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麻園社區理事長親身證實交工九大好處(上)

麻園社區理事長親身證實交工九大好處(上)

台灣農業正面臨迫切危機,所幸,本會進行田間訪調後發現,倘若能讓「原子化」小農「復興交工(放伴)」,重建互助合作之生產關係,不僅可以初步解決農民困境,還能作為解決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

日前,我們透過電台訪問了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協會林坤鈴理事長,他用親身正在實踐放伴的經驗,告訴大家:放伴的好處遠超乎想像,除了省工省錢,還能多賺錢、更輕鬆,生活更加有保障!「至少」有九大好處,摘錄重點如下:

(線上收聽:姊妹電台FM105.7訪問林坤鈴理事長,

談「新時代放伴,同款是省錢又省工」)

【基本狀況】

林理事長目前最主要種植柳丁(夫婦二人種5分地),每年採收期固定和他的堂弟(一人種一甲四分地)及堂妹(夫婦二人種一甲四分地)等人放伴採收。林理事長強調,雖然他們彼此的種植面積以及能夠放伴的人力都不同,但由於放伴比起單打獨鬥實在強太多了,所以不會去計較枝枝節節的差異,而且,只有越是不計較,才越能體會放伴的好處!

具體上有哪些好處?大致區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不只省工錢,還能多賺錢】

  • 好處1:解決缺工問題,減少雇工成本!

因為柳丁的最佳採收期是在冬至的前後七天,如果能趕在這14天內採收完成,則柳丁至少能多放20天。於是每個柳丁農都同時需要非常大量的工人,加上農村人口老化與外流,導致缺工問題尤其嚴重,有錢也未必請得到工人!

因此,倘若農友之間能夠放伴,則大幅解決缺工問題,且近年來工資越來越貴,一天至少1300元起跳,每多一位放伴的人力,每天就能省下1300元。以林理事長為例,他們這三戶每年採收期因為放伴,保守估計,總共「至少」省下三、四萬元的工資,至少能買兩台一般家用雙門變頻冰箱(註)

  • 好處2:放伴不計較工時,省加班費!

受雇工人一天最多工作八小時,超過就要再算加班費,但是放伴不會計較工時,收工前還剩多少工作,也會趕在天黑以前,一鼓作氣加緊趕工,為彼此省下極為可觀的加班費!

  • 好處3:免錢的相伴工更專業,幫你多賺錢!

即便能夠請得到工人,但受雇者大多都是外地人,而且不具備採收柳丁的專業技能,勞動品質參差不齊。經常遇到有工人把蒂頭留得太長,就會刺傷別的柳丁,或是丟柳丁時太過粗魯,都會導致賣相和售價大打折扣!

但是「相伴工(放伴者)」彼此大多都是專業柳丁農,會主動為彼此的採收品質把關,反而能幫彼此多賺錢!

註:採收期,林理事長的五分地因放伴而省下3人各1天的工資,而他的堂弟和堂妹各有一甲四分地,也因放伴而分別省下3~4人各3~5天的工資,以每天每人1千3百元計算,保守估計,總共「至少」省下三、四萬元的工資。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復興交工,邁向生活互助的第一步!(九)

 復興交工,邁向生活互助的第一步!(九)

 

 

原子化小農因無法免於賣價受盤商控制、獨自面對災損、各自選種農作物所致之供需失衡,必定收入少。這幾乎是每個原子化小農共同面臨的勞苦心境,無論是在農業生產或日常生活上,無一時刻能免於「獨力」、「獨用」、「獨責」、「獨擔」、「獨受」之五獨現狀:為預防病蟲害、提高產量,只能更加依賴且各自花費更高的成本選購農資材;農忙時,無法獨自擔負大量的農務工作,也只能花錢僱工完成;扣除成本後賺來的微薄收益,必須用來支付日益昂貴的各式生活用品、必須獨自承受生活上會遭遇的各式大小矛盾(例如:因獨食所造成的營養不均、老農就醫不便等)。因五獨所造成的經濟壓力與身心束縛,又使得農民更加離不開以商品化解決日常所需的原子化生活,每個原子化小農忙著單打獨鬥,彼此之間更不可能發展互助,惡性循環。

