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參與心得:譜出咱家己的歷史!新庄仔第一次的社區會議

 #參與心得

譜出咱家己的歷史!

新庄仔第一次的社區會議

文/許菀庭(台大研究助理)

圖/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9月17日晚上,在中秋節的前夕,我在麻園新庄仔參加了這裡第一次的社區參與式預算會議。晚上六點多,雲林參與式民主協會的夥伴、福智的師兄姐,就已經在老村長江榮茂先生家前的埕擺好了椅子、架設起投影布幕。七點開始,村民們陸陸續續地來報到。同時是村子參與式預算重要推動者也是村民的義群師兄拿起麥克風歡迎大家,邀請村民們入座:「逐家坐予圓圓,感情嘛圓圓」。



新庄仔屬於麻園村的數個聚落之一,在這種村民非常散居的村子當中,要實踐村民的公共事務參與,很難在一開始就召集全村的會議,因為要考量到實務上村民的移動距離,社區裡面許多的長者年事已高,要求他們到其他的聚落去參與社區會議,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會議舉辦在晚上,鄉村的路燈較少,更有照明不足的安全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的參與式預算會議並非一個全村的會議,而是先從單一個聚落開始。


這一次幾乎所有的家戶都有村民出席,我們覺得很開心也很感動。有許多村民陸陸續續地在會議開始後一小段時間抵達,這也讓我非常動容,因為我意識到許多村民即使是在家務繁忙之後,仍然趕緊前來參與會議。然而這一切得來不易,很大部分是因為有雲林參與式民主協會的夥伴們跟福智的師兄姐們這一年下來共同進行挨家挨戶的家訪所累積起來的成果。如果沒有經歷過家訪,只是單純地發布社區會議的消息,一般村民可能覺得這是與自己無關的會議,甚至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意見無足輕重,而不會出席。


家訪是透過關心與談話逐漸與村民們建立起信任關係,並且也邀請和鼓勵村民表達自己所在乎的社區公共事務。在我跟著前輩們一起做家訪的過程當中,也發現,村民多半並不是對公共事務不在乎,而更像是不習慣表態:有的村民覺得需要解決的問題太過困難了談了也沒用(例如舉辦共餐涉及的場地、人力、交通問題)、有些村民覺得那是村長的責任、有些村民擔心自己的話不重要或覺得自己表達能力不好、也有村民擔心自己對公共事務的表達被誤會成私人恩怨等等。在村子裡面跑參與式預算的家訪,對我來說就是看見了一個小型的社會,這個小型社會的公民不熟悉公共討論,因而對於表達感到不安或是不習慣。但在一對一的談話當中,或許就有了小小的培力機會,讓大家有個空間嘗試去表達出自己對公共事務的觀點。


在會議主持人義群師兄的開場之後,便交由參與式民主協會的小衛來跟大家簡單地摘要,家訪後,統計出村民最關心的五項事務:(1) 老人健康促進、(2) 道路交通安全、(3) 社區共餐的可能性、(4) 戶外運動遊憩的空間、(5) 增加年輕人的聚會等等。這些統計結果都是在家訪時,每一位村民認真地對於公共事務做出思考之後所貢獻的思考結晶。由於議題很多,這次的會議先鎖定在道路安全的討論,接著小衛將麥克風傳下去,讓每一位村民依次講自己的想法。


麥克風依次傳遞,每一位村民都有一樣的發言權力。


我最感動的地方是在看到我曾經家訪過的村民拿著麥克風講話的時刻。一位我家訪過的年輕村民與她的媽媽騎著機車雙載而來,當她媽媽拿到麥克風時,我聽到她說話的聲音微微地顫抖,她開口說了兩句話之後,微微地喘了口氣停頓,說了聲「很緊張」再停頓一會兒,之後,她繼續娓娓地描述自己認為比較危險的交通路段。另一位村民大哥,因為他雖然是新庄仔村民,但他家現在位於村外,因此家訪邀請他出席晚上會議時他很猶豫,但聊過之後我們感受到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實際地在思考每個社區問題的癥結點,所以我們鼓勵他親自在會議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最後能看見他拿著麥克風說話,我感受到這是公共參與的小小一步:從告訴訪員自己的想法,往前一步到能在會議上分享給其他的村民。


