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關於兒童權利之實踐性學習與培力

 #龍潭村暑期兒少培力營帶給我們的學習與思考


 關於兒童權利之實踐性學習與培力


   我國現行教育升學競爭激烈,課綱往往淪為每位老師必須按統一課綱完成每學期之教學進度任務,並使學生於考試戰場獲勝,是以,幾乎所有老師必無餘時、餘力、條件,以培力(EMPOWER)學生日常集體實踐兒童權利,致兒童權利之主體行使,於學校,必然「荒蕪」!


  今年暑假於龍潭村開展的兒少民主培力營隊,就是試圖在升學主義教育體制外,於社區內,開創培力兒童主體實踐與集體實踐兒童權利之環境,營造有利氛圍,使其在實踐中,逐漸生成、發展主體知能。那麼,開創什麼環境呢?營造什麼氛圍呢?


(一)一切權利主體之實踐,始於表達,並以表達為基礎。兒童權利主體之實踐,亦然。因此,在營隊課程設計上,我們嘗試培力兒童自主表達、自信表達。表達,是人人皆有之「潛能」,但絕非與生俱來之「本能」,所謂培力,不是消極尊重兒童之表達權利而已,而是主動地,積極地,想方設法地,不輟不懈地,開發、解放每位兒童表達之自信、動力及「潛能」,努力營造人人暢所欲言之民主氛圍。


(二)培力兒童自信表達、自主表達之方式,除了口說,還有書寫、繪畫。但由於升學主義造成「專制命題作文」桎梏了寫作之自主、熱情、動力、樂趣、潛能,使得寫作恐懼症普遍化。所以,營隊中也特別進行「寫作解放」之實驗,使兒童從「專制命題作文」桎梏解放出來,還原寫作即自信表達、自主表達之本真。


(三)培力兒童尊重、聆聽、認真理解別人之表達。一者,此乃解放每位兒童表達動力與潛能所必需之相互關係;二者,使兒童於實踐中學習、認識、養成、內化民主討論之倫理與心靈;三者,革除兒童只顧自己表達、不顧別人表達之「自我中心」——在無民主討論之日常生活、人與人關係,不論兒童或成人,皆不可免於「自我中心」。


(四)培力兒童相互尊重、聆聽、認真理解之各自表達,進而,相互交流、討論,以自小實踐性學習、發展民主討論之文化,為育成“民主自治人”奠基、植根。民主討論,說來容易,幾如口頭禪,但僅依議事規則卻不可得,唯需人人日積月累之生活化實踐,始能達致人人暢所欲言與發言切題有序之統一、忠於己見以理性爭論與存異求同以共識融合之統一。


簡言之,我們所欲開創的環境、營造的氛圍,首先必須奠基在相信兒少的潛能,賦予自信,然後使他們學會尊重自己與別人,成就民主自治社會的秧苗!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邀請您一同助印 <2020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

 #專案募款


邀請您一同助印

<2020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今年初(2020年)的時候,我們有幸與龍潭村民一起寫下這本《做伙當村長 龍潭無共款——2019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沒有龍潭村民的共同努力,不僅不可能誕生這本書,參與式預算對廣大的農村地帶,也只會是一個「曾經聽說過的名詞」。

 

2019 年,在虎尾溪社區大學對參與式預算的支持下,參與式民主協會有幸透過「學習型城市」計畫,來到東勢鄉龍潭村嘗試實踐參與式預算。2020年,在龍潭村民的支持下,即便在不確定是否仍有經費的狀態下,仍然在龍潭村繼續開展。而2019年所開啟的共餐計畫,也在龍潭村民與志工的努力下,以毫無政府經費補助、仰賴自主繳費與捐款走到現在。

 

很多朋友甚至是龍潭村民,第一次知道參與式預算可以帶來這麼多的改變,都是通過<2019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可以說,這本手冊既是龍潭村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成果總結,也是支持參與式預算能夠繼續走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透過手冊,我們重新回顧這些日子以來的努力;透過手冊,我們看到這些微小但確實正在頑強萌發生長的改變;也透過手冊,我們確信了農村不是民主的化外之地,透過日常化民主的深耕實踐,我們不僅可以改變生活,更可以讓村莊充滿歡笑與希望,更可能成為台灣推動參與式民主、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的基石。

 

因此,再度懇請您的助力,共同催生《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一同助力龍潭村的民主實踐,從深耕邁向生根。