 

組織/復興交工,能逐漸打破此惡性循環,當農民之生活品質獲得改善,即能一步步終結五獨現狀:各原子化小農為有效提高產量,而共享耕作資訊與技術;為提高收益,而集體合作向盤商議價;為減輕生活重擔,而彼此緊密互助。

 

合作過程,當然免不了面臨意見不同所致之衝突或紛爭,但因為彼此越來越清楚,唯有將矛盾講開、繼續合作,才能為自己帶來更好的生活,因而願意繼續保持日常民主討論:民主討論決定交工次序,確保每個農民都能因交工而節省勞動時間與成本;針對交工過程所面臨的矛盾逐一討論,細細了解他人所提出不同意見之緣由,以一次次取得共識。在此番過程中,必定強化彼此的信任度,使人人關係越趨緊密。

 

在此基礎下,除了有效解決各原子化小農所必定面臨之生產成本日益升高、孤苦勞動等困境,更利於發展生活互助。因彼此關係越趨緊密,熟知彼此生活困境,願意共同解決、共渡難關。如此一來,生活所遭遇之矛盾不再只是個人的事,而是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起面對、想方設法共同解決的事,例如:發展共餐、一起運動健身、推動社區交通車、家電維修站、農務資訊交流站、資源回收站、健康保健站等等,共商討社區需求以解決生活大小難題。

 

此願景並非一蹴可幾,卻也並非純為空泛之理想,過去農村日常之割稻仔飯,即為農民彼此互助、共同生活的最佳體現!因為交工,更有效率且更輕鬆地完成農務工作;因為一起共餐、生活互助關係更為穩定,又因此更加穩健交工關係之發展。當人人的生活獲得明顯改善,越來越多人因彼此互助而受益,交工團成員必能逐步擴增,進而使生活互助之效益與範圍更增!

 

延伸閱讀: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原子化小農結構必使多數埤塘死亡!

 #農業

原子化小農結構必使多數埤塘死亡!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今年5月11日,時力黨主席陳椒華質詢陳吉仲主委:「希望陳主委不是讓埤塘死亡的農委會主委,在嘉義縣或許多地區,有洗蛋廠多年來把洗蛋廢水直接排入溝渠,流到埤塘造成埤塘優養化,而政府公部門竟坐視不管,可能埤塘優養化死亡後還可種電賣電圖利,然後農民無水可用後抽地下水灌溉,再惡化地層下陷......。」這個案例,突顯出埤塘遭非法污染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嘉義,桃園亦然,更準確地說全台皆然。筆者為桃園人,猶記幼時桃園埤塘遍布,接近萬口,有千塘之縣美名,以前還可划船、戲水、游泳,人與水相親,然現時因各種外力入侵不到三千口,且也遭水泥化、優氧化(排放畜牧廢水等),時常發出惡臭,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甚有甚者將埤塘直接填平蓋商業大樓、學校等。


此時問題便來了,埤塘何以被外力侵入而優養化?筆者也不諱言,就直接開門見山了──乃根源於原子化小農而無人日常管理維護,也無力防衛外力侵入。


所謂原子化小農,即小農間各自經營、各自營生,彼此少互動交流,特別是在勞動生產關係上,由於在銷售上處於競爭關係,更是各自藏私、不願多分享農務經驗/技術,因此,小農間的人際矛盾不可能少,無法日常民主討論怎麼管理維護埤塘,也無法凝聚起足夠強大的政治力量防衛外力入侵,這就給了外力(包含資本)入侵埤塘很好的土壤。


但面臨此一情景,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


非也,當小農組織起來,就有希望對抗外力入侵,具體來說,以常遭外力入侵的埤塘,多為農地,且多位於農村(至少是郊區),此時便可先以村里為範圍,組織起農業生產合作社,就能透過日常民主討論/集體統一經營、緊密生活/生產關係的互助,凝聚起一批具有高度向心力的社員,形成有效防衛外力侵入埤塘並興修埤塘之政治力量,始有日常管理、維護、善用埤塘之民主集體力量,始能保育地下水源,進而,共同發展雨水貯存設施,一者避免豪雨水災,二者,於乾旱時,用於灌溉。


甚至社區居民可在此基礎上,進而發展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豈不一舉多得?此時,過去居民與埤塘共創的美好回憶,與埤塘過去的滯洪、養魚、戲水、划船、垂釣......等功能將一一重現!