我一直很敬佩參與式民主協會採用傳遞麥克風的方式,因為這代表坐在圈子裡面的每一位參與者,不管是村長、鄉長、年輕村民還是年長村民、女村民或是男村民,每一位都有一樣的發言權力。有一些村民比較害羞或是謙虛,會搖搖手將麥克風遞給下一個人,但是或許在幾次會議之後,讓村民越來越習慣這個場合,也越來越習慣聽到與自己熟悉的其他村民發言,也有機會鼓勵比較害羞的村民說出自己真實的看法。而表態與參與討論,是參與式預算的第一步,參與式預算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位公民能共同塑造公共事務的樣貌、親身參與改造的過程,使得公共事務不再只是「村長該做的事情」或「政府該做的事情」。



會議鄰近結束前,也邀請到前鄉長林慧如女士來分享她目前於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的「村史計畫」的點點滴滴。麻園村史計畫也是走進每一家每一戶聆聽每一位村民的家族故事跟產業故事,林慧如女士秀出了一張一張的懷舊照片,鼓勵大家回想照片的位置、照片中的故事。雖然這時候會議已經超出預定的時間,仍能看見每一位村民聚精會神地參與在這個「說故事」的時刻。我想這是因為村史是屬於村子裡每一個人的故事,就像今天坐在現場的每一位村民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新庄仔首次有這麼多的村民親身行動前來討論社區的參與式預算可以怎麼使用。「我們農民要感到很驕傲」林慧如女士說,農民常常覺得自己是渺小的,但我們做的農產品、我們創造的產業歷史是如此精采的,讓其他人能夠有美味的農產品可吃,所以我們當然要為自己感到驕傲。我感受到這一段交流也帶給了現場不一樣的氣氛,也很期望不管是之後參與式預算的每一個小小的行動、以及村民們每時每刻創造的村史故事,都可以讓大家更為自己感到驕傲。


每一位參與過這次會議的村民們,

都是在創造屬於麻園與新庄仔自己的歷史。


延伸閱讀:

新庄仔部落第一次庄頭會議紀錄


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林慧如執行長:訪東勢鄉龍潭村有感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訪東勢鄉龍潭村有感


編按:農村發展基金會林慧如執行長於11/30親自來訪東勢鄉龍潭村,聆聽參與式民主協會所簡報的龍潭村實踐成果,也與龍潭村長黃詩媛、村內志工們一同座談。林慧如執行長不僅當下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與反餽,賦歸後還立即寫下一篇充滿真性情的文章來鼓勵龍潭村的實踐繼續前進,在此與各界先進朋友們分享。


文/林慧如執行長(農村發展基金會)


農村發展基金會林慧如執行長到訪龍潭村


  年青人對農村的想望與實踐的軟實力,可以讓農村走在「共好共老」的路上。


  台灣人口發展已呈「生」不如「死」的趨勢,農村更是如此。

2004年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人口有1214人,到2019人口只剩885人,不到二十年,龍潭村人口減少27%,也就是說每四個人就少了一個人。這應是純農業村落普遍的現象。


  國家必須有安全糧食,家裡的土地就被劃定為農業區,但農人要子弟出外打拚,就是不希望他們再頂天立地在農田找生機。農家子弟一個一個離開了。


  走進聚落,深鎖的三合院,這一間、那一間……,孤寂的巷弄,荒蕪的角落,青壯年的離開了,老一輩的走了,無人居的老厝越來越多。同行的雲林子弟喟然嘆出:「農村落漠的美麗?!」


  幾個年青人在地方無償提供的三合院幾間房住下,簡鄙粗陋的生活空間,初來時還漏水,幸經熱心的村民的幫忙解決漏水問題。他們蹲點在龍潭,從挨家挨戶拜訪收集大家對「公共需求意見」,到廟埕樹下巷仔口聊天取得在地鄉親的信任,然後邀請他們參加社區會議,用民主的方式討論他們最想改變村庄什麼事?