 

《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手冊》

內容包含:

●龍潭村2019年、2020年實踐參與式預算之歷程與成果

●發生在龍潭村實踐參與式預算後產生之生命變革故事(例:許金順的生命故事)

預計經費:伍萬元整

預計出版日期:2021年1月

捐款帳號:【戶名: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黃勝豊(郵局代碼:700)

郵政劃撥帳號:2285-0313,郵局存簿帳號:0301056-0218270】

(因存簿無法顯示捐款者,匯款後懇請來電告知:劉小姐0928-900364,本會將會提供捐款收據,您可作為報稅時申報列舉捐贈扣除額之用。)

 

延伸閱讀:

《做伙當村長 龍潭無共款——2019年年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實踐紀實手冊》

https://reurl.cc/MdmX24

許金順——從足不出戶到歡喜趴趴走

https://yulinpd.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26.html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廣播】咱眼中的「龍潭村魅力」(下)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 每週六上午7:00-8:00
#社區能比總統更偉大
#社區改變了什麼


咱眼中的「龍潭村魅力」(下)


主題:咱眼中的「龍潭村魅力」(下)

主持人:阿凱、阿茶

來賓:宋碧菊(龍潭村媳婦)、陳國秀(龍潭村新住民)


龍潭村在實踐參與式預算後,即開辦社區共餐和定期社區大掃除持續至今,日前又為了鼓勵村民增進交流、促進物盡其用而舉辦了第一次社區跳蚤市場。本集節目,邀請到兩位龍潭村的居民一起來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及自己眼中的社區發展變化。來賓宋碧菊女士是長期投入社區共餐志工工作、在村裡生活多年的「龍潭媳婦」;另一位來賓陳國秀女士則是在台中市定居近40年、長期參與宗教志工,最近為了調養身體而來到龍潭村居住的「龍潭村新住民」。這兩位來賓對於社區大掃除、跳蚤市場等活動,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和交流?一起來聽聽她們怎麼說?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實踐參與式預算,遠離憂鬱症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實踐參與式預算,遠離憂鬱症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憂鬱症為現代文明病之一,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更是造成失能疾病的第一名。為此,WHO特將憂鬱症列入全世界最需要被關注的三大疾病之一。而根據衛福部108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5歲到44歲國人中,自殺已位居前兩位,顯見「被憂鬱吞噬」已成為一項重大的社會問題。面對此一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罹患憂鬱症重要原因為原子化生活

根據網路媒體[健康醫學院]今年七月<如何幫助憂鬱症走出來,認識憂鬱症的定義、前兆、症狀與治療>一文報導,足夠的社會支持(包含家庭、職場、經濟、社會環境給予之支持),與適時找人傾訴煩惱,都可以有效遠離憂鬱症。

 

另,高雄師大學報於2010年的論文<健康促進與憂鬱之關係>之研究取樣1948人,比較擔任志工的頻率對於健康促進與憂鬱傾向是否有差異,研究結論顯示常做志工能顯著減低、預防憂鬱傾向。

 

綜合以上兩則報導與論文,我們發現足夠的社會支持與當志工是遠離憂鬱症的良藥。然而,現代人大多過著各過各的、人際關係疏離,猶如原子化的生活。當人處於原子化狀態,遇到困難便不敢求助,許多壓力與煩惱也未適時適量宣洩,甚至想要找人聊聊心事卻發現沒人可找、說不出口,造成許多困難只能自己面對的可怕處境,缺乏歸屬感與認同感,容易對自己存在的價值產生疑惑,此種生活狀態即是缺乏社會支持的狀態,為罹患憂鬱症提供良好的基礎與土壤。我們甚至可以說,人只要過著原子化的生活,就是罹患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做志工,能相當程度地脫離原子化狀態,與人有社交互動、有貢獻感,得到部分社會支持,因此能顯著減低、預防憂鬱傾向。

 

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成為治療或預防憂鬱症的良方

既然罹患憂鬱症重要原因為原子化的生活,我們認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能夠相當程度的治療或預防憂鬱症。因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就是打造一個「人人當志工,人人相互支持(社會支持)」的社區大家庭。居民們通過日常化的民主討論,挖掘共同需求,你服務我、我服務你,因互助而共好,彼此關係不再疏離而緊密相依。因此,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內,居民間必然關係緊密,互相扶持關心,人人自然地產生歸屬感,逐步摒棄、革除原子化狀態,如此一來,居住於此的居民就產生更完整的防護網與更深層的意義感。以下舉例說明:

 

當生活於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之中,居民們每天為打造更美好的社區、解決各種社區問題,自發地民主討論、設想解方,並成立各式委員會付諸解決,此時,居民必然因自己對社區貢獻,感到自己的存在有價值,同時有收穫感、成就感,怎會感到憂鬱?

