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為偏鄉長者打造更安全的共學環境, 需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募款


為偏鄉長者打造更安全的共學環境,

需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向各位關心參與式民主實踐的朋友們報告:前幾天,我們在「一起夢想公益平台」提出了一項募款專案,為龍潭村的後院公共空間募款,請大家多多支持。


回想起這個由村民所提供的空間,從一個廢棄的禽舍,通過大家一起打掃、經營,發展到現在,可以提供村中長輩一起運動、一起共學,前幾天還舉辦了農民的放伴經驗分享會,點點滴滴都是村民們一手一腳一起打造。


這不僅證實了團結就能化不可能為可能,也讓我們認識到,在這個時代,民主不應只存在都市,也不是只有投票,每個村都的確需要一個公共空間讓大家得以情感與資訊交流、夢想得以凝聚。


然而,畢竟偏鄉資源有限,屋頂的漏水也不是簡單改造可以完成,希望大家看到這篇文章時,也願意一起參與進來,成為龍潭村公共空間的助力。哪怕只是一個鼓勵,或者100元的捐款,都能讓我們,因為有您的同行,在這條路上可以走得更穩健。


捐款方式,請點入:https://lihi1.com/oGs92




打造更安全的學習環境-雲林偏鄉學習據點修繕

方案介紹

您捐贈100元,一起夢想就會全額將100元轉予合作之「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吸收所有手續費與金流費,將您的愛心100%傳遞下去!

 

◎合作單位:本專案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與「一起夢想」共同推出。

◎專案摘要:改造廢棄禽舍進行修繕整理,讓偏鄉長者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安全的聚會場所上課學習。

◎專案服務對象: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居民

◎專案服務人數:14位

◎專案使用期間:2022年6月-2022年8月

◎經費使用: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您的捐款100%用於公益專案,執行時若須變更上述款項使用,一起夢想會持續追蹤款項使用狀況,並於使用完畢後寄送服務成果報告。

 

隨著農村青年人口外流,偏鄉農民普遍面臨友伴親朋持續凋零的處境和孤寂感。當農民們年事漸高、體力衰退不再務農後,往往使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動交流驟減,陷入「身體加速退化、心靈日漸乾涸」的孤老狀態。

 

2019年,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來到龍潭村,透過社區活動中心自籌自辦社區共餐與社區活動,在徵得該禽舍屋主同意後,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把一座路旁的廢棄禽舍進行了初步的整理打掃,好讓社區長輩們暫時有個活動聚會的空間。

 

在徵得該禽舍屋主同意後,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把一座路旁的廢棄禽舍進行了初步的整理打掃,好讓社區長輩們有個活動聚會的空間。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2021四月初,原本在活動中心舉辦的長者識字班,開始遷移到這個場地繼續進行課程活動,從夏天到冬天,雖然場地桌椅十分簡單,但阿公阿嬤們的學習熱忱依然不變。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十一月,由於天氣漸涼,東勢鄉龍潭村又位於海線,時常颳起強風,為了讓長輩們上課、運動和聚會時不至於吹風受寒,幾位村民一起動手在場地四周架起塑膠布來擋風,而除了人力,這片超大的塑膠布也是「就地取材」——有位村民將自家淘汰掉的舊塑膠布(原本是曬花生時遮雨防露水用的)捐出,資源再利用同時造福社區裡的阿公阿嬤們。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隨著這個公共空間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為了讓更多長輩們有更妥善的公共空間可用,一方面也為了解決這座廢棄禽舍的結構安全隱憂(幾片屋頂石棉瓦明顯風化破損、不少水泥柱也因鏽蝕而鋼筋裸露),因此,有了這次公益募款的發起。

 

邀請您一同支持打造更安全的學習環境-雲林偏鄉學習據點修繕,您的一百元,將讓偏鄉地區的長者可以有更安全的偏鄉學習據點!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廣播:麻園村維修合作社的故事(二)

 🎙受訪者:維修師傅曾煥農老師、應志芳老師;行政義工陳美美師姐

🎙主持人:欣恆


這一集,很歡喜再度邀請到咱古坑鄉麻園村「維修與DIY合作社」的三位成員來空中跟各位鄉親分享。

現在百貨琳瑯滿目,每天都有新的產品在推出,即便是小家電,已發展出形形色色各種功能、樣式,拆卸維修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甚至連用都沒用過,師傅們要怎麼因應這些難題?他們對於合作社的未來又有什麼期許?