  「村莊的環境」,是大家認為最想改變的事,決定全村總動員「龍潭村大掃除」,黃村長一馬當前,放眼阿公阿嬤級的占多數,連行動不方便者也騎著電動代步車出來,還有剛下班趕來的,甚至在農村已經很少見的囝仔都跟著出來了,越掃人越多,將三、四十年沒有全村大掃除的龍潭村徹徹底底打掃一遍,龍潭村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不知村子裡已燒壞多少鍋爐?老人家已經吃了多久的剩菜剩飯?年紀大了,連煮一頓飯都變困難了,更糟的事,常忘記爐子上在煮東西。

要解決農村絕大多數老人家吃三頓的困境,「社區共餐」刻不容緩,不管有沒有政府的支援,年青人跟著黃村長帶著志工向前衝。從試辨共餐,到「社區收費共餐」正式上路,參加人數多達六、七十人。每天七十人少煮一頓飯,一個月少煮2100頓,一年少煮25200頓,煮飯這件事是老人家生活上說不出的苦。


  不是純粹提供一餐的「共餐」,就是要參與共餐的長輩,走出家門,到食堂與大家見面相互問候談天,整個人會明顯變得更健康有活力,一天很快就過去,讓他們會期待明天的「共餐」時間。


  「支援陪伴」是這幾個青年對農村的想望與實踐的軟實力。挨家挨戶拜訪農村長輩取得信賴,陪他們在廟口樹下廟口聊天,引導他們民主式的開會表達意見形成共識;例如:村最需要改變的是啥咪代誌?要不要總動員大拚除?大家作伙吃飯好不好?……等等。阿公阿嬤們在公開場合連連說:「好加在,有這些少年『鬥相共』,真多謝 !」


  基金會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共同合作,由該協會的年青人在地蹲點長駐,雖沒有宏觀的「創生再生」願景,但有「支援陪伴」的軟實力,讓農村走在「共好共老」的路上。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參與心得】郭益成:村民開會討論,不只增進交流也改善生活品質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村民開會討論,
不只增進交流也改善生活品質


文/郭益成(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來到東勢龍潭村參與他們的開會過程,介紹到他們以前舉辦社區大掃除,調查村民們對於社區大掃除的滿意度,村民對於這活動滿意度很高,說明了社區大掃除改善環境品質大家有目共睹,之後又討論到社區垃圾處理問題,村民們一一提出他們平時倒垃圾時所遇到之難處,例如:夏天與冬天日落時間不同、垃圾車的時間與他們工作時間有衝突到、垃圾車開太快村民追不上、垃圾太重老人家抬不動、……等等問題,村民們並提出他們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討論的很熱絡,讓我了解到鄉村村民所遇到的問題,雖然那些問題對於某一部份的村民來說並沒有很重要,但對於另一部份的村民可能卻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大問題,所以我覺得村里的居民聚在一起開會討論是必要的,可以彼此討論他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並彼此互相提供意見,不只可以增進村民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參與心得】陳少軍:從「老死不相往來」到「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從「老死不相往來」到
「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

文/陳少軍(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當天晚上到場時,村民們已經開始了會議,內容主要有居民共餐與大掃除的成果分享以及追不上垃圾車的問題。

我認為居民共餐是一個聯繫左鄰右舍情感的好方式,有的人準備食物,有的人做場地布置,大家同心協力,最後一起享用一頓豐盛。從準備工作中以及用餐時的互動記錄,看得出他們對於自己能夠在活動中奉獻一己之力感到開心。而共餐活動的成果也反映在了社區大掃除上,頂著大太陽長時間清理著道路上的垃圾或水溝裡裡外外的雜草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每戶人家也都是把家裡大大小小都叫出來,為社區環境盡一份心力,居民們也表示很久沒看到村子裡同時有那麼多人聚集在一起,這一次大掃除也讓大家對這片土地更有認同感。

接著開始討論有的村民追不上垃圾車的問題,經過居民們討論後,認為起因大可分為兩項,一是垃圾車來的時間過早,此時家裡的青壯年、兒童通常都還在上班上課,家裡只剩下行動不便的老人,要他們提著一家的垃圾追垃圾車,體力上以及安全上都非常有疑慮,二是垃圾車經過的速度還挺快的,聽到聲音後就已經來不及了。居民們提出了幾種解決方法,像是子母車、丟垃圾輪班制…等等,也有居民對那些方法提出異議,像是子母車雖然可以隨時使用,只要清潔隊定時到子母車收垃圾,就可以解決追不到垃圾車的問題,但野生動物可能趁夜去翻垃圾,導致環境髒亂。最後由於時間因素,決定先以延後垃圾車抵達時間與要求駕駛放慢車速的方式處理問題,會議至此告一段落。

對自己身處的環境進行觀察、發掘問題、討論,而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讓人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從「老死不相往來」到「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的認同,原本死氣沉沉的村子也漸漸開始有了活力。