 

生活於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生命朝陽普照,人人為公共目標群策群力,幹勁十足,潛能解放,日日刷新疆界,何有憂鬱!

 

生活於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居民的情緒精神等狀態,因每天擔任社區志工的公共生活,能適時被旁人發現異狀,當事人也能毫無保留對其他共同體成員傾訴困擾,尋求共同體一起解決,如此怎會感到憂鬱?

 

但實現「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並非一蹴可及,我們認為若能在一社區長期穩定實施參與式預算,透過參與式預算凝聚社區共識、改變鄰里關係,在此環境下才有條件長期討論公共事務,居民因此凝聚起來,又因凝聚起來而互相信任,也因此較易朝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的方向發展。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許金順——從「固守家門」到「四處樂訪」


許金順

—從「固守家門」到「四處樂訪」


金順大哥與村子裡的兒童志工組成小分隊,合作進行社區大掃除


  擁有了自主交通工具後,金順大哥除了積極參與村裡的公共事務和各種課程活動外,最近,他的日常生活還發生了另一項改變:從平時沒事時,也會從家中走出來,在村內各處走動,積極加入大家平時的聚集談天、四處交友訪友。


  原本,金順大哥雖然因為參加了村民們群策群力籌辦的社區共餐,自主交通需求受到理解與重視而獲贈了一輛二手的電動代步車,但在拓展了自主行動的範圍後,金順大哥並沒有立刻產生太大的轉變——除了參加共餐、偶爾出席社區活動、出門採購外,每天絕大部份的時間,金順大哥都還是待在家中與母親相伴。


不捨母親積鬱成疾,寸步不離陪伴照顧


  金順大哥的母親雖然年邁,但還算有基本的自理能力,然而對金順大哥而言,由於母親的大半輩子為了養子持家、侍奉公婆而吃了不少苦,晚年雖然放下重擔,卻因為前半生的記憶縈繞而積鬱成疾,經常對著眼前的人發出抱怨、叨念甚至責罵。金順大哥深知母親的病癥由來,因此在回到龍潭村定居後,每天總是陪在母親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並努力承受她的日常言行。


一句「要多走出來」找到新的生活模式


  然而,身為母親平日唯一的照顧者和「傾聽者」,長期下來,金順大哥也漸漸感到身心俱疲,但又不敢離開母親身旁。


  後來,在一次於龍潭村活動中心舉辦的志工培訓課程中,講者分享了自己當志工的經驗和收穫、鼓勵大家「多走出家門」擔任志工,這番話讓金順大哥恍然大悟:「在家陪著媽媽,反而讓她越叨念越起勁,我自己也不會開心;我若出門,不但自己可以透透氣,媽媽一個人在家也就沒有叨念的對象,說不定反而可以心平氣和好好休息」。


  於是,金順大哥開始嘗試展開新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打理好母親的早餐後,金順大哥就騎著電動車出門,到活動中心參加課程活動,或是到村裡的其他聚落去試圖拜訪多年未見的同學朋友敘舊;中午共餐後,帶著母親的午餐回家,下午再次出門找人聊天,傍晚回到家張羅母子倆的晚餐。這番新的嘗試,意味著金順大哥開始走出過去固守家中的狀態,不因母親而過度自我拘束、也不再因為「覺得不好意思、怕麻煩別人」而錯過許多人際往來。


  一段時間後,家住西潭的金順大哥,日常足跡和人際圈漸漸拓展到了中潭甚至東潭等聚落,從見面時的簡短聊天就可以感受到,不再「找不到地方去」的金順大哥,心情明顯開朗了起來。而且,金順大哥還向我們分享:他發現母親也開始產生變化「以前我整天待在家裡,她常常就念一整天,現在連鄰居們都說比較少聽到她叨念的聲音,而且,雖然我出門的時間不長,但是當我回到家,她還會露出很開心的笑容」。


主動拜訪別人,也為凝聚社區投注心力


  原本,金順大哥因為「怕給人添麻煩」,所以一直不好意思去主動拓展人際關係、聯繫久未見面的朋友,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  金順大哥越來越主動、樂在其中,而他的「四處樂訪」也成為鼓舞村民表達意見、凝聚社區民主討論的新助力——有時,金順大哥會邀請我們一同前去拜訪他的親朋好友、幫助我們解說挨家逐戶拜訪並傾聽大家意見的重要性;有時,金順大哥也會在拜訪朋友時,主動與親友們交流最近他從各處聽到的「社區需求意見」,並將親友們的反餽意見分享給我們,例如:社區活動中心的課程如何吸引更多人來參與、社區路牌......


