的場地、器材更不可能多,自然運動方式就不可能多樣,很容易流於枯燥,不容易產生興趣與持續動力。當我們認為「養成運動習慣是個人的事」就很難突破這些困難。


當遇到這些困難時,有人會覺得去健身房有效,或者參與興趣社團、醫療院所舉辦的「運動健身班」,其實就是希望透過教練及共學的集體力量,突破上述困難。然而,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消費得起健身房,也不是就近就可以找到提供這樣服務的社團,因此,唯有大家共同塑造「一起運動」的社區文化,才可能真正達成「讓人人都養成運動習慣」的目標。


透過「一起運動」的社區文化,你揪我、我揪他,大家互相揪,每天互相關心,才可能讓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有友伴的邀約中逐漸養成習慣、發現運動樂趣。也因為是大家輪流呼朋引伴,也不用擔心引發被敦促者的不滿,讓兩個人的關係緊張。透過共學、共享運動經驗,一起嘗試新的運動方法,讓每天的運動時間,充斥各式各樣選項,也充滿無限可能。大家也會樂於互相分享保健的新知,幫忙矯正、調整運動姿勢與習慣,提醒不要過度運動,如此一來也能盡可能避免運動傷害!


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產生「一起運動」的社區文化?唯有透過參與式預算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當大家關係變得親近,彼此變得熟悉、也會互相關心,自然運不運動就不是個人的生活習慣,而是關乎能否共同邁向健康社區的大事,如何讓每個人「動」起來,也是社區的大事。當人人都動起來,社區的氣氛也會不同,不僅可以幫助社區內無數家庭獲得健康,更可以大大地減少健保支出,為減少台灣社會負擔盡一份心力。那時候,才可能真正讓每個人都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龍潭村社區公共菜園日記:二月九日

 龍潭社區菜園的命名、書寫與立牌,2/2在參與龍潭兒少培力營的小朋友們、識字班長者、菜園志工們的共同協力下完成了!

後來有些村民覺得立牌顏色過於單調,建議可以彩繪得更鮮豔、醒目,加工之後,今天在蔡金榮大哥的協力之下已經把立牌固定於寮仔附近兩個路口以及社區菜園中。

歡迎大家年假返鄉到寮仔走走,關心龍潭村長者及兒少的社區參與成果、一同見證龍潭村社區綠美化的新進展!



為什麼要一直舉辦龍潭村兒少民主培力營隊?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兒少民主參與


為什麼要一直舉辦龍潭村兒少民主培力營隊?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去年暑假,我們舉辦了長達兩周的《龍潭村兒少預算民主暑期培力營》,今年寒假,又舉辦了為期一周的《這個寒假,讓龍潭村小手牽大手》的兒少社區共好培力營。從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五年級的混齡營隊,上課「失控」下課「暴走」的場面何其多,即便如此,恕我們還是不能接受家長們那句溫暖的「老師辛苦了」,因為孩子們顯著的成長進步,完全把我們的辛苦覆蓋掉了!

  每個孩子都深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影響,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個乖孩子做個乖學生會受到家長及老師的肯定,不如此考能就會受到懲罰,因此我們不會忘記營隊第一天的他們,那正襟危坐的表情,宛如參加升學面試的考生,但是從第二天開始,當他們發現在這個營隊,沒有老師單方面訂下的規矩,也就沒人會強逼他們「守規矩」,於是自自然然呈現了玩耍、哭鬧、賴皮、任性。

  這些看似放縱的行徑,一般師長通常會予以喝斥或制止,但我們選擇了尊重與等待:尊重他們具有不喜歡被過度拘束的兒少特質,因為一條繃太緊的橡皮筋,最容易斷裂;等待他們在衝突或矛盾發生時,要向老師告狀的時機,因為我們再怎麼耳提面命,都比不上他們自己因為感到困擾,所產生想要改變現狀之動力。

  所以,去年我們只能不斷與他們討論:為何對每個同學都需要尊重與同理心?並在衝突爆發時,給予機會教育,他們當下看似接受,但只要一下課就會立刻故態復萌,兒少的這些反應絲毫不令人意外,我們的底限只是不能惡意傷害同學、避免有人受傷。

  因為有著參與暑假營隊的共同歷程,寒假營隊第一天,就由他們自己先回想並提出去年營隊的缺點,其中包括:上課亂跑、拿鍋子敲老師、上課拿玩具、挑食、上課不專心、翹課、插話、受傷、打人等等。在引導討論過程,大家先說出這些行為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然後慢慢凝聚出這些行為「讓營隊學習效果不好」、「讓同學吵架感情不好」的共識,最後再慢慢形成「今年營隊要避免這些行為」的共識,最後,他們用注音和少許錯別字,紛紛在營手冊寫下這場「民主自治初體驗」後,由集體所共同擬定的「營隊公約」。

  對比去年,他們能更專注討論課程、提出自己的創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彼此,營隊結束後,透過他們自身的反饋,我們知道他們的整體收穫感也極為豐富,這些都無關乎老師班級經營的能力,而是他們開始學習民主自治、體會民主自治的好處與重要性,這些才是我們舉辦兒少民主培力營的初衷!

