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由於持續實踐參與式預算,龍潭村今年五月舉辦了三場民主討論會,邀請村民共同討論村內公共事務,也向村民們分享前一階段進行挨家逐戶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而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會議時,虎尾科技大學的江季翰老師特別鼓勵他的學生們前來龍潭村參與觀摩。雖然這趟觀摩純屬額外的見聞學習,並不影響同學們的上課成績,但仍有八位同學在觀摩後真誠地寫下他們的心得和收穫與我們分享。由於深受感動,也在此分享這八位同學的參與心得。
從「老死不相往來」到
「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
文/陳少軍(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當天晚上到場時,村民們已經開始了會議,內容主要有居民共餐與大掃除的成果分享以及追不上垃圾車的問題。
我認為居民共餐是一個聯繫左鄰右舍情感的好方式,有的人準備食物,有的人做場地布置,大家同心協力,最後一起享用一頓豐盛。從準備工作中以及用餐時的互動記錄,看得出他們對於自己能夠在活動中奉獻一己之力感到開心。而共餐活動的成果也反映在了社區大掃除上,頂著大太陽長時間清理著道路上的垃圾或水溝裡裡外外的雜草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每戶人家也都是把家裡大大小小都叫出來,為社區環境盡一份心力,居民們也表示很久沒看到村子裡同時有那麼多人聚集在一起,這一次大掃除也讓大家對這片土地更有認同感。
接著開始討論有的村民追不上垃圾車的問題,經過居民們討論後,認為起因大可分為兩項,一是垃圾車來的時間過早,此時家裡的青壯年、兒童通常都還在上班上課,家裡只剩下行動不便的老人,要他們提著一家的垃圾追垃圾車,體力上以及安全上都非常有疑慮,二是垃圾車經過的速度還挺快的,聽到聲音後就已經來不及了。居民們提出了幾種解決方法,像是子母車、丟垃圾輪班制…等等,也有居民對那些方法提出異議,像是子母車雖然可以隨時使用,只要清潔隊定時到子母車收垃圾,就可以解決追不到垃圾車的問題,但野生動物可能趁夜去翻垃圾,導致環境髒亂。最後由於時間因素,決定先以延後垃圾車抵達時間與要求駕駛放慢車速的方式處理問題,會議至此告一段落。
對自己身處的環境進行觀察、發掘問題、討論,而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讓人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從「老死不相往來」到「我們是村裡的一份子」的認同,原本死氣沉沉的村子也漸漸開始有了活力。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