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長者作伙寫字,孕育社區公共生活——龍潭村長者識字班系列

 #龍潭村長者識字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長者作伙寫字,孕育社區公共生活

——龍潭村長者識字班系列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最近識字班的同學們提出想要辦個「同學會」,其實說穿了就是聚餐,關於聚餐要怎麼進行大家都有不同意見,老師我覺得一人一菜帶來寮仔(戶外簡易教室)共食,減輕有一個人需要專門備餐的壓力,但這個想法被三叔公嫌「麻煩」(後來才知道他是擔心自己端不出像樣的菜色來款待老師與同學),所以他提出找專門的外燴來辦,他也覺得這樣大家就能吃得比較「澎湃」(豐盛),金桃伯母認為大家各自準備一道菜好像比較有趣,金玉伯母說她下週二早上要去大林慈濟醫院回診。

  後來多數人的意見是:因為天冷,就來圍爐煮火鍋!三叔公只好從眾。有基本共識後,勝玉伯母說她要另外準備白斬雞,美雲伯母說想炒米粉讓大家當主食,老師就負責準備火鍋料,金玉伯母又說抱歉,來不及備餐,大家跟她說回診後還是要記得來中午聚餐。

  或許,多數人對於聚餐的想像,大部分都是找間餐廳去吃吃就好了,不能理解為何要搞得這麼複雜,但是龍潭村長者識字班同學們結緣已超過一年半,這個同學會的意義並不在於「吃好料」,而在於更加拉近彼此的關係,從每週一次的上課,到日常的相互關心。

  我們常說緣份天註定,他們從彼此不甚熟悉的鄰里,到相對緊密的同學關係,從人情逐漸熟悉親近,到現在的相互同理體貼、宛如家人,就足以證明,緣份既需要契機,更需要經營,他們現在能從自己的小家庭走進識字班這個大家庭,未來,就能從識字班這個小家庭,繼續走向社區大家庭,如同他們現在會像關心家人健康一樣關心同學的健康狀況,未來,社區內的公共大小事務也將不再無關於己,社區是另一個大家庭,識字班的長者作伙寫字,也正在孕育社區公共生活。

(全文完)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力求居民百分百知情,有必要嗎?——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三)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力求居民百分百知情,有必要嗎?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三)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編按:在報導(二)中提到,麻園村新庄仔部落即將召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庄頭會議,在這個常住只有20戶,且居民過往也較少參與社區會議的聚落,到底會有多少人來出席庄頭會議?

台灣各地所實施的參與式預算,有關住民會議、村里民會議、社區會議的宣傳通知,通常只有網路宣傳加上很有限的傳單,好一點的,頂多再請鄰長去發傳單,並由村里長廣播及人際動員。敝協會曾實地去瞭解過好幾個推動案例,實施範圍內居民的實際知情率竟然普遍低於1%!

但我們主張:參與式預算於推動過程的一切資訊,都要力求讓實施範圍內每位居民知情率100%;初期階段,基本底線,至少要做到逐戶知情100%!此外,所謂知情,絕非僅止於資訊告知,還要盡可能讓每位居民都能充分理解整個計畫的相關資訊以及跟她們的利害關係,並且在會議之前,盡力挖掘、開發、傾聽每一位居民的真實想法。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的社區義工,除了盡可能地訪問、結識每一戶的每位居民,還要培力每位居民不斷挖掘、思考、發展對社區現況的各種感受與想法。

這時,各種疑慮紛紛出現:

1・這種會議通知方式要投入大量時間心力,是否太沒效率了?

2・每次會來開會的固定就那幾個,只要請村長廣播就夠了,那些不願意來開會的也是他們的自由。

3・居民們也很忙,又不是吃飽太閒、乖乖在家等著被訪談,要如何做到當面告知、訪談每位居民?

4・通知會議就好,有必要問那麼多問題嗎?居民有任何想法請他們來會議上發表,不然他們都跟義工抱怨完了,就不會來開會了!

5・光是一場會議就要這樣大費周章,那以後是否都要比照辦理?


然而,社區義工們透過反覆共學討論,認識到了:不同的會議召集模式各有優缺點,最終要採取哪種方式,取決於會議的目的。倘若,會議的目的只是要做到「形式民主」,就只需要象徵性地知會大家,象徵性地提供居民發表意見的機會,只要基本程序都有走過場了,主辦單位大可將「居民不來開會」推責於居民自己棄權。


但是,倘若會議的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將每位居民的心力、智力、物力、財力、資源力都組織起來、解放出來,那麼,會議召集的方法與進行的方式,當然就要格外講究!