點此收聽:https://youtu.be/du8Ngdvl9pU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

  我們遇過許多農民,都有向農會貸款的需求,因為務農收入負荷不了在生產過程各方面的必要支出,入不敷出是多數農民心裡的苦;我們也遇過許多農民,一直都處於排隊的狀態,等待播種/除草/採收的農工班、等待租借使用農機。因此,我們提出組織交工團,主要是希望能解決上述負擔雇工高成本、面對經常性缺工的困境,然而在購買農業資材與租借農機的時間金錢成本方面,多數農民依然捉襟見肘。

  事實上,農業資材若是能透過交工團進行集體採購,就有跟資材商集體議價的空間,支出成本必然可以稍降,這個部分尚不難理解,那麼在農機租借使用方面呢?

  以水稻為例,鄰近區域的種植與採收期都很接近,田地整好灌水後,大家差不多時間要播種,當稻米熟成後,大家也都差不多時間必須採收,風調雨順時都或許還能乖乖排隊等待,然而近年經常因為氣候變異而有太多慘痛經驗:趕不及採收而造成稻田倒伏、發芽、泡爛,影響所及除了農作物的產量、品質,還有農民的直接收入!這也導致許多採收期的人際矛盾,包括農機代耕業者與農民之間的衝突,以及,農民與農民間的糾紛。

  許多農業機械雖能減輕勞動負擔,但價格動輒高達數百萬元,原子化小農除非願意背負鉅額貸款,否則只能花錢委託代耕業者從事工作,如此一來,依然無法降低生產成本。其實農業機械和農藥資材一樣,若能有個共買共用的機制,長期來說是可以省卻農民許多生產成本與時間心力,但畢竟中大型農機所費不貲,這樣的投資對一般農民來說,心理風險與經濟壓力的確都過高。

  但若假設我們能在組織交工團的過程中,讓集體經過長期交工、建立高效率的共同勞動方式後,農民之間也將形成進一步的相依互存關係、隨共同勞動而構築信任關係,如此便可降低心理風險感,那要如何解決農民的經濟壓力?也只能持續擴大交工團的人數規模,用除法來看,分子(農機價格)雖高,若能增加分母數(交工團人數),大家平均的經濟壓力當然就可以相對減輕。

  由此觀之,組織交工團除可避免缺工困境、降低雇工支出成本,並因此可成為共同採購農資材,甚至可能共同購買/共用農機之基礎,解決普遍原子化小農買不起農機(同時造成工作效率低、勞動傷害等)之問題,當然,這些理想目標都不可能一蹴可幾,但相較於維持現狀的無力感,組織交工團可以讓我們對未來仍然抱有改變的希望!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新出爐的《食農教育法》, 為何不以保障糧食安全為核心目的?

 #新農業


新出爐的《食農教育法》,

為何不以保障糧食安全為核心目的?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烏俄戰爭歷經了幾個月之久,雖然我們遠在天邊免於親臨戰火,但是烏俄兩國的小麥出口總量超過全球的四分之一,烏克蘭又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國,在進出口嚴重受阻的此際,作為小麥與玉米進口國的我們,早已感受到物價上漲,其實荷包縮水事小,但接連而來的就是糧食匱乏,而糧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根基,其實我們現在也與烏俄兩國一樣,身陷糧食安全的烽火之中。