  金順大哥的這項轉變再一次證明:「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討論、凝聚社區共識」絕非遙遠的口號,而是人人都能參與的實務。


延伸閱讀:


許金順——從足不出戶到歡喜趴趴走


許金順——從「歹勢!我沒法度」 到「我可以參與」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生命變革故事
#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咱眼中的「龍潭村魅力」(上)

 #姊妹電台FM105.7 姊妹新幹線 每週六上午7:00-8:00 

#社區能比總統更偉大

#社區改變了什麼?


咱眼中的「龍潭村魅力」(上)

主持人:阿凱

來賓:宋碧菊(龍潭村媳婦)、陳國秀(龍潭村新住民)


本集節目,邀請到兩位龍潭村的居民一起來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及自己眼中的社區發展變化。來賓宋碧菊女士是長期投入社區共餐志工工作、在村裡生活多年的「龍潭媳婦」;另一位來賓陳國秀女士則是在台中市定居近40年、長期參與宗教志工,最近為了調養身體而來到龍潭村居住的「龍潭村新住民」。這兩位來賓所習慣的生活形態和人際關係模式截然不同,一起來聽聽她們對於龍潭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的體驗感受?對於即將邁向一週年的龍潭村社區共餐,又各自分享交流了哪些參與心得?



影片觀賞:

(第一段)https://youtu.be/1uIL-GBrOpM

(第二段)https://youtu.be/AdES4o08RXo

(第三段)https://youtu.be/zu_n49fE1Xo

(第四段)https://youtu.be/DRKFmm0L0Gc

延伸閱讀:

許金順——從足不出戶到歡喜趴趴走

為什麼需要村民們一同來擔任共餐志工?

只要人心齊,錢不是問題!--見證龍潭村如何重啟社區共餐

防疫與共餐 — 集體參與決策的一次實踐

龍潭村防疫關閉共餐食堂期延長共商記

疫情趨緩,「為恢復共餐做準備」絲毫不緩

為什麼是共餐,而不是送餐?

雞屎落土也有三吋煙—專挑不起眼事來做的黃啟瑞

只要有參與,咱攏是頭人!——志工陳勝玉三代同堂樂

社區共餐樂融融!--阿蘭姐的故事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農業生力軍與農業生產合作社,相輔相成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合作經濟


農業生力軍與農業生產合作社,相輔相成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農業生力軍的來源

  我們都知道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產生返鄉務農的念頭,也有不少已將念頭轉化為身體力行,與其說他們是對農業願景看好而自主返鄉,倒不如說是更渴望脫離城市的職場生活,於城市受雇:有被解雇的高風險,有高消費與房租負擔,有整日汲汲營營於保住飯碗或升遷的壓力,有失去人生目標但求度日的焦慮,也有受困於職場人際與競爭關係的苦楚。當成就感來源只能是職場升遷或是薪資提高,萬一又不如己意,孤單與愁苦只能與日俱增。

  說穿了,長期在物質與精神上的不被滿足,所產生的自我否定感,才是眼前返鄉務農熱潮被推波助瀾的主要因素。當然,我們也曾耳聞,的確有這麼一小撮,其實在都市職場可被視為人生勝利組(或荷包滿滿或功成名就)的青壯年,或基於理想感召,或基於想滿足精神生活,或基於對農業願景高度看好,最終毅然選擇返鄉務農。

 

返鄉務農後的兩大考驗

  不管是急切想逃離城市者,或是自主自願投入者,這些輾轉「想要成為」農村農業生力軍的青壯年,在物質上與精神上都需要被基本滿足,這才能促使他們能穩定留在農村,並專注於農業專業的基礎與保障。

