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
我們遇過許多農民,都有向農會貸款的需求,因為務農收入負荷不了在生產過程各方面的必要支出,入不敷出是多數農民心裡的苦;我們也遇過許多農民,一直都處於排隊的狀態,等待播種/除草/採收的農工班、等待租借使用農機。因此,我們提出組織交工團,主要是希望能解決上述負擔雇工高成本、面對經常性缺工的困境,然而在購買農業資材與租借農機的時間金錢成本方面,多數農民依然捉襟見肘。
事實上,農業資材若是能透過交工團進行集體採購,就有跟資材商集體議價的空間,支出成本必然可以稍降,這個部分尚不難理解,那麼在農機租借使用方面呢?
以水稻為例,鄰近區域的種植與採收期都很接近,田地整好灌水後,大家差不多時間要播種,當稻米熟成後,大家也都差不多時間必須採收,風調雨順時都或許還能乖乖排隊等待,然而近年經常因為氣候變異而有太多慘痛經驗:趕不及採收而造成稻田倒伏、發芽、泡爛,影響所及除了農作物的產量、品質,還有農民的直接收入!這也導致許多採收期的人際矛盾,包括農機代耕業者與農民之間的衝突,以及,農民與農民間的糾紛。
許多農業機械雖能減輕勞動負擔,但價格動輒高達數百萬元,原子化小農除非願意背負鉅額貸款,否則只能花錢委託代耕業者從事工作,如此一來,依然無法降低生產成本。其實農業機械和農藥資材一樣,若能有個共買共用的機制,長期來說是可以省卻農民許多生產成本與時間心力,但畢竟中大型農機所費不貲,這樣的投資對一般農民來說,心理風險與經濟壓力的確都過高。
但若假設我們能在組織交工團的過程中,讓集體經過長期交工、建立高效率的共同勞動方式後,農民之間也將形成進一步的相依互存關係、隨共同勞動而構築信任關係,如此便可降低心理風險感,那要如何解決農民的經濟壓力?也只能持續擴大交工團的人數規模,用除法來看,分子(農機價格)雖高,若能增加分母數(交工團人數),大家平均的經濟壓力當然就可以相對減輕。
由此觀之,組織交工團除可避免缺工困境、降低雇工支出成本,並因此可成為共同採購農資材,甚至可能共同購買/共用農機之基礎,解決普遍原子化小農買不起農機(同時造成工作效率低、勞動傷害等)之問題,當然,這些理想目標都不可能一蹴可幾,但相較於維持現狀的無力感,組織交工團可以讓我們對未來仍然抱有改變的希望!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