  目前,台灣糧食自給率已跌破30%,即逾70%之食物依賴進口,台灣糧食安全之危急迫在眉睫,直如在加護病房般,所以,無庸置疑,當前食農教育之第一任務、核心目的必為保障糧食安全、提升糧食自給率!然而,歷經近一年的草案審查,終於在立院三讀通過的《食農教育法》,條文內容明定食農教育、地產地銷、食農素養和食農教育體系等定義,以及食農教育推動方針,包含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等,整體來說,這樣的《食農教育法》的確開啟了重視與支持在地農業的新時代篇章,但也不禁為這樣幾乎全然情感式的「力挺在地農業」之條文感到憂心,因為,這樣的條文其實無法確保我們的糧食安全。


  以台灣目前是以米麵雙主食的客觀現實來說,當麵條、麵包、蛋餅、水餃、餅乾等等麵粉製品,因為方便、營養、習慣或口腹之慾等等因素而充斥在日常生活,我們其實不可能為了「力挺在地農業」而要求大家只吃稻米而拒絕小麥,那麼,本土小麥自給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困境該如何解?同樣的,在我們明知台灣飼料自給率(主要用於動物飼料)只有5%的時候,我們也不可能為了「力挺在地農業」而號召全民吃素,那麼,這個困境又該如何解?


  正因為《食農教育法》肩負著教育全民「農業重要性」的重責大任,才不能只提出「體農苦、愛台灣」這些抽象而空洞的道德字眼,我們必須回歸農業的本質,所以,教育消費者,如何為了糧食安全而吃,以及,教育農民,如何為了糧食安全而生產,這樣才能保障全民的糧食安全,這也才是《食農教育法》應具備的基本精神!若不以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糧食自給率作為法條核心目的予以制定,那我們就只能被動陷入道德感召、惶然無所適從,反而有違立法初衷。順此脈絡,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是多少?為什麼糧食自給率這麼低?該如何提升糧食自給率?也才是我們應該引導全民的思考與討論的方向。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發展農民交工,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

在台灣農村,農民們普遍面臨這樣的相似困境:一方面,一般小農難有財力購買動輒數百萬元的大型農機;另一方面,農地面積也隨著繼承分割而越來越零碎化,即便通過租借取得大面積之毗鄰農地,劃分農地界線的田埂也致使機械化耕作的效益有限。因此對小農而言,絕大多數的農務工作都需要靠人力來完成,大量的田間勞動事項就形成了龐大的負擔。

 

面對龐大且繁多的田間勞動,若要雇人來做,就是提高生產成本,但對小農而言,種植生產過程已經充滿風險,加上市價波動難料,在收入極不穩定的狀況下,「提高成本為自己省點力」顯然不是討喜的選項,更何況,在人口長期凋零、外流的農村,缺工現象極為普遍,即便願意花錢雇人,也未必隨時都能找到堪用的勞動力。於是,靠自家人獨力投入勞動「賺一點自己的工錢」也就成了小農們必然採行的最終選項。

 

然而當大量的農事勞動擺在眼前、又只有自家人(對獨居老農而言甚至只有自己一人)能投入勞動,就意味著勞動負擔加重、勞動時間增長,以及在田裡長時間獨處、身心皆處於孤立無援之狀態,使得田間勞動成為充滿無奈的「孤苦勞動」,且「孤」之主觀感受與「苦」之客觀處境更彼此交織、相互強化。

 

更重要的是,在農事勞動中原本就有許多容易造成勞動傷害的項目,例如噴藥(負重、接觸毒物)、除草(重複單一姿勢/動作)、攀爬果樹等,當農民深陷於孤苦勞動的困境中,也就意味著從事這些危險勞動項目的時間大幅延長、導致農民承受勞動傷害的風險暴增。

 