(全文完)

延伸閱讀: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放伴」真能讓農民多賺錢且更輕鬆嗎?

🧨「放伴」真能讓農民多賺錢且更輕鬆嗎?🧨

🎙來賓:林坤鈴(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主持人:小衛


「放伴」是指互不計較的互助合作。常有人問:「今天你來幫我三分地,明天我去幫你五分地,時間不就相互抵銷,有比較划算嗎?而且公平嗎?」

請聽林坤鈴理事長娓娓道來,講起了過去農村如何凡事不分你我,整個庄頭團結合作的精彩盛況!果然,團結力量大!以前菸葉種植(點菸栽仔)的工序非常複雜,如果是一群人相互放伴,三天就能搞定一甲地;但倘若花錢聘雇5、6個工人,至少也要七、八天,而且枯枝率極高!而如果完全只靠自己一人,一整天也無法搞定一分地!

他還肯定地說,就是要互不計較才能體會放伴的威力與好處!互不拿錢的,反而做得比花錢雇工的人更認真、負責、有效率!此外,不只農業生產,就連蓋房子、生病住院等生活大小事,通通都放伴!故事精彩連連,敬請收聽!


🎙點此線上收聽:

第一段:

https://youtu.be/WADDYinUMRM

第二段:

https://youtu.be/M0fEWsmRTbI

第三段:

https://youtu.be/h8gIIaTNMJs

第四段:

https://youtu.be/CTRFHiOv8Ic


復興交工,使技術交流頻繁而精進!(八)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復興交工,使技術交流頻繁而精進!(八)

 

 

無論是初踏入農業的青農,或是退休後返鄉、又或者為了照顧年邁長輩而返鄉的「高齡新農」,談起農業技術的交流與學習,許多人都會感嘆「種田的事情眉眉角角一大堆,但很少有人願意認真教,遇到問題往往只能去問農藥行」。然而原因真是「沒人願意認真教」嗎?其實,這項困境肇源於長期的原子化狀態,而解方就在於透過復興交工來重建互助勞動關係。

 

台灣人長期以「農業技術傲視國際」而自豪,但農民之間卻罕有技術交流,原因在於,台灣農民長期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再加上為了爭取讓自己的農產品賣得好價錢,較勁競爭之心理關係普遍存在於農民之間、乃至於耕作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也因此,農民往往將自己的經驗技術視為私產、視為生財能力與競爭籌碼,自然不願拿出自己的經驗技術來和其他農民進行日常化的技術交流,甚至因競爭攀比而逐漸交惡,導致各自侷限於自身之有限經驗、陷入封閉而束縛了農事技術持續精進的腳步。綜言之,農民之間缺乏技術交流與學習管道,正是源於農民原子化(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ety)和農產品商品化之交互作用。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約三成,亟需發展穩健自主的本土農業。而從整體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倘若農民繼續維持原子化狀態而致長期缺乏技術交流與相互學習,不僅將加深農業新人們求助無門的困境與挫敗感,更讓許多資深農民的經驗精華難以傳承,同時也必然造成部份農民囿於自身的有限經驗、敝帚自珍而不自知。因此,要讓農民能夠彼此交流、相互精進、邁向共好,首先必須變革長期以來單打獨鬥的原子化狀態。

 

當農民組織交工團、發展出頻繁且持恆的互助勞動關係,首先將促使農民們針對勞動時程、勞動方式、如何共同降低勞動負擔與時間成本等問題進行民主討論,以實現「提高勞動效率、縮減勞動時數與雇工成本」的共同利益。經由這些討論,參與交工之農民將頻繁地跨出自家田地的經驗框架,交流彼此的耕作方法與經驗,且透過合作勞動反覆進行嘗試與驗證、找出真正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如此一來,不僅使農民通過交工而建立起交流經驗學習技術的可靠管道,初步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原子化狀態,也將因打破原子化狀態而使農民之間的交流頻繁、更能夠迅速精進,為台灣農業培養出更厚實的軟實力。

 

延伸閱讀: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推動立法禁止農地種電,可行嗎?