 

延伸閱讀:

龍潭兒少營公約之民主討論: 兒少民主自治第一步

龍潭兒少與社區公共菜園相遇之美好

從培力「兒童為權利之主體」實踐往培力「兒少公民」之實踐前進,可能嗎?

關於兒童權利之實踐性學習與培力

解放與培力 ——龍潭村「2020兒少民主夏令營」記(二)

解放與培力 ——龍潭村「2020兒少民主夏令營」記(一)

實踐參與式預算,進行一場童年革命

排除兒少參與的社區民主自治,無法完整

龍潭村暑期兒少預算民主培力營期間,我的學習與成長

我們和社區的阿公阿嬤,今天一起上課!

讓低年級學習寫作,可能嗎?—培力孩子寫作表達

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龍潭村社區公共菜園日記:二月五日

 

【廣播】退休後,公民人生更精彩?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 每週六上午7:00-8:00 

#社區能比總統更偉大

#參與式預算


退休後,公民人生更精彩?


主題:退休後,公民人生更精彩?

主持人:松霖

來賓:沈榮堂(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監事)


十年前,他剛從福懋公司退休,跟許多人一樣,面臨退休後要做什麼的人生抉擇。有的人選擇待在家享清福,過著遛狗逗貓偶而出去玩的日子。但是為何他卻選擇退而不休,過上充滿挑戰的新人生?


九年前,他為何毅然決然地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重任,一做就是八年?八年內,他除了將兩甲的竹園逐漸轉型為友善農法,還努力擠出有限的時間心力,奉獻社區,甚至幫起了產銷班的農友進行產銷履歷轉型。這麼忙碌,他所圖為何?家人是怎麼看待他的付出?他又如何鼓勵家人一起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現在,他剛卸任理事長職務,但是為何他還想繼續和伙伴們一起推動麻園村參與式預算?他對自己的人生、社區的期待是什麼?


敬請收聽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沈榮堂退休後的精彩人生故事~


影片觀賞:

(第一段)https://youtu.be/RibeiEKdFVk

(第二段)https://youtu.be/bY6ue1vAn30

(第三段)https://youtu.be/JQtQ_laHrTA

(第四段)https://youtu.be/acXpHKn2I4I

 

※您可利用本會Youtube頻道,聆聽更多在地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L49KmaH2ecJHX-Rf-ZBqQ/videos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龍潭兒少營公約之民主討論: 兒少民主自治第一步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兒少民主參與


龍潭兒少營公約之民主討論:

兒少民主自治第一步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去年暑假,龍潭村的兒少參加了《龍潭村兒少預算民主暑期培力營》,安排了一些對他們相對比較陌生的課程,比方說,在上「預算民主」課程時,雖然他們第一反應就是「不理解」,但幸好,他們都有參加過社區大掃除與社區共餐的經驗,也都知道做這些事情需要一筆經費,剩下需要討論的就是:錢從哪裡來?以及,如何決定有限的經費要用在哪些社區公共事務上?


  也許我們會以為「預算」概念對兒少有點困難,不過他們其實約略知道班費及其如何運用的概念;也許我們會以為「民主」概念對兒少有點困難,但是他們也都有制定班級公約、召開班會、選舉班級幹部的經驗。只要從他們自身的經驗予以衍伸,再透過集體討論、相互補充,這些看似艱澀的名詞,對他們而言,沒有我們這些大人們想像般如此遙不可及,整體的學習成效還是不差的。雖然營隊結束後,他們紛紛表示自己很有收穫,也很喜歡這個營隊,但其實,長達兩周的營隊課程期間,他們多數時間都是專注力不足、打鬧玩耍、上課遲到、不斷想要下課和自己的好朋友出去玩……



  有了去年的經驗,加上兩次營隊的成員基本重複,於是在今年《這個寒假,讓龍潭村小手牽大手》的營隊第一天,就由他們自己先回想並提出去年營隊的缺點,其中包括:上課亂跑、拿鍋子敲老師、上課拿玩具、挑食、上課不專心、翹課、插話、受傷、打人等等。在引導討論過程,大家先說出這些行為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然後慢慢凝聚出「這些行為會讓營隊學習效果不好」的共識,最後再慢慢形成「今年營隊要避免這些行為」的共識,最後,他們用注音和少許錯別字,紛紛在營手冊寫下這場「民主自治初體驗」後,由集體所共同擬定的「營隊公約」。


  整體來說,今年寒假營隊,他們能更專注討論課程、提出自己的創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明顯比去年進步許多許多。雖然營隊後面那幾天,兒少們時不時還是會出現忘我的「熱情表現」,但是老師只需要提醒他們翻到營手冊第四頁,再問「現在的狀況是違反了哪一條營隊公約?」,再問「這條公約是由誰討論決定的?」,現場就能聞到民主自治的氣味,民主自治的初步成效就清晰可見!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龍潭村社區公共菜園日記:二月二日


 