延伸閱讀: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參與心得】陳詩愇:會議讓大家對社區有向心力,管理社區不再只是村長的事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會議讓大家對社區有向心力,

管理社區不再只是村長的事


文/陳詩愇(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和社區有關的會議,平常在我家的社區都沒有這種會議。會議的主題大部分在討論垃圾車駕駛速度、社區大掃除和社區共餐。

我覺得每個主題都是為了社區的全部人好,而不是為特定人謀利,像是社區共餐,讓平常不出門的長輩能聚在一起,增進鄰里間的關係。社區大掃除前的會議大家都不太關心甚至完全不想參與,但實際舉辦時家家戶戶都有人出來盡一份心力,每張照片上都是滿滿的人,大家一起分工,村長也是走在最前面,做最好的示範。垃圾車駕駛速度是為了一些工作較晚回家的人和行動不方便的長輩討論的,有些人常常回家已經6-7點,明明時間還沒到但垃圾車已經走了,而行動不便的長輩走出門後也是來不及追上垃圾車。大家在討論問題時都有提出很多解決辦法,過程中有時會和旁邊的人意見分歧,發生吵架的畫面,但主持人都能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讓大家都能接受。

這種會議讓社區的人重新凝聚起來,讓大家對社區有向心力,讓管理社區不再只是村長的事,是大家的事。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王信元: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心得】劉嘉峻: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參與心得】永林玄: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參與心得】許皓宇: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參與心得】謝承峻:參與式預算讓社區更凝聚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參與心得】謝承峻:參與式預算讓社區更凝聚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編按:在虎尾科技大學江季翰老師的影響下,有幾位虎科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同學陸續好奇探訪龍潭村民主討論會,並在會後寫下參與心得。收到這些稿件,著實讓我們既興奮又感動。作為實踐工作者,真的很開心有越來越多人的人關心並願意瞭解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讓社區更凝聚


文/謝承峻(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一到現場就聽到居民們在討論有關是否該社區統一時間進行大掃除,且看起來成效良好,預計擴大舉辦。接著探討共餐所帶來的好處,除了增進社區凝聚力之外,也讓老人家能夠有地方群聚、聊天。然後是今天主要的議題,垃圾車路線及時間等問題,居民反映垃圾車來的時間,大多數都忙於其他事情而沒辦法來的及,以及老人家聽到聲音後由於行動不便而趕不上,有人提出子母車的方式,讓垃圾集中於一地讓住戶更方便,但這個提案馬上遭到反對,原因是不想讓自家門口成為子母車所在的地點,有人點出了垃圾車時間太早且太快經過,主持便拿出了前些日子他所記錄的垃圾車到達時間,居民們多數都同意時間太晚,因此打算先以提早垃圾車抵達時間為方案,嘗試過後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再討論更好的解決辦法。

  雖然參與式預算主要是讓平民百姓能夠共同決定經費的使用,但這次會議我看到更多的是社區的凝聚,讓平時各過各生活的大家,能夠透過這些機會聚在一起,並且加上多次的討論,使公共需求能討論的更完整,更仔細。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王信元: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心得】劉嘉峻: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參與心得】永林玄: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參與心得】許皓宇: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參與心得】許皓宇: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龍潭村民主討論會參與心得
#全文照登


編按:在虎尾科技大學江季翰老師的影響下,有幾位虎科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同學陸續好奇探訪龍潭村民主討論會,並在會後寫下參與心得。收到這些稿件,著實讓我們既興奮又感動。作為實踐工作者,真的很開心有越來越多人的人關心並願意瞭解參與式預算。

鄰里若能互助 相處應會更融洽!

文/許皓宇(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學生)



5/29號去了東勢鄉龍潭村幫忙會議紀錄,雖然全程都是台語談話,但多少還是聽得懂他們當天討論的事情,他們開村民會議是討論共餐、大掃除、倒垃圾的問題,那他們提出垃圾車來的時間不固定,有時提早有時遲到,讓家中可能還在外工作的來不及丟,導致堆積一段時間才丟,村民們就各自提出解決的方法與大家討論看看,那有人提出垃圾子車讓大家把垃圾集中等垃圾車來就可以直接載走。