 #農業

推動立法禁止農地種電,可行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嘉以南,不少光電業者打著老農退休方案之名,上門推銷,使得「假農電共生・真棄農種電」案件時有所聞。不少專家學者呼籲應比照日本,以法規嚴格規範農地種電,始能真正保護台灣僅存適種農地。但以立法禁止農地種電作為保全農地的手段,可行嗎?


  越來越普遍的農地種電,究其根本原因,係因「原子化小農」的生產模式所致,也就是「各自經營、各自勞動、土地零細、相互競爭」。如此,必不可能免於盤剝、災損與供需失衡所致之「敗市」,致使得原子化小農的務農收益少又不穩定,經常賠本;也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發展機械化,使得勞動強度之高堪比營造業工人。當務農又苦又累又無法養家,老農或其繼承人,當然不可能抵抗轉種光電的糖衣砲彈。今天防堵了光電,明天也可能會被移作工廠、豪華農舍、工廠、民宿、廢棄物掩埋場......豈可能樣樣都立特別法防堵?不面對與解決此一根源,無年輕人願意務農,又如何可能保全農地?


  其次,要通過立法,必須有強大的社會力作為後盾。台灣既不像美國農企,有雄厚財力為後盾,也不似歐洲農民組成大型農業生產合作社,選票實力足以撼動選區議員,台灣原子化小農彼此間不僅相互疏離又相互競爭,絕不可能凝聚為強大之政治力量,以迫使立法院通過農地種電之禁令。


  即便僥倖立法成功,在從農人口必然青黃不接下,大批的農地即將隨著老農的離農而遭遇棄耕或閒置。此情此景,更無益於台灣糧食安全,發展永續農業。


  因此,唯有將原子化小農逐步組織成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通過民主凝聚有效將人力、智慧、經驗運用起來,當收入隨著合作社的壯大不斷增長,始有能力發展機械化、科學化種植,使得生產效益大幅提升。一但翻轉了從農的貧孤苦命運,就必引大量的城市人口反流從農,如此,農地怎可能種電?


  那麼,這樣的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要如何組建起來?第一步需以復興農業交工(放伴)作為基礎,逐步將長期處於疏離、隔閡,甚至相互競爭狀態的原子化小農,通過合作轉化為彼此熟悉、來往緊密、能互助、互利的夥伴關係,方可能進一步組建以農地、農機入股,相依互存的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


(全文完)

延伸閱讀: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翻轉務農窮苦命,從交工起步!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翻轉務農窮苦命,從交工起步!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圖說:一位八十多歲的筍農正利用筍刀剷筍,由於筍子有韌性,

因此這個動作必須用很大的力氣加上巧勁,才能採下賣相良好的竹筍。


  都說需求創造消費,但最弔詭的事情,就是明明每個人都需要靠吃維生,但生產農作物的農民,都維持著不合理的窮困;都說流汗耕耘必歡呼收割,但最弔詭的事情,就是辛勤生產農作物的農民,最終往往只收割了那「苦」字。究竟農民為何而窮?因何而苦?若不具體分析,說不定連他們自己都要屈服於那根本不科學的宿命論,更遑論找到安適生活的解方了!

  當然,沒有人不需要吃農作物,就算是充滿化工添加物的零食餅乾也需以農作物作為加工的基礎,所以若沒有農民負責生產,人類就會立刻陷入饑餓危機,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就在辛勤耕種收成後,原子化小農缺乏倉儲條件無法待價而沽,也缺乏與消費者的直售管道,最終都不得不面對從盤商到零售之重重盤剝,加上常態性滯銷,或者再加上三不五時的災損(隨著氣候變異,連災損也日趨常態化),這些必然導致農民收入短少而「窮」。

  再者,基於務農必然收入短少,就沒有條件組建農業生力軍,而老農在體力漸趨衰弱的情況下,仍舊必須獨自承擔田間的孤苦勞動,辛苦回家後,最多只有另一個年老體衰的老伴在家等門,老農們雖然感嘆兒女不能在身旁承歡膝下,卻又慶幸兒女離鄉不選擇務農,原子化小農用身體的負擔和內心的沉重,不斷交織出農民必然「苦」的畫面。