【廣播】一個退休上班族投入烏殼綠竹筍之友善農法的心路歷程分享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 每週六上午7:00-8:00 

#社區能比總統更偉大

#友善農法


一個退休上班族投入烏殼綠竹筍之

友善農法的心路歷程分享


主題:一個退休上班族投入烏殼綠竹筍之友善農法的心路歷程分享

主持人:松霖

來賓:沈榮堂(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監事)


我們常常吃到各種美味的竹筍,生活中也經常使用各式各樣的竹製品,但大多數人可能未曾想過竹子的照顧有多辛苦。


一個上班族如何在退休後慢慢接管兩甲的烏殼綠竹園?他如何從慣性農法,熬過艱難的轉型期,努力學習友善環境的農法?為何他的竹子在適應了不用農藥與化肥之後,反而長得更漂亮、健康,而且更省錢、省工還省心?


敬請收聽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沈榮堂的心路歷程分享。


影片觀賞:

(第一段)https://youtu.be/DkjyLulsxsA

(第二段)https://youtu.be/IEOc3ZmuLDs

(第三段)https://youtu.be/qbqwHQn1UoA

(第四段)https://youtu.be/Pu5YMwomMz4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活動報導〕探尋農村老化新出路:麻園村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探尋農村老化新出路: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為改變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長年面臨農村人口外流、社區老年化的現況,由利仁基金會捐助十萬元善款用於參與式預算,麻園社區發展協會主辦,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共同協辦,共同推動麻園村參與式預算。第一階段先以麻園村內中洲仔、溪洲仔、新庄仔三聚落為實施範圍,並於1月30日假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第一次說明會。麻園居民對於農村能實踐參與式預算這樣的民主實驗,既好奇又興奮,現場有二十多位居民出席,討論溫馨又踴躍,希望透過這樣新的社區參與模式,能夠給麻園村帶來新的活力。會後,主持人也提醒大家,說明會只是開始,未來除了有義工會經常上門拜訪,大家也可以趁著過年時間,走訪親友時大家一起討論還有哪些沒想到的社區需求,讓彼此能越來越熟悉,讓咱社區成為相互關懷的宜居之地。


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召集人曾旭正也親自出席這場民主盛宴


其實這也是台灣首宗由宗教團體義工支持並投入推動之農村參與式預算。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召集人曾旭正表示:「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構想始於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老和尚的慈悲大願,從福智教育園區時,期望能延伸成社會各階層人士以「心靈提升」為目標的終身學習園區,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共榮。二十年來,也吸引不少具有相同理念的人士在園區附近落腳。此次心靈生態村工作室協助麻園社區推動參與式預算,有不少福智義工積極響應參與,從福智義工到社區義工的身分轉變,也象徵福智義工積極融入在地的心。這半年來,義工們利用空閒時間,走訪三聚落的家庭,關懷了解居民的苦樂,也一步步結下與居民們的善緣,共營福田。


  

麻園村長劉義岳請鄉親暢所欲言。

   麻園村長、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義岳表示:今天我們用這樣坐圓圓的方式來開我們的社區會議,感覺很新鮮,也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這裡,大家可以「沒大沒小」,把想法都說出來,大家參詳。感謝利仁基金會捐助這筆善款,希望這筆善款就像錢母一樣,讓咱社區透過民主討論和民主程序,共同作主來決定這筆善款的用途,用在大家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不但讓咱社區越來越好,更重要是,讓咱麻園的心越來越凝聚,村民不再是各家各戶自己單打獨鬥,有互相關懷、互相幫助的社區做大家的靠山!

麻園社區幹部劉義群(左)與理事張俶禎(右),

在活動過程擔當主持,引導鄉親發言。


     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同時也是心靈生態村工作室義工張俶禎表示:參與式預算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新的概念,對義工們也不例外。尤其,要如何向居民說明這樣的概念及傾聽居民的心聲,更是一大挑戰。從去年八月起,透過挨家逐戶拜訪,義工們與居民們越來越熟識,也感受到居民們對這個計畫的期待。

 

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同時也是心靈生態村工作室義工劉義群表示:參與式預算是很新的概念,但是透過參與式預算想要營造生命共同體這個概念,這對我們農村來說,也不那麼陌生。早年我們的社區生活,就是和樂得像一家人,婚喪喜慶甚至農忙時期,你幫我、我幫你、孩子自由在各家串門的景象也還歷歷在目。只是隨著經濟型態改變,人與人的關係漸漸疏遠,現在我們只是重新用民主的方法,找回這樣的社區氛圍。這次說明會,我們用坐圓圓的方式,找回社區大家庭的感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平常對社區的關懷、煩惱都說出來,也讓我們更親近、更了解彼此了。

說到要將麻園打造健康社區,大家都很有同感。


交通安全也是當天的一個關注焦點。



說明會只是一個開始,希望大家趁著過年,

可以多跟親朋討論,讓社區可以越來越熱鬧滾滾!


說明會場直播:
https://reurl.cc/zbMnm6


籌備說明會的照片紀錄:

https://reurl.cc/0D2GKo


龍潭村社區公共菜園日記:一月三十日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