因此,若能組織農民組成交工團隊,通過彼此約定形成穩定之互助勞動關係,使農民在「有伴」的情況下,不僅打破孤苦勞動的困境,共同完成田間勞動、因勞動時的互動交流而使心情愉悅昂揚。而當加入交工團之人數越多,就越能提高勞動效率,減輕彼此的勞動負擔、降低總勞動時數,甚至能夠因人數增加而合力開創新的、更省力的勞動方式,又或者共購共用農機具,也就越能使農民逐漸遠離勞動傷害。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麻園村維修合作社的故事

 📻麻園村維修合作社的故事


受訪者:維修師傅曾煥農老師、應志芳老師;行政義工陳美美師姐

主持人:欣恆


咱古坑鄉麻園村有一個很新奇的社區社團叫做「維修與DIY合作社」,今天要來空中跟各位鄉親分享,為什麼會組成這個社團?有哪些人參加?聽說這個社團的夢想是透過維修救地球,為什麼維修與DIY能夠救地球?在社團活動的過程中,發生哪些趣事?敬請大家作伙收聽!

點此收聽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復興交工,

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因為農村長期處於青壯年人口外流,導致農村務農者漸趨高齡化,許多較為繁重的農務工作,也因老農體力不堪負荷,經常必須外包出去,這樣的現象在播種與採收期最為顯著。本來自己做不了,就只能花錢雇工處理,但是這樣的臨時農工缺口也越來越大,就算農民願意提高農工工資,在急於採收時,還是可能耗時排隊卻等不到人。今年許多蒜頭就是將臨採收,卻遇到兩波大雨,農民擔憂蒜頭被泡爛,卻在調度農工勞動力時遇到大麻煩。

  缺工困境肯定是今年蒜農最有感的事,但是即使最後完成採收,他們仍然對於這些農僱工有許多抱怨,像是技術上的不熟練導致速度偏慢,像是因為嚴重缺工而有坐地起價的狀況,像是因為態度敷衍而不願採收較小較醜的蒜頭。其實,我們知道非專業農在技術上「必然」不夠熟練,速度慢不得已;也知道農雇工在這種重勞力工作很辛苦,「必然」想要提高自己的收入;也知道只想花錢雇用外來勞動力,「必然」很難買到盡心盡力……只是,農民與農雇工都有各自的立場與苦楚,真的沒有誰是誰非的問題。然而,面對這諸多必然,與其苛責、強求、抱怨,還不如想想這些問題怎麼產生?怎麼解決?

  因為小農長期處於原子化狀態,習於各自經營、自負盈虧,每個原子化小農的種植規劃不一、勞動方法不一、盈虧經驗不一,必然讓農民以個人經驗為基礎,形塑出各自認為最能夠賺錢的種植方式與勞動習慣。也因此,當農民雇用其他外來農工(其他非本地農民、甚或外籍移工)從事農務勞動,原本各異的諸般勞動習慣必導致勞動品質不穩定。

  但是若我們能通過「在地」交工團進行互助勞動,就能使交工參與者用心認真勞動,為求提高勞動效率、縮短勞動時間,而開始針對勞動內容、勞動方式、乃至勞動標準,充分交換意見、交流經驗,並通過合作嘗試來找出最有效率之勞動方式,便可避免技術上、態度上、金錢上的產生衝突的各種「必然」,唯有穩定發展交工關係,始能經過長期且持續之意見交流討論與經驗累積後,形成勞動品質穩定的勞動團隊。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超高齡社會來臨之社區活動中心新展望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活動中心


超高齡社會來臨之社區活動中心新展望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2018年,台灣從「高齡化社會」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三年後(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來到歷史新高的20%,其中,85歲以上超高齡人口佔老年人口中的10%。



過去,高壽是值得慶賀的事,如今,伴隨著少子化、老老照顧、經濟負擔等因素,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生命互囚,而導致的體力負荷與精神壓力,讓人喘不過氣而尋短的事件頻傳。長照問題實為台灣眼前最嚴峻棘手的課題之一,長者極不願自己成為子女負擔,卻難抵長期孤苦無依的不安全感逐日累積加劇;遠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即便定期探訪,也難以給予長輩最即時的照顧或延緩退化。擔心長輩無法過著有尊嚴的老年生活、無法獲得良好的陪伴與照顧,是普遍子女心疼焦急卻無可奈何之事。