會議結束後,雖然我們只是幫忙會議紀錄,但看到村民們很認真地在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案,讓我覺得他們是真的想為自己的村改善這問題,不禁內心感到欣慰,不像我家的公寓社區,開社區會議都沒什麼人參加,連地下室的磁磚爆裂了,想要開會討論修理費用該大家共同分擔還是自家的停車位磁磚爆裂就自行分擔也吵得沒有任何結果,所以直至現在都還沒修理。所以看到村民這麼熱忱討論都覺得我們社區的人也該學學他們,不要不甘我的事就不提出意見和幫忙,大家都是鄰居互相幫助也是應該的阿,這樣社區相處也很融洽吧。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心得】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參與心得】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參與心得】永林玄: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會參觀心得

村民凝聚共識 一同讓村莊更好

▲5/29 龍潭村東潭民主討論會(拍攝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文 / 永林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5/29當天到達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會議現場時,村民們已經準備開始會議,而今天討論的內容主要以垃圾車行進過快要如何解決,以及社區大掃除和社區共餐為主題。

會議現場準備了一個投影布幕撥放會議的投影片,居民們一起圍著投影布幕坐著,並且在會議過程中都會讓每個人有發言的機會,避免了討論變成了單向演講的情況,人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看見村民們試著講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時,社區共識就在其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討論的主題主要為解決垃圾車行進過快的問題,有些人因為年老而行動不方便,且家中的年輕人都紛紛出走到外發展,導致沒有人能夠幫助家中的年長者倒垃圾,到達倒垃圾的地點時垃圾車早就已經走了。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意見,雖然當中難免有意見分歧,但各個居民都是為了能讓村子進步而盡心盡力想出解決辦法,當中也有人願意幫助其他居民倒垃圾,提出互相幫忙的意見。漸漸地大家的向心力又慢慢的凝聚了起來。

經過這次的參與,我觀察到了龍潭村的居民各個都擁有自己的想法,正好可以透過這個會議分享出來,平時大家可能只是各過各的生活,見面相聚的時間多半也只是用來閒話家常,對於自己的村莊有哪些要改善的問題,也只會從個人的觀點去感受,無法形成一種長期且明確的共識。有個能夠將公共需求拿出來討論、思考的場所,不僅能有效的改善問題,更是能凝聚出一個真正的社區共識好機會。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參與心得】劉嘉峻: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龍潭村民主討論會參與心得
#全文照登


編按:在虎尾科技大學江季翰老師的影響下,有幾位虎科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同學陸續好奇探訪龍潭村民主討論會,並在會後寫下參與心得。收到這些稿件,著實讓我們既興奮又感動。作為實踐工作者,真的很開心有越來越多人的人關心並願意瞭解參與式預算。

民主討論拉近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圖文/劉嘉峻(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學生)


拍照時間: 2020/5/15、29

拍照地點:龍潭村

照片人物:熱於分享之村民

照片故事:
環保署統計每月平均每人會產生一公斤的垃圾,一個月就會有83萬公噸的垃圾,這足以證明了垃圾議題對於每個人而言實屬重要,今天很榮幸能夠跟當地居民一起參與他們的會議,討論的就是社區垃圾的處理方式,在當地多數居民以農為生,且皆不為垃圾車必經之地,每當垃圾車來時往往趕不及回來倒垃圾,即使把垃圾事先集中於某處易造成該處髒亂。在參與的過程中,協會積極地讓每位居民都能發表自己的想法,不論是老人還是外籍配偶在會議上人人平等,皆能暢所欲言,這種討論的方式可以讓居民了解到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其他人的想法,即使討論未必有結果,卻可以拉近社區間居民彼此的距離,是個很不錯的方式呢~





延伸閱讀:

【參與心得】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參與心得】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參與龍潭村民主討論會心得:

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文/王信元(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拍照時間: 2020/5/29下午19:35

拍照地點:東潭龍興宮

照片人物: 分享建議的阿婆

照片故事:在5/29晚上東潭龍興宮舉辦了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第三場分區會議,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村子的會議,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與這種為了解決村子內的問題,還有許多村民一起參與給予建議的會議。在這裡討論的是「垃圾車時間是否應該依農民的工作時間來做彈性調整」、「垃圾車開太快跟不上」、「老人家抬不動垃圾」或是「平時要上班沒有時間倒垃圾」等問題,也有許多村民提議可以將垃圾分區域集中一起處理,或是清潔人員可以下來幫忙,但是提議歸提議,還是要考慮到清潔人員們平常的辛苦,也不能完全照著村民的想法走,但是我認為這場會議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了解到村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困擾,並讓村長可以對問題加以處理,這次的會議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也讓我了解到也是有村子會這樣集結村民來解決問題的。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20171001掃戶心得

20171001掃戶心得
20171002理想社區掃戶_171005_0025.jpg
紀錄者:俊凱


挨家挨戶宣傳參與式預算?會有人願意聽嗎?