  其實,不管是生產所致之「苦」或者銷售所致之「窮」,都與原子化相伴相生,想要終結原子化小農之窮苦,也唯有擺脫原子化狀態,而「交工」就是最容易試行的第一步。隨著交工發展起來,就能因為人力增加而提升田間勞動效率,也比較不會產生孤苦感受;隨著交工茁壯起來,就有條件另覓銷售通路,或至少有跟盤商議價的條件基礎。

  以上是論述在生產與銷售兩方面,交工可以立即讓農民有感的好處,此外,長期的交工關係,也使得人際關係更加熱絡,累積彼此的情感與信任到一定程度時,互助關係就會從農事延伸到生活層面。交工起步當然不簡單,但想翻轉務農窮苦命,想要打造鄰里間的生活互助關係,還是須從交工起步!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放伴,真的能讓農民「輕可、多賺」!——龍潭村首次《放伴分享會》後記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放伴,真的能讓農民「輕可、多賺」!

——龍潭村首次《放伴分享會》後記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放伴(交工),原為農村共同體時代之傳統,因資本主義商品化而終結,將生產日常互助之農村共同體解離為土地零細、各自經營、各自勞動、相互競爭之原子化小農,此即今時農業危機、務農後繼無人之根源,然而,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蹲點農村之青年工作者卻欣喜發現,為了克服原子化小農不可免之產銷困境,農友們自發地重踐放伴傳統,便於5月21日舉辦了首場放伴分享會,以向未放伴之農友推廣。

 

 

在會議中,我們邀請到在地農友丁大哥、許大哥和黃大哥三位來分享他們在困境中摸索出來的解方:放伴——也就是在田間勞動需要人力協助時,到彼此的田裡進行無償互助勞動。對兩位農友來說,「放伴」不僅帶來省時、省力、省工錢等好處,也讓他們能以更輕鬆的身心狀態投入農事、在勞動過程中更有餘裕交流彼此對農作物狀態的觀察與技術心得。

 

接著,三位嘗試實踐放伴的農友們也分別介紹了自身「為何願意組成放伴、維持放伴」的過程與想法,讓這次的分享會產生許多精彩的交流。

 

在農友們分享交流經驗後,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進一步公布了一項關於放伴的統計結果:自三月初丁大哥播種玉米起,我們每日紀錄他當天的田間勞動項目、勞動時數與成本支出,如今結算發現,由於放伴,讓丁大哥在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中,省下逾10000元的成本;同時,單就噴藥這項勞動項目來看,相較於獨自揹藥桶噴藥,放伴也為丁大哥省下了約30小時的勞動時間!

 

★因為放伴,可以合作使用「一人無法操作」的設備工具

 

★因為放伴,省下的雇工成本就等同於多賺

 

★因為放伴,大幅縮短在田裡勞動的時間

 

★因為放伴,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交流討論

 

 

綜言之,放伴,就是讓農民「輕可、多賺」!

 

接續著這份「田間勞動時數與成本紀錄」的統計結果,大家開始討論起推廣放伴、擴大成員的想法,而在討論過程中,與會農友們也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顧慮,例如:

1・如何降低田地面積大小、工作速度不同這些差異造成的影響?

2・如何降低人與人之間的計較?

3・如何讓放伴的成員能更順利互相溝通?

 

同時,除了討論「有哪些顧慮」之外,大家也初步討論出一些值得嘗試的解決方式,例如:

1.用時間來放伴,不要用面積來算,比較公平。

2.為了意見溝通順利,初期的成員可以少一點,先培養好默契,然後再慢慢邀人加入。

3.從小隊開始,經過持續討論磨合,需要比較多人力的時候,就可以再促進小隊彼此之間的合作。

4.可以先從原本就比較熟識的「朋友伴」開始嘗試放伴,或邀請他們加入。

 

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與會的農友們在這場難得的討論交流中顯得欲罷不能;另一方面,為了持續推廣放伴、招募農友加入,也一定需要繼續邀請村裡的其他鄉親朋友參與討論,所以,大家在會議結束前相約,接下來要作伙保持討論、邀請更多鄉親作伙來參加,讓更多人重新了解放伴的好處、願意一起嘗試!