  返鄉務農的青壯年通常具備幾個特質,除了本身對健康食材的理念堅持與理想追求,也都看到了消費市場對有機農產品需求高漲的趨勢,所以採用慣行農法種植的相對較少,但是,若選擇種植有機農產品,投入成本、生產技術、產量提升、銷售突破,通通都是大關卡,簡單的說,種不種得出來、賣不賣得出去,就成了最基本的兩個關鍵問題。

 

單打獨鬥不可能通過兩大考驗

  上述的兩個關鍵問題,是所有農村生力軍勢必陷入的困境,而多數的返鄉者幾乎都是孤鳥一隻,試問,若是單打獨鬥要如何提升生產技術與產量?若是單打獨鬥要如何穩定並提高銷售量?有機市集擺攤耗費人力與時間,銷售量卻極其有限;網路行銷的技術門檻相對高,但要在茫茫網海突破銷量,同樣困難重重,得以突破重圍的人幾稀矣!

 

農業生產合作社才是可見的出路

  籌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好處極多:(一)首先,「種不種得出來?」所指乃是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提升品質,單打獨鬥就沒有條件嘗試新的農業技術,累積生產技術;(二)其次,「賣不賣得出去?」牽涉到會計記帳能力,也關乎銷售通路的開發與奠基等等能力,集體合作相較於單打獨鬥的優越性,同樣清晰可見;(三)最後,「有人與你抱持相同理念一起作伴奮鬥嗎?」,我們都清楚要投入新的事業,不能僅靠物質上或技術上的基礎,有人與你一同面對困境、尋求解方,才不會挫敗而輕易打退堂鼓,這是精神上的支持之重要性。

 

如何實現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參與式預算將原子化小農民主凝聚起來!

  有上述三項作為基礎,返鄉務農的青壯年就有條件籌組農業生產合作社,相較於過往只能周而復始靠下班與假日消費讓自己活下去,會因為這段共同奮鬥所累積的集體情誼與信任基礎,能讓他們更有成就感、更敢追夢,會有動力設定新的目標與願景,甚至能擺脫過去無心也無暇關注公共事務的消極狀態,轉化發展成積極追求社區與社會的共好。

  至此,我們終於理解,唯有返鄉青壯農民之間能擺脫過往殘酷市場中所導致的競爭關係,才可能進入新的世界,但究竟要如何才有機會累積所謂的集體情誼與信任基礎?

  若是社區內有實踐參與式預算的歷程,原本因為原子化而造成的人際疏離感就能降至最低,信任感增加,就會增強團結合作的信心,新的目標與願景就不會只是空想,說到底,變革人與人的關係才是最最重點!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影片】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民主的深耕實踐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影片】

2020年龍潭村參與式民主的深耕實踐


感謝文化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委託台灣城鄉聚落永續發展協會/心詠設計實驗所……助力並紀錄下今年參與式預算迄今為止的實踐進展。2020年尚未結束,龍潭村的民主實驗仍在進行中。也請大家持續給我們支持與關心。


影片觀賞:

https://youtu.be/R6GscK8JPUI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沒有移工可以靠,台灣長照誰來罩?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沒有移工可以靠,台灣長照誰來罩?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目前在台灣有許多長照家庭都是依靠外籍看護在照顧家人。根據勞動部統計,去年一整年新引進的17萬多名移工,約有三分之一都是印尼籍。然而日前印尼政府宣布,明年開始要實施輸出印尼移工「零付費」政策,也就是說,外籍移工們的護照簽證、來回機票、訓練費用約7到10萬元,都將由台灣雇主自己負擔。此舉引發台灣雇主反彈,未料印尼政府再度投下震撼彈,表示此政策將提前於今年11月實施。我們憂慮的是,很可能印尼政府只是這一系列照護人力大地震的第一波,將有愈來愈多移工輸出國家做出與印尼一樣的決策,若再加上台灣依靠移工長照的時代恐將一去不復返。

  我們都能理解這麼多外籍看護離鄉背井,輾轉來到台灣以求生存的苦楚,也能理解印尼政府所出台的新政策,並不是為了懲罰台灣雇主,而是基於為自己國民爭取更好勞動條件的動機。只是,這些台灣雇主們絕大多數也不過就是一般的受薪階級,壓在他們肩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讓雙方無法站在相互體諒的立場,也是可以同理的。

  台灣始終面臨高齡化社會所產生的各種危機與挑戰,也許,你的家中現在就有需要被長照者,也許,你的家中不久就有需要被長照者,我們或許可以樂觀地認為「要是有錢就好了」,不管這錢是來自政府補助或突然中了大樂透?但政府的財政危機無人不知,中大樂透機率近乎於零也是無人不曉。