這個問題,自從開始準備掃戶宣傳,我們就經常被問、也經常自問。幸好,經過這幾天分頭掃戶,反覆嘗試後累積下來的經驗,證明了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適當地告訴居民「有一件關於咱社區的重要事情要來通知大家」,幾乎都會很和善地聽完我們的說明,有些熱心的居民甚至會主動告訴我們哪一戶沒人住、哪一戶適合白天拜訪之類的「在地眉角」。


為什麼「咱社區的代誌」會變成通關密語呢?事後想想,或許是因為,任何的詐騙,都一定是從「個人利害」出發來誘導受害者(推銷話術其實也是大同小異)。相比起來,我們從拜訪溝通的出發點就強調我們要談的是「社區公共事務」,對居民來說,感受就大大不同:既然是要談社區公共事務,就不太可能涉及居民私人的財務資訊(如果有辦法從社區公共事務硬ㄠ到「請你提供銀行帳戶」,幾乎等於自首「我就是詐騙集團」了吧);另一方面,在推動參與式預算的過程中,邀請居民一起討論社區公共事務時,都是從「一起設想如何解決問題」出發,而不是藉由交談引導居民進入更深的擔憂或勾起消費慾望。在居民眼中,「一起來討論、解決問題」和「你有個問題超嚴重的~所以你需要○○╳╳……」這兩種人的差異其實很明顯。

挨家挨戶宣傳參與式預算?會有人願意聽嗎?當然有。而且,我們深深感受到,「談論公共事務」所建立起來的信任感,比花言巧語有用太多了。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20171003掃戶心得

20171003掃戶心得
紀錄者:阿喵
今天終於把理想社區掃戶掃完了!剩下漢記公園市那一區,今天遇到前幾天認識的鄰長還是很熱情,請我坐下來喝飲料、吃鹽酥雞,讓我差點沒有辦法跑完,因為我坐在那裏不想走了哈哈,還好後來還是有理智,還是跑完了,我連有狗的幾戶都有塞信箱,超可怕的!怕狗的部分比怕人的部分更難克服,怕人就多接觸就好,怕狗吠不知從何克服起。

其實說要掃戶,好幾次也都想打退堂鼓,這的確是種磨練,今天社區裡熱情鄰長的一句話增強了我持續做下去的動力:「還好你們有來當面講,不然只是發單子,我完全不會想看,看了可能也不知道這個要幹嘛?為什麼要我參與?只是知道有這件事。」這其實就達到了掃戶的目的,雖然不是每位居民都如此,但我們逐戶拜訪是否對社區產生的一些些「擾動」呢?雖然影響看起來很微小,但就慢慢穩定前進吧!

20171002理想社區掃戶_171005_0029.jpg

20171002掃戶心得Part-2

20171002掃戶心得Part-2
紀錄者:卡丘
卡丘的掃戶志工心得文:卡丘與阿喵的吃吃之日
今天掃戶真的很好玩欸~遇到了很多熱情的人類們~一家烤肉萬家香,香到我的口水都滴下來了,心想著如果遇到有人在烤肉可能可以A到一串肉呢,結果被一群可愛的大叔盛情款待,被請吃了蝦蝦,香菸,還有啤酒,跟那群極外向的人講話真開心
我最愛湊熱鬧了!途中還遇到一個姐姐,他教我們一些他之前辦活動的知識,能遇到他真的很幸運,有個人能教我們可以怎麼做,其實非常令人感到安心。雖然路途中有遇到拒絕我們講話的人,我想對他來說是一個教育小孩的重要時機,讓我不小心回憶起小時候媽媽怎麼教我不要亂幫陌生人開門這件事,反而有種親切感。最後掃到一堆騎樓的家,有一堆人家裡養狗我好害怕,完全進入警戒狀態偷偷摸摸的,有點像可疑人士哈哈,最後返回的時候一群在外面坐著的人覺得我們很辛苦還準備椅子給我們坐,雖然腳一點都不酸,但是椅子都來了就坐下來聊天吧(還喝了人家的飲料)這些人真的都很幽默,今天過了一個很溫暖很有人情味的一天★