 

找尋根源,是為了對症下藥,長照問題之所以日益嚴重的原因,即人人過著各自以商品化解決一切生活所需之原子化生活,譬如,各家各戶自行採買料理以完成日常飲食需求、自行僱請看護以解決長照問題,因此,居民之間互不熟識、鮮少往來,家家戶戶依舊只能獨自面對長者健康直落、獨力扛起長照重擔;長者因缺乏社區公共生活,終日備感虛無、孤苦而逐漸退化、失能。

 

如何有效治理超高齡社會?使長者遠離孤苦無依之不安全感、使照顧者不再身陷長照囚牢之中?即讓每位長者於社區生活發揮所長、貢獻一己之力,共創豐富多元之公共生活(譬如共餐)!

 

實現上述之必要基礎條件之一,就是提供一個固定聚集之公共場所─即社區活動中心,且必須讓社區活動中心從「可有可無之建築物」,變成居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人人樂於且平時高度參與!

 

因此,政府之責任及迫在眉睫之任務,即針對無社區活動中心之村里,主動覓地興建活動中心;針對已有社區活動中心之村里,需修建、改建或擴建,以致功能齊全。最重要的是,需持續不歇地擴大參與,讓每位居民於社區活動中心聚集民主討論,集眾人之智慧擬定社區發展願景、群策共力解決社區問題、發展多元豐富之社區公共生活。如此一來,必使長者有生活目標,每天活得神采奕奕、精神飽滿,一掃過往視自己為「無用之人」的念頭,虛無感也必然逐步消失殆盡,無論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之身心皆獲得前所未有之解放!


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原子化小農之雇工成本必然居高不下

我們平時進行農業訪調或閱覽農業相關新聞時,可以觀察到雇工導致務農生產成本上漲,且居高不下,有節節攀升之勢,何因?由於小農因原子化、商品化必然導致的土地零碎化、每人所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小,難以全面機械化,勢必只能雇工或租用機械(小農的財力也無法負擔全面機械化的龐大成本);因此,當需要大量勞動力以進行各項農務勞動時,只有兩個選項,要不就是「獨力承擔」做得要死要活,要不就雇工處理、解決,在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的現狀,原子化老農已百病纏身,再也無力負擔高強度的重複性勞動,因此,多半農民會選擇雇工,也只能選擇雇工。

 

「勞動力成本」之所以佔生產成本之大部分,主要是因各項農務勞動,舉凡整地勾壟、播種,到除草灌溉施肥噴藥,乃至於採收與初步處理,都需要大量勞動力或機械方能完成。再加上種植過程中,為了維護或增加農作物的商品價格,所採用的手段(從種植之初的種苗,到種植過程中的農藥、肥料、架網等)也都必須通過購買商品來實現,以致於總體生產成本也必然居高不下,那如何可能降低佔比極重的勞動力成本呢?

 

交工為何可成為初步解方?

 

所謂交工,就是透過集體勞動、協力分工合作,以確保有穩定且能滿足田間勞動需求的人力來源、扭轉「孤苦勞動」困境,同時也大幅降低甚至消除了因雇工而產生的貨幣成本、時間心力成本,另外,不管在客觀的勞動效率,還是去除孤苦勞動的主觀感受方面,都相對「快活」許多。當交工團人數越多,降低成本之效果也越佳,因為相對地,需要雇用之人力越少,再者,若交工發展至一定規模,且農民關係相對緊密,甚至可集體與盤商議價,減少盤剝,則交工團農民之農業收入也愈高。

 