 

延伸閱讀:

重建農業交工(放伴),是突破台灣三農危機之關鍵跨步(一)

雇工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二)

復興交工,以免於僱工勞動品質不穩定的困境(三)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孤苦勞動壞處多 交工能成為初步解方?(五)

組織交工團之省成本,何止雇工支出!(六)

組織交工團就不再任由盤商定價!(七)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龍潭村民也是「全能住宅改造王」!

 龍潭村民也是「全能住宅改造王」!

影片分享:「龍潭村寮仔教室-村民群策群力修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2ft2FwqZo

這裡是龍潭村參與式預算工作室後院,尚未整修前的樣貌,我們也曾懷疑:「此地作為未來識字班及村民運動課程的場地是否合適?」、「以現有的資源條件,我們是否可以整修得好?」、「若無法將環境整理好,還會有人想來嗎?」、「若邀請村民一起整修,大家有空嗎?」內心的不確定接連而生,所幸這段時間的修整歷程,再次證明了群策群力果真是「力大無窮」!

回想最初,除了後院本身需要整修之外,週邊的環境其實也不利於年長者行走,積了厚厚一層竹葉不說,底下更有不少樹木的浮根,對許多長輩來說有行走上的安全疑慮,這是來到後院的長者經常關心的問題。但長者們不但沒有因此退卻,反倒開始自發整理,整理修繕時,越來越多人到此聚集,不斷親近這個空間之後,也因實地感受到哪些不便之處,提出需求意見,眾人共思解方,帶上自己手邊現有的工具或材料,一起進行修繕!回顧整段歷程,可比日本綜藝台的「全能住宅改造王」還精彩!

有人整理後院內的廢棄物,有人清掃竹葉,當掃出了一條清晰可見之路時,眾人滿心歡喜!接著,有人開始挖除小徑上的頑劣樹根,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這條被掃出來的小徑與踏進後院寮仔之間,有個不小的落差,有人載來水泥,加上不少村民都是資深水泥師傅,很快地,補強後院本體已鏽蝕的柱子,同時也用水泥做了個小階梯。

使用一段時間後,又發現這個階梯對某些年長者而言,要跨過的檻還是稍嫌高了些,加上周圍沒有可以施力攙扶的東西,因而又加釘了欄杆及木板舖面以減緩高低差、增加安全性。後來又因眾人常於空閒時來到後院相聚,送來一組沙發、經絡推拿床等。

接著,比較大的難題就是後院屋頂破洞,以至於平時無法阻擋落葉及雨水,清掃總趕不上髒亂的速度,加上彼時漸漸接近冬天,為了抵擋冷冽強勁的海風,有人提供曬花生淘汰掉的長型帆布,將後院四周圍包起來,也將寮仔屋頂上方的樹木進行修剪並蓋上帆布,簡易防水工程經過今年梅雨期測試,效果還真不錯!

雖然,目前後院寮仔還不甚完善,但這次的經驗也點醒我們,過往不少社區營造的美意最後常因缺乏眾人討論、參與,最終淪為乏人使用之設施,著實可惜!而群策群力修繕之路,初期看似緩步,但途中風景與共同欲前往之目的地,因著一起結伴走在這趟齊心共力修繕旅途上的大家,而越來越豐富多彩且清晰。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環節無不是建立在村民的討論與實踐之上,一點一滴集結村民智慧與心力,讓這個空間更顯得意義非凡,相信這裡一定能越來越滿足每個村民的使用需求;而對於聽聞此段故事的朋友,想必也能被龍潭村民不分你我的參與動力所打動!


影片分享:「龍潭村寮仔教室-村民群策群力修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2ft2FwqZo


後院寮仔目前尚有許多需改進之處,長久來說,需要修繕得更穩固安全,我們在「一起夢想」這個公益平台發起了募款,敬邀各路先進朋友一起來支持、幫忙轉貼分享:https://lihi1.com/oGs92


麻園道路工程重大進展—— 恭喜咱的民主團結有成果!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雲林縣古坑鄉

#參與式預算

麻園道路工程重大進展——

恭喜咱的民主團結有成果!