由於台灣各地參與式預算計畫的實施範圍動輒大於一整個鄉鎮市區,導致99%以上的居民都毫不知情,而「住民大會」的出席率往往也都遠低於千分之一;但倘若權益相關人都毫不知情,又何來民主?


我們試著假設自己就是在地居民來想一想:

1・即便我們對會議知情了,也未必會參與,更何況倘若毫不知情,又怎麼可能會參與?

2・對多數人而言,倘若只有在桌上或郵箱裡看到一張傳單,會在意並認真閱讀嗎?能充分理解什麼是參與式預算嗎?能理解這場會議跟自己的關係嗎?會因此非常重視進而產生參與動力,並且願意關掉電視機而走向一個非常陌生的會議場合嗎?

3・即便因為好奇驅使,而願意走入會議現場,但由於開會之前毫無思想準備,只能在會議當下才慢慢進入狀況,那麼,來得及醞釀想法嗎?縱使忽然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有辦法當場組織思緒、有條理、有勇氣、有自信地公開發言嗎?

4・即便仍然有少數居民願意參與會議,但由於大家的想法,都是等到會議現場才開始七嘴八舌地講出來,一下子抱怨交通問題,一下子講到環境問題,一下子又想起了什麼事情,如此開會,有辦法聚焦討論嗎?有可能推進會議共識嗎?此外,除了把問題和壓力都丟給了村里長以外,真能解決什麼問題嗎?

5・承上,倘若你我參與過一兩次這樣的會議之後,是否還會對於這樣的會議保有信心?以後還會想要繼續參與嗎?


因此,即便此前在新庄仔已經反覆進行了挨家逐戶訪談,為了盡可能鼓勵每一戶的每一位居民都來參與庄頭會議,為了讓每位居民的所有意見都能受到平等重視,為了讓每位居民能夠在會議上有勇氣、有自信地侃侃而談,為了讓會議能夠有條理地聚焦討論,為了讓極為有限的會議時間,既要讓人人都能暢所欲言,又能有效凝聚民主共識(而非粗暴地決議),為了……,社區義工們繼續不辭辛勞地討論出一項又一項的會議前準備工作,在各自本身原本也都很忙碌的生活裡,努力協調其他工作規劃,盡可能擠出時間來參與各項分工。

然而,好不容易決定了會議日期,先後又遇到疫情升級還有颱風來攪局,新庄仔的庄頭會議,究竟能否順利召開嗎?

(未完,待續)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因為相揪作伙,運動不再是「明天的事」!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因為相揪作伙,運動不再是「明天的事」!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一)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運動的好處人人皆知,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活絡筋骨,使身體機能更活化、健康,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排解壓力,運動過後會使人感到身心舒暢愉悅,這些都是不少人熱愛運動的原因,但也有不少人,平時給自己設定了保持運動的目標,卻不一定能夠做到,往往這個時候,會讓人更加感到沮喪,最終只能選擇放棄,除非身體出現危機,否則,非不得已,運動很可能永遠都是「明天的事」。


這樣的經驗,或許我們大家都不陌生,要能夠持恆地運動,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欠缺的或許不是決心,而是使決心得以續航的信心與力量,這份信心與力量很難單方面靠自己不斷生成並且維續,唯有集體相揪一起運動,才能真正實現!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工作室後院每週五固定的運動課程讓我們親眼看到「相揪一起運動」的好處,而這些好處絕非「自己一人運動」所能達到的!

比方說,上週運動後,詢問參與的社區長者們:「一起運動後的感受如何?」大家紛紛表示:「很好啊!可以拉到筋。」,並說,之後座位應該再排得更寬鬆些,這樣才有利於每個人身體伸展。


這是一起運動而參與者開始逐漸建立運動習慣的起步。因為一起運動,人人才有動力及機會進行近四十分鐘完整的拉筋伸展及肌肉運動,也因為一起運動而感到身體加倍的舒暢,並且想要有更好的運動空間使身體有效伸展。

加上參與成員間越來越熟識,約定好一起運動的時間裡,若平時會出現的人沒出現,大家會相互關心,「一起運動」讓人與人重新建立起緊密的互動關係。


更重要的是,一起運動能夠讓人人在運動過程中不感到孤單,相互陪伴、鼓勵之下,更願意不斷超越自我因而體能更佳,運動過程獲得的正能量及愉悅感受加倍再加倍。

(全文完)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老農離農,徒留他們對土地的眷戀,還有我們對糧食主權的棄守

 #維持原子化小農,好嗎?