除此之外,因發展交工,人與人關係變革,農民間開始打破原子化而自然產生的農務經驗交流,也能進一步使得產量提高、成本降低,甚至可發展為共同購買農藥資材、共用農機具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事實上,原子化小農面臨的缺工問題只是困境之一,還有,其他項目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職業傷害、獨力面對天災、銷售困境.......等,都可能因為交工而能初步解決,因此,發展交工,就是對症下藥的第一步,也能初步變革農民之間的關係,讓大家從原本的「原子化小農」發展到初步組織化的交工團。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前言

烏俄戰爭不只帶給我們對國際正義觀的震撼,也由於烏克蘭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國,烏俄兩國的小麥出口總量更超過全球四分之一,所以更為我們這些烽火之外的國家帶來最重要的警示:糧食安全絕對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正當我們苦於物價飆漲的此刻,要知道根源正在於我們過度仰賴進口農產品,所以應該把注意力擺在「如何提升糧食自給率?」,然而,想提升糧食自給率,就不得不面對眼前農村凋敝、農業衰微、農民貧苦之現實,也唯有變革農民目前原子化生產、原子化銷售的狀態,方能振興農業並發展農村,因此,本電子報此次所書撰的系列文,即是想提出如何可能透過「交工」(或言「放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原子化小農的產銷困境,交工固然不是萬靈丹,但也不失為過渡到農業生產合作社之前的階段性解方。

 

以交工代替僱工/移工

  最近正值本土蒜頭的採收期,作為消費者,你可能比較在意今年的蒜頭零售價會不會像前兩年那麼高不可攀,而作為一個生產者,他們當然也非常在意盤商的採購價格,畢竟那是辛勤忙碌了六、七個月之後的第一筆收入,但這偌大的蒜田能否順利採收完成,「缺工」才是他們眼下最大的困境,在資本主義的邏輯裡面,勞動力是完全商品化的,也就是說,只要你肯花錢,想買到採收工的勞動力就不成問題,那麼「缺工」問題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原子化小農由於各自耕作經營,因此在決定作物、選擇農法、安排田間勞動內容與作息等各方面,必然處於各自為政之狀態,也勢必將自身的勞動時間優先投入於自己耕作的農地,也因此,隨著農村人口外流與高齡化,當越來越多小農雖仍維持務農,但身體卻逐漸無法負荷田間勞動,勢必產生需要依靠僱工,以代為從事田間農務的龐大勞動需求,亦即購買他人之勞動力以滿足自身之需求,像現在需要依靠大量人力採收蒜頭的時期,也就必然面臨「在地勞動力短缺而雇不到人」之矛盾,所以「引進農業移工來解決缺工問題」,實則已是農村常態。

  然則,不管是在地僱工或是引進農業移工,由今年蒜頭採收缺工的困窘觀之,顯見「出錢也未必辦得了事」。過往,總是會有類似農工工頭的角色進入農村,他們平日會從其他農村地區調派人力,週末則從移工聚集的工廠之縣市,把休假的移工一車一車載過來,恰巧去年花生生產期失利,轉種蒜頭的農民大增,這才於採收期暴露了缺工的事態嚴重。

  即使農業缺工狀況沒這麼嚴重,我們還是完全可以設想,光是要依靠農工工頭這樣載外地人來回採收或協助其他農務,如此輾轉周折所需耗費的時間、金錢與溝通成本之驚人,因此,與其向外仰求,不如組織在地農民建立穩定相互交工之團隊,除可確保農民在面臨人力需求時,能夠立即找到穩定的人力來源,初步打破「各自安排勞動時間與內容→有錢也僱不到工」之困境,同時也能按照不同的田間勞動項目逐一民主討論,共同決定交工規則以避免糾紛,亦能據此安排時間與人力,初步變革原子化小農各自耕種、各自設法的困境。除了上述優勢,鄰里間彼此的信任基礎、田間勞動默契的培養、熟練勞動力所能產生的極高效率、共同勞動時的不覺孤苦,亦皆是我們提倡以交工替代僱工、移工的立論基礎。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