編按:本文為古坑鄉麻園村參與式預算之進展報導,也是發給村民的文宣,跟各位讀者分享。

※因為鄉親民主團結,咱成功爭取143萬修路經費

各位麻園鄉親,去年,咱透過多次的庄頭會議,民主討論村內交通與環境問題後達成高度共識,並由村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向有關單位積極爭取,終於讓多年以來的交通問題有了重大突破:公所與縣府因此派員現勘,與居民當面溝通協商,並已陸續新設多項交通設施,而且今年度還通過了兩筆總計143萬的路面改善工程!這些進展都是咱鄉親民主團結、作伙實踐「自己道路自己救」,才有的民主成果!

※針對多年無解的交通問題,鄉親踴躍民主討論

過去多年來,麻園村因道路狹窄、年久失修、路樹路草雜亂、視線障礙多、交通設施嚴重不足、車速過快等問題,隨時危及居民的生命與財產!但是,儘管歷屆村長多次向政府反應,總是得到「經費不足」「此路堪用」等回覆,或者,政府在並未與居民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單方面施做道路工程,最終仍無法符合居民真正需求,造成居民怨聲載道又無可奈何。

去年,在劉義岳村長及林坤鈴理事長的大力支持下,由《麻園社區發展協會》與《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工作室》、《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合作,首先於中洲仔、新庄仔、溪洲仔等三聚落試辦「第一期麻園村參與式預算」,由社區義工反覆進行挨家逐戶訪談後得知:「交通與環境問題」是咱鄉親最關心在意的公共需求之一,尤其是新庄仔,道路特別窄,但車多又快,情況最為嚴重!

好家在,因為社區義工不斷和大家訪談、討論、互相鼓勵,新庄仔居民在去年9月17日成功召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庄頭會議」,在地居民出席率高達95%,所有參與者輪流針對交通與環境問題,踴躍發表意見!

兩天後,居民還踴躍作伙「巡庄頭」,沿路討論每一個路段的交通與環境問題,過程中雖然不斷出現意見衝突,但這才是真正的民主討論,大家也因此達成13項具體而明確的共識。

※鄉親先有民主共識,問題才能順利改善

其中,新庄仔居民能夠自己做的部分,不依賴政府,自主發動史上頭一遭的庄頭大掃除,還成立了環保志工分隊,民主推派分隊幹部,從此以後,固定每兩個月至少舉辦一次「庄頭會議」與「庄頭大掃除」,由居民合力分批清除道路障礙!

其它方案,在村長、理事長向公所、縣府積極爭取後,相關人員也到場現勘、與居民當面溝通協商,因為居民已經事先達成高度共識,因此大幅提升行政溝通效率!後來,也已經陸續新設多項交通設施,唯獨路面整修問題,仍因經費不足而被擱置。

今年,在村長與理事長的持續爭取下,終於由鄉代會主席鄭和義提案,通過總計143萬的兩筆路面改善工程!這些道路工程的重大進展,完全都是咱鄉親民主團結、作伙實踐「自己道路自己救」,才有的民主成果!

※需要鄉親繼續參與,共創社區民主自治典範

接下來,更加需要咱大家繼續參與相關討論與施工,要求政府在工程發包前,必須與咱在地居民再次溝通協商,將咱的需求和協商共識,明確寫入工程設計裡面,並由咱在地居民來協助政府,關心工程施工、敦促得標廠商一定要落實工程合約,才能確保這兩筆難得的經費,可以換來咱真正需要的道路品質。

衷心期盼這項工程能夠樹立民主典範,開創台灣道路工程社區民主自治之先河!讓鄉代會主席與政府的一番好意,真正滿足鄉親需求,不僅讓在地居民強烈有感,更加要讓所有鄉民與縣民刮目相看!

(全文完)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 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作伙運動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 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把握春節假期,終於有機會認識到長期旅外之村民朋友 過去每逢農曆春節,敝協會在東勢龍潭村的駐村伙伴們也和大家一樣返家過年,但今年,我們做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