老農離農,徒留他們對土地的眷戀,

還有我們對糧食主權的棄守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在農村的田地裡,經常可見佝僂老農隻身在拔草、澆灌,或者只是在田間走著看著也好,透過訪談我們會發現,這些年邁體衰的七八十歲以上的老農們,有很多人已沒有非幹活不可的生計壓力,但他們還是盡力挺著那長年因農務勞動而早已無法挺直的身軀,持續田間勞動;但在都會地區,經常可見或許才五十初歲,也還有沉重經濟壓力的壯年們,他們在工作場域裡成天喊著想退休,與同事聊著的也盡是自己想過如何精彩的退休人生。上述二者的截然,絕非年齡或體力的差異所致,更不是誰有所謂天生勞碌命的問題。


  在都市打拚的兒女都深刻體會到賺錢很辛苦,加上顧及長輩的身體健康,都會希望待在鄉下家中的爸媽能清閒享受退休生活,別再務農、別再為了那微薄的幾塊錢勞心勞力。這些兒女們用自己的立場想略盡孝心,但多數的老農們之所以還堅守在自己的土地上,並非純粹為了現金收入,他們希望用這塊田地證明自已老而不廢,他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繼續守護那塊協助他們生兒育女、實現養家活口的願望的那方田土,所以即便無力再種的田,也要繼續親拔雜草不忍荒蕪,即便休耕的田,也不願意冒險租售給陌生的人。


  對老農而言,離農最大的憾恨是被剝奪了成就感與心靈慰藉的來源,但對台灣社會來說,隨著老農凋零、務農人口減少,將要面對的則是台灣本土糧食減產危機,並且,伴隨著自由貿易而不斷被割讓出去的糧食主權,未來我們很可能連想讓自己吃飽,都必須依賴進口糧食。


  老農離農,就如同所有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只不過是自然界的法則,真的不需過度恐慌,我們該擔憂的是當老農離農後,還有沒有年輕的農業生力軍願意加入?要辛苦流汗、必須曬太陽,從來都不是阻礙青年務農的原因,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務農能否作為維持生計、養家活口的經濟來源。僅憑一己之力,真的不太可能突破農業各方面的困境(包括擔負生產成本、精進農業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順暢農作物銷售),維持原子化小農,好嗎?


  若真心將農業視作國之根本,我們應以積極解決上述農業各方面困境為優先,方能讓青農生力軍願意加入,但想解決上述困境,又必不能依循過往單打獨鬥的原子化小農模式,唯有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透過集體化生產與銷售,也才能保衛台灣糧食主權!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沒有民主,如何凝聚?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二)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沒有民主,如何凝聚?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二)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編按:上篇報導中提到,在麻園村新庄仔這個偏鄉庄頭裡,層出不窮的交通事故,讓居民們怨聲載道卻始終莫可奈何,「團結力量大」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現代社會早已人人各過各,這又如何可能?

整個麻園村參與式預算計畫裡,最至關重要的步驟,就是確保「逐戶知情100%」的挨家逐戶訪談。計畫啟動後,社區義工們懷抱著忐忑的心,走入新庄仔這個小小的庄頭。

所謂挨家逐戶訪談,不只是每戶只訪問一次,義工們的目標,是希望能盡可能訪問到各家的每一個成員不止一次。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理由很簡單:社區裡的每一個人,不分老少,人人無不蘊藏著無窮的公共治理潛能,如果能夠把人人都心力、智力、物力、財力、資源力,都不斷地組織起來、解放出來,那還有什麼困難無法解決?

以龍潭村大掃除為例,只要能將人心凝聚起來,從幼童到年近90的阿嬤,還有原本足不出戶的身障者,都能善用各自的優勢來實現群策合力。

於是,社區義工們拿出最大的誠意與耐心,盡可能地和每位社區居民交朋友。原本,義工們也很擔心:現代人家家戶戶士農工商,又不是吃飽太閒,哪有那麼多時間與動力來討論、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然而,事實證明,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區與家鄉能夠越來越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倘若大家都不好,那我自己還能好到哪裡去?因此,在歷經一輪又一輪的訪談後,很快地就在新庄仔收集到了各式各樣、極為寶貴的各種意見。但是,問題接著來了,如此多元、豐富、紛雜的想法,又要如何民主凝聚共識?

