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農業生力軍與農業生產合作社,相輔相成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合作經濟


農業生力軍與農業生產合作社,相輔相成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農業生力軍的來源

  我們都知道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產生返鄉務農的念頭,也有不少已將念頭轉化為身體力行,與其說他們是對農業願景看好而自主返鄉,倒不如說是更渴望脫離城市的職場生活,於城市受雇:有被解雇的高風險,有高消費與房租負擔,有整日汲汲營營於保住飯碗或升遷的壓力,有失去人生目標但求度日的焦慮,也有受困於職場人際與競爭關係的苦楚。當成就感來源只能是職場升遷或是薪資提高,萬一又不如己意,孤單與愁苦只能與日俱增。

  說穿了,長期在物質與精神上的不被滿足,所產生的自我否定感,才是眼前返鄉務農熱潮被推波助瀾的主要因素。當然,我們也曾耳聞,的確有這麼一小撮,其實在都市職場可被視為人生勝利組(或荷包滿滿或功成名就)的青壯年,或基於理想感召,或基於想滿足精神生活,或基於對農業願景高度看好,最終毅然選擇返鄉務農。

 

返鄉務農後的兩大考驗

  不管是急切想逃離城市者,或是自主自願投入者,這些輾轉「想要成為」農村農業生力軍的青壯年,在物質上與精神上都需要被基本滿足,這才能促使他們能穩定留在農村,並專注於農業專業的基礎與保障。

  返鄉務農的青壯年通常具備幾個特質,除了本身對健康食材的理念堅持與理想追求,也都看到了消費市場對有機農產品需求高漲的趨勢,所以採用慣行農法種植的相對較少,但是,若選擇種植有機農產品,投入成本、生產技術、產量提升、銷售突破,通通都是大關卡,簡單的說,種不種得出來、賣不賣得出去,就成了最基本的兩個關鍵問題。

 

單打獨鬥不可能通過兩大考驗

  上述的兩個關鍵問題,是所有農村生力軍勢必陷入的困境,而多數的返鄉者幾乎都是孤鳥一隻,試問,若是單打獨鬥要如何提升生產技術與產量?若是單打獨鬥要如何穩定並提高銷售量?有機市集擺攤耗費人力與時間,銷售量卻極其有限;網路行銷的技術門檻相對高,但要在茫茫網海突破銷量,同樣困難重重,得以突破重圍的人幾稀矣!

 

農業生產合作社才是可見的出路

  籌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好處極多:(一)首先,「種不種得出來?」所指乃是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提升品質,單打獨鬥就沒有條件嘗試新的農業技術,累積生產技術;(二)其次,「賣不賣得出去?」牽涉到會計記帳能力,也關乎銷售通路的開發與奠基等等能力,集體合作相較於單打獨鬥的優越性,同樣清晰可見;(三)最後,「有人與你抱持相同理念一起作伴奮鬥嗎?」,我們都清楚要投入新的事業,不能僅靠物質上或技術上的基礎,有人與你一同面對困境、尋求解方,才不會挫敗而輕易打退堂鼓,這是精神上的支持之重要性。

 

如何實現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參與式預算將原子化小農民主凝聚起來!

  有上述三項作為基礎,返鄉務農的青壯年就有條件籌組農業生產合作社,相較於過往只能周而復始靠下班與假日消費讓自己活下去,會因為這段共同奮鬥所累積的集體情誼與信任基礎,能讓他們更有成就感、更敢追夢,會有動力設定新的目標與願景,甚至能擺脫過去無心也無暇關注公共事務的消極狀態,轉化發展成積極追求社區與社會的共好。

  至此,我們終於理解,唯有返鄉青壯農民之間能擺脫過往殘酷市場中所導致的競爭關係,才可能進入新的世界,但究竟要如何才有機會累積所謂的集體情誼與信任基礎?

  若是社區內有實踐參與式預算的歷程,原本因為原子化而造成的人際疏離感就能降至最低,信任感增加,就會增強團結合作的信心,新的目標與願景就不會只是空想,說到底,變革人與人的關係才是最最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