20171002理想社區掃戶_171005_0005.jpg

20171002掃戶心得Part-1

20171002掃戶心得Part-1
紀錄者:阿喵

今天邀到了一位我的高中同學來擔任掃戶志工,她的外號叫「卡丘」,是雲科大的學生,過去我們團隊主辦社會調查類型活動的時候,卡丘都有參與過,當時她就非常活潑的與群眾互動、不怕生。這次參與式預算也邀請她一起來,她對於社區陌生拜訪也非常有動力。
到了溪洲里之後,我們這次的進度是掃這個社區最長的一條巷弄,分配一個人走左邊、一個人掃右邊,卡丘就是輪流跟著我們其中一人跑,幫我們拍照,也在旁邊試著補充講解。
一開始前面幾戶反應普通,但卡丘無論大家反應是否熱烈,都很熱情的跟居民打招呼、道晚安,即使是被冷淡對待,或是被打槍,卡丘都不感覺尷尬,不像我們常常被打槍之後,就感覺退縮、被否定,這是卡丘身上最讓我們要好好學習的特質。

也因為卡丘的活潑親民,我們遇到幾戶居民都直接邀我們坐下來聊,還吃了烤肉,雖然聊一會兒,要走的時候居民還依依不捨,整個就是有候選人的架勢阿!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初次見面的居民對我們這麼熱情,而且我們很自然的就跟居民聊起來,我過去通常都是互動幾次之後,才會建立信任感,真是讓我印象深刻。我才真正體會到,要組織起來真的要出來討論前提是信任感,一切的公共討論都需要建立在信任感之上,而不是說我們單方面灌輸什麼,居民對我們、對其他鄰居有信任感,公共討論才可能慢慢萌芽。

20171002理想社區掃戶_171005_0003.jpg

20170930掃戶心得

20170930掃戶心得
紀錄者:阿喵

一走進社區,前一天拜訪過的阿婆剛好出來準備到垃圾,在路上遇到還主動認出我,真是開心!阿婆提醒我們,社區這個時候都會有人家門口走走,準備倒垃圾,很多人倒完垃圾就拉鐵門、準備休息了,要趁這個時間多拜訪幾個人阿!
今天把昨天沒有完成的進度繼續完成,也遇到了幾位滿熱情的居民。
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已經比較不怕,所以漸漸可以自然的互動了。熱情的居民也很多,第一戶拜訪的阿伯直接讓我們坐在客廳宣傳,讓我沒那麼緊張了。再多走幾戶之後,也遇到一位熱情的阿姨,她很認同參與式預算的概念,表示自己平時在紅十字會當志工,住在理想社區是因為要顧孫,也主動說他會幫我們跟他週遭的鄰居介紹這個活動,對於我們日後志工培訓也滿有興趣的,是個活潑幽默的阿姨,在我們走之前說有空可以來聊聊,來之前可以先連絡她一下。
我感覺這幾天比較像是練習,我也發現我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期待,總希望靠一次見面就讓人能信任我、並且有動力參加說明會,但是飯要一口一口吃,若我轉個念,不管此次拜訪狀況如何,只要能為日後他可能信任我、還有可能再找他們打下基礎,就覺得沒那麼害怕被打槍,一直以來很害怕被群眾打槍,除了我也習慣原子化的生活,覺得去打擾人很不好意思之外,我也很害怕失敗,且我認為群眾的反應就是我失敗的檢視表,所以之前掃戶常常把自己當業務,為跑而跑,而沒有真的想要跟他們建立關係,這點真的是比較可惜,其實跟群眾做朋友、把群眾當老師,一切是非常有趣的!