面對此一挑戰,社區裡開始瀰漫著各種對於民主的疑慮:

  • 現在是民主社會沒錯,但很多時候還是不能太民主!因為「(閩南語)十嘴九屁股」,沒完沒了,還是交給村長決定就好,我們都配合!

  • 庄腳人很多都不識字,哪懂那麼多?要大家公開發言、民主討論,恐怕很困難!

  • 做事人(農民)很沒閒,哪有那麼多時間一天到晚跟你們開會?

然而,義工們經過反覆共學討論後深信:沒有民主,如何凝聚?真正的凝聚絕非表面上的凝聚,而是人心的凝聚!但是,倘若沒有經由充分民主討論而來的真正共識,沒有讓人人暢所欲言、充分溝通,又要如何使人心凝聚?

參與式預算最大的挑戰之一就在於「聚集民主討論」:如何盡可能使每位居民都有動力參與民主討論?如何使每位與會者都能有勇氣、有自信、平等機會地暢所欲言?如何使討論聚焦、有效達成民主共識?圖為今年初在麻園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的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因此,義工們著手「新庄仔庄頭會議」的規劃與籌備時,仍不放棄地持續進行「地毯式掃戶動員」。即便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由於這個庄頭過往不曾有過正式會議,再加上距離社區活動中心比較遠,居民們過往參與村民會議或活動的比例也偏低,大家仍不免非常擔心:到底會有多少人願意出席庄頭會議?

(未完,待續)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社區參與及培力(empower)怎麼做?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二)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社區參與及培力(empower)怎麼做?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二)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一)


四、原子化「五獨」並非與生俱來,過去農村共同體時期還保有社區合力自治


其實,已經脫離過去農村共同體時代過於久遠的我們,可能都未真正經歷過「自治」,以至於對於自治的理解極其有限,大多將自治理解為選舉/投票,但選舉或投票其實只是人民受政府(代議制)統治下被保障的基本權利之一而已,離「自治」尚遙。

 

如何實現「自治」?透過「自治」,以有效解決社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唯有居民們一起實踐「共謀」、「共議」、「 共決」、「 共行」、「共律」才有可能,首先,社區居民為發現、認識矛盾而共謀;經日常民主討論與集會,以進行為認識、解決矛盾之共議;社區人人權力平等以參與共議,做成決定;人人共力分工,將共決付諸實行;對於規範人與人關係、人與物關係、人與社區環境關係之共決,人人自律、互律以恪遵之。


從一出生就在原子化社會、在「五獨」的狀態下長大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五獨」以外的人與人關係,因此,我們可能會誤以為「五獨」是與生俱來的,是無法被改變的,但其實,在過去的農村共同體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幾乎所有日常生活會遇到的所有需求、矛盾,都是透過集體合力自治、解決。


回想大概是我們阿公阿嬤的小時候,當時候的農村都種稻,也尚未機械化,田裡面的工作不可能一個人獨力完成,所以必須你幫我、我幫你,大家才能存活下來,除了農事之外,還包括因為種田不可或缺的灌溉設施,所以集體一定得定期興修水利,而興修水利這個工作也一定得靠眾人之力才可能完成。


又譬如說蓋房子,當時候還沒有商品屋,人人皆有居住需求,那怎麼辦呢?也是唯有透過眾人之力才有辦法完成蓋房子的工作,當你家需要蓋房子時,附近的居民們大家都會去幫忙,當我家需要蓋房子時,大家也會來幫我,因為彼此維繫著緊密關係,因此大家的生活所需或面臨的問題,都可以合力完成。


另外,像是家家戶戶也總有需要辦理婚喪喜慶的時候,張羅宴客需要很多工具和人手,在還沒有像現在可以花錢委由廠商來統包之前,總總這類的事情,都不可能透過自己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力量完成,所以大家一定會「共力」、「合力」,以確保每個人生活上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都可以順利完成、都可以活下去。


雖然我自己也不曾經歷過農村共同體的時期,但在龍潭村訪談的時候,村民們的描述,也讓我印證了過去農村共同體時,人與人之間非常緊密的「相依互存」的關係,也讓我更加體會,當時候如果不是相依互存的緊密關係,每個人都不可能在脫離他人的狀況下獨存。