  事實上,「要是有錢就好了」裡面的錢並不純粹是錢,我們其實想著的是要用錢來換一個看護,一個可以守護自己病弱或年老家人的照顧者。只是,眼前台灣需要被長照者何其多,而且未來只會越來越多,與其期待政府突然發大財或自己突然中樂透,倒不如從整個社區的變革來進行思考。

  假設我們所居住的社區就是個大家庭,居民之間可以彼此關心照顧,因為鄰里互助,那麼這些有著長照需求的諸多家庭,在精神上與經濟上的負擔就可以相對減輕,往更積極的層面思考,原本很多生理功能即將老化或退化的人,如果有著充實豐富的社區公共生活,他們不僅能因為增加與人互動,在精神上不感孤單,也因為經常外出參與活動,身體就會更加健康。

  參與式預算的魔力正在於,讓討論社區公共事務成為居民的日常,讓實踐感與貢獻感充實著居民的生活,讓每一個覺得自己老而無用的被長照者,重拾「我要健康活下去!」的強大生存動力,提高復健成功率。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許金順——從「歹勢!我沒法度」 到「我可以參與」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生命變革故事 #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許金順——從「歹勢!我沒法度」

到「我可以參與」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帶來的生命變革故事(二)



圖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自從去年八月,東勢鄉龍潭村第一次舉辦社區大掃除以來,每次跟金順大哥聊起大掃除,他就會不斷向我們表達他對社區大掃除的支持,但也總是附帶表示:由於自己因為中風後行走不便,因此無法跟著大家一起打掃社區,「社區是大家的,我沒法度參與,實在是金歹勢」。

  然而,由於龍潭村經由參與式預算而啟動了持恆穩定的社區共餐,讓金順大哥走出家門與更多不同聚落的村民漸漸熟識,他的「自主交通需求」也漸漸被更多村民理解、關心。因此今年五月,金順大哥獲贈了一輛二手的電動代步車,在交通上更能自主行動後,大幅拓展了他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度。

交通自主前:想參與但沒法度

  在金順大哥還沒有自主交通工具之前,社區活動中心上午舉辦講座、義剪等活動時,由於社區志工人力有限,當金順大哥被志工開車接到活動中心時,通常已經是接近共餐開飯的時間,頂多只能看到上午活動的尾聲;而共餐結束後,雖然金順大哥也很想留下來參加每兩週一次的「共餐自治委員會」,但他又必須再趕快搭著志工的接送車回家,將年邁母親的午餐送回家,深怕耽誤了其他志工的時間、讓母親久候。過去幾次舉辦社區大掃除時,金順大哥也只能坐在家門口、向著大掃除的隊伍揮手喊加油。

交通自主後:積極參與社區事務

  隨著交通自主,金順大哥開始能夠提早出門、參加上午在活動中心舉辦的課程活動;也開始能夠在共餐結束後留下來參加共餐自治委員會;更讓我們感到驚佩的是,金順大哥在最近一次社區大掃除前夕,開心地主動向我們分享他想到的「適合他的參與方式」——金順大哥表示「我如果用走的,會跟不上大家,會金歹勢。但是我現在有這台電動車,我可以把垃圾袋掛在車子前面,跟著大家一起走,這樣就可以跟得上了,還可以幫忙載垃圾、提醒小朋友分類回收」。

  就這樣,在今年九月份舉辦的龍潭村第四次社區大掃除時,大家果然看見金順大哥駕著電動代步車加入了大掃除的隊伍,甚至還和幾位來參與大掃除的小朋友們形成一支合作無間的小隊——當小朋友撿來垃圾,金順大哥協助判斷是否能夠回收、引導小朋友丟入適當的垃圾袋中;而當小朋友漏撿垃圾時,金順大哥也會出言提醒,一趟大掃除下來,大家都忙得十分愉快!

  實踐參與式預算,改變了龍潭村之人與人關係與總體氛圍,因而改變了中風而被迫囚於家中之金順大哥之日常生活與生命發展,從最初「歹勢!我沒法度」,到現在,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其實,人人與金順大哥一樣,皆有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潛能與願望,只是被這樣或那樣之內外障礙(人人各異)所阻而暫時尚未參與而已。

(待續)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