20171002理想社區掃戶_171005_0028.jpg

20170929掃戶心得Part-2

20170929掃戶心得Part-2
紀錄者:阿喵

晚上掃戶時,有幾戶是小朋友出來應門。其中一戶是一個看起來像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另一戶看起來好像更小一點,一個人坐在客廳寫作業,出來聽的時候也很認真。有一位阿姨是昨天掃戶就遇到過,今天經過她家門口才發現原來她認得我。
今天掃戶到一戶,出來應門的是一位阿伯,他的太太只有探頭出來看,沒有說話但是又很認真的跟我眼神交流,阿伯口音超重,聽起來是退休老榮民,老先生非常認真聽也時不時有回應,但是十句裡面我只聽得懂一兩句,真不是一般的聽不懂!那種聽不懂是同一句話他重說多次,我還是幾乎都聽不懂的狀況,還好,最後一句我有聽懂他說:「好的,反正要咱去聽說明會就可以了吧?」我趕緊點點頭(是聽得最完整的一句話!)跟他道謝之後,覺得雖然當下解釋的時候很緊張,但真是太有趣了!很友善的跟我打招呼,讓我覺得很驚喜,是不是有什麼方式可以讓這些表達條件匱乏的群體也參與民主討論呢?這真的讓我很好奇。
其實,能否參與公共事務的關鍵是動力,只要有動力,其實根本不需要分能力、年齡的,隨時開始進行都不嫌早、也不嫌晚!


0930喵-2.jpg

20170929掃戶心得 Part-1

20170929掃戶心得 Part-1
紀錄者:阿喵

雖然過去有掃戶的經驗,但是真的還是需要一點心理建設,而且剛好一開始就被前面幾戶打槍,如果居民剛好在門外活動的話,上前去攀談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一旦遇到要按電鈴的住戶,還是會需要幾秒鐘的心理喊話:「知恥是勇,那無恥就是超勇!我超勇!」但後面幾戶就不需要這種心理建設了。跑了滿多戶的,有滿多人開門的,有些不願意開門的也會塞傳單。
下午掃了一戶跟一位阿婆聊超久,雖然他一直說聽不懂,但還是要我拉凳子坐著跟他聊,其實解釋幾次阿婆還是可以掌握理解,只是阿婆因膝蓋退化開刀,腳不能負荷走太遠,通常只在家門口走走,聽到要去說明會,就覺得不方便。
雖然阿婆一直跟我表示:「你們去找里長來廣播就好」,但其實若我們真的只有找里長、未接觸居民,社區中有許多民主參與條件匱乏群體,我們就無法接觸到,例如這個阿婆不識字、只會聽台語、腳又不方便,但是她依然對社區還是有各種觀察,她的想法與其他人同等重要。

「個人」雖不能代表社區集體,但集體不可能沒有這些「個人」,若我們想要達成公共需求的討論,就不能繞開這些人,每種群體都很重要,所以要怎麼讓像阿婆一樣的群體得到更友善的民主參與條件,就十分重要。即使這樣的人無法參與說明會,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掃戶、問卷調查等面對面討論的方式,獲取她的知識、吸收她的觀點、並發展她更多的想法,掃戶不僅僅是宣傳動員,而是試圖弭平每個人民主參與條件的差距。


0930謙-4.jpg

【溪洲里社區宣傳】序:為什麼要掃戶呢?

【溪洲里社區宣傳】序:為什麼要掃戶呢?

紀錄者:阿喵

我們從啟動記者會當天(9/29)晚上就開始進行掃戶拜訪,這兩天先開始發第一波刊物、為說明會作宣傳,畢竟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無論是誰都還是會怕,要多接觸過幾次才能夠建立信任感,這樣的掃戶拜訪要少量多餐一點。
連續跑了兩天(大概都跑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進度有點慢,其實可以白天晚上都掃,白天晚上各有不同的人群出沒。
很多居民、朋友都會詢問「你們為什麼要一戶一戶拜訪呢?」掃戶聽起來很擾民,不是交給里長廣播就好了嗎?當然要里長通知對居民來說才會有公信力,所以一定需要里長的支持,只是除此以外,逐戶拜訪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需要確實掌握居民理解之狀態,由於我們其實不理解居民的狀態,若我們希望居民要來參與,需要的條件並不只有單向宣傳即可,透過當面拜訪才可能溝通,有溝通才能夠增進雙方的認識,才可能建立信任感、並進一步提升大家參與的動力,這是另一種思維的宣傳動員,雖然一開始效果可能會不盡理想,但透過嘗試、修正才能朝向目標前進。

0930喵-1.jpg

咱如何作伙追思社區已故長者?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作伙運動 咱如何作伙追思社區已故長者? 圖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日前,我們咱敬愛的一位龍潭村長者享頤壽過世,我們為了懷念他、向他學習,好好地感念他,作伙辦了一場追思會,希望能透過這個追思會回顧咱社區長輩的一生,並總結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