我曾聽過一位住在和平路的春賀大哥說,以前不管是辦喪事或喜事,需要用到的物品,像是椅子或是鍋碗瓢盆,一定都是從頭借到尾,從第一戶人家借到最後一戶人家,在物資集中的狀況下,才能夠把喪事或喜事辦成。


也曾聽過另一位住在忠孝路的國仔大哥說,以前馬路還沒有鋪柏油的時候,大家都會各自拿自家的工具一起把馬路整平,不然下過雨後,沙土路很容易就坑坑洞洞,很危險也沒辦法通行,在整修馬路的時候,大家也會順道一起整修水溝,比較年輕的村民就會水溝裡阻塞的廢土挖出,疏通水溝,因為水溝疏通,大家才有辦法灌溉、耕種,維持生活。


對比現在,幾乎所有問題皆只能交由政府解決,過去居民們合力自治的日常生活幾乎已蕩然無存。


五、既然原子化並非與生俱來,那又是如何透過「商品化」煉成的?


是甚麼原因,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離?甚至誤以為我們可以「五獨」地活著。既然原子化並非從來就如此,那是如何「煉成」的?


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所有食衣住行的需求,經歷了一段從「社區共有共用→家庭共有共用→自己獨有自己獨用」的演變過程,這個演變就是「商品化」的過程,商品化除了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也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讓人人越來越原子化。


我曾聽居民義雄大哥感嘆地說:「唉,現在人跟人之間真的幾乎沒有來往,就連親戚之間都很少來往」這時,他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機說:「你看!很簡單的道理,現在手機這麼方便,一通電話就可以馬上找到人,但是,人跟人之間還是根本沒有來往!」


商品化就如同義雄大哥所說,現在人人一支手機,但人與人之間反而因此變得更加疏離。相比以前,可能很多人共用一支電話、共用一台電視、一起到河邊洗衣服,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往來頻繁,因為共用物品,發生頻繁地互動交流,因為一起到河邊洗衣服,就會一起聊天,彼此之間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相互幫忙、相互關心,可能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某某某,我們很快就會察覺,並自然會想去關心他。


但相反的,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一台洗衣機、可能一個房間就有一台電視,一個人有多台手機,所以,人與人之間也因此漸不發生往來,這是因為「商品化」造成了「原子化」。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原子化之「五獨」現狀並非與生俱來,我們是有機會可以變革它的。


如何變革?首先,必須破除原子化「五獨」現狀,如何可能?以下提供我們認為可行的實踐路徑:參與式預算


六、破除原子化的參與式預算實踐步驟


為什麼參與式預算可以變革原子化?以「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為目的的「參與式預算」如何實踐?破除原子化的參與式預算實施步驟如下:

(一)實施範圍不能過大

(二)進行培訓

(三)挨家逐戶訪談

(四)聚集民主討論

(五)根據共識提案

(六)提案說明與民主討論會

(七)民主(投票)共決實施方案 /成立志工小組或推選自治委員


步驟(一)實施範圍不能過大:

首先,第一個步驟是,選定一個不超過村里為範圍的社區。


參與式預算的實施範圍絕對不能過大,因為如果實施範圍過大,超過一個村里範圍的話,勢必沒有辦法盡可能讓人人知情,也沒辦法讓人人知情度趨於一致,這樣會有甚麼後果呢?居民肯定就會因為不知道、不了解社區正在進行參與式預算,或居民因無法了解「參與式預算與自己的關聯是甚麼」,而沒有參與意願。


或許大家會想說,屆時請村里長廣播或是發傳單不就好了?但是,從「接收到訊息」到「重視所接收到的資訊」,甚至到「願意出來參與」,這中間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首先,居民可能得基本瞭解「甚麼是參與式預算?」、「參與式預算對我有甚麼好處?」、「為什麼我需要親身參與?」、「參與式預算和遇到問題時找村里長有甚麼不同?」、「我可以怎麼參與?」等等。必須初步對於這些問題開始有想像或思考,才能逐漸提升每個居民的參與動力。更遑論有許多居民可能在外工作整天,沒有辦法聽到廣播,回到家即便看到傳單,也可能以為只是廣告訊息沒有細讀。因此,如果實踐範圍過大的話,勢必就無法引起居民的重視,一個不是盡可能朝向「人人參與」目標發展的參與式預算,人人就必然維持原子化之「五獨」現狀。


步驟(二)進行培訓:

選定一個以村里為範圍的社區後,我們會先和社區頭人,可能是村里長或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們進行培訓,主要的用意也是讓社區頭人理解「參與式預算的用意」,讓他們理解「人人參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頭人有了基本認識並且重視之後,他們才可能鼓勵、帶動居民們參與,這個步驟的設計也是為「實現人人參與」鋪路,為了鼓勵人人從家裡走進社區,帶動更多人相互交流,逐步變革原子化。

另外,當我們剛進入一個社區實施參與式預算時,得到頭人的支持、理解,甚至重視,是非常重要的,那會讓我們接下來要推動的每一個步驟都更加順利,也會促使社區越來越團結。


步驟(三)挨家逐戶訪談:

第三個步驟,是最重要、最不可省略,需要持續不間斷進行的步驟。上半部的分享我們可以瞭解到目前人人在社區裡的生活就是原子化「五獨」的現狀,而且這個現狀已經維持了起碼七、八十年以上,已經非常固化,並且與時俱增,因此,要如何逐漸變革這個原子化現狀呢?挨家逐戶訪談就是一個非常重要、不可被省略、必須周而復始不斷地進行的工作。


在大家還未出來參與,還未重視參與之重要性與必要性之前,必須透過我們主動登門拜訪、與居民認識、詢問他對於社區公共事務及社區需求的看法,來逐步變革居民的原子化狀態,讓居民開始願意對自己居住的社區提出意見、親身參與。而在我們不斷訪談的過程中,他們也才可能有機會聽到其他居民的意見,透過一戶一戶的訪談,慢慢將大家的想法進行最初步累積或歸納,也讓居民的想法漸漸從「只從個人角度出發」到「逐漸發展公共思維」。


在居民開始發想、初步凝聚意見的初期階段,也才能漸漸為實現下一個步驟「聚集民主討論」奠定基礎,這個步驟是讓居民對社區公共需求的想法成熟化的過程,也是讓居民集體逐漸累積動身出來參與民主討論、表達意見之動力的過程。


步驟(四)聚集民主討論:

雖然第三個步驟是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步驟,但是只有這樣畢竟還是不夠的,若是只有我們不間斷地登門拜訪、進行訪談,居民們沒有聚集在一起面對面討論的話,那還是不太可能逐步變革原子化,居民們還是很有可能維持幾乎互不來往的現狀。


因此,聚集民主討論這個步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在於讓居民們可以齊聚一堂、可以增進對彼此的認識,共同針對居住的社區提出社區需求,並進行討論、共謀解方。


聚集民主討論會時,我們會鼓勵並且盡可能培力人人於會議中暢所欲言,在這樣的民主討論的規劃設計下,首先,居民們會因為齊聚一堂、聽見他人的發言而彼此更加熟識,再來是,針對社區裡的公共事務,藉由大家表達意見的同時,彼此之間才能相互交流、「共感」,大家才會在當下感受到自己的社區需求其實也可能是集體的社區需求,並且,也會因此感受到其他村民的參與動力,相互帶動、累積集體參與的信心與動力,想法也能在這個面對面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發展,並凝聚成共識,接著,朝向「將共識落實」的下一步邁進。


步驟(五)根據共識提案:

這個步驟比較重要的部分是延續上個步驟聚集民主討論的過程,將每個人的意見,很可能是初步的想法,藉由民主討論、相互交流共感、共謀解方的過程,聽見其他居民針對該社區需求提出的想法或意見、疑慮或初步設想到的解方等,凝聚成一個相較成熟的方案,這個方案是初步依據大家的共識凝聚而成的方案。


步驟(六)提案說明與民主討論會:

依據上述凝聚方案的過程,社區舉行提案說明與民主討論會,這是集體讓方案成熟化,綜合居民們的共識進行的提案討論會,另一方面,也讓可能是此前還未參與,對於討論過程不知情的居民,藉由提案說明會來了解大家所提出的社區需求、有機會可以了解目前被提出的方案有哪些、群策群力參與公共事務,針對社區提供意見,並進行分工。


步驟(七)民主(投票)共決實施方案 /成立志工小組或推選自治委員:

投票或可作為一種參與的方式,但並非絕對必要。這個步驟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是否能貫徹集體「群策群力」、「凝聚社區」、「帶動持續參與」,在民主討論會參與率高並凝聚出基本共識的狀況下,即可藉由集體的力量將共識的方案落實,並且持續保持討論、修正作法,另外,也可以藉此逐步累積、發展各公共事務委員會,以持續落實方案之執行,繼續保持參與。


(未完,待續)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