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生活上放伴,讓鄰居、社區成為咱們新的老伴

 生活上放伴,讓鄰居、社區成為咱們新的老伴



📻姊妹電台FM105.7姊妹新幹線節目

🎙來賓:劉義岳村長

🎙主持人:小衛(吳松霖)


本集很歡喜,邀請到咱古坑鄉麻園村劉義岳村長來空中跟大家分享麻園村的故事。


現在農村,除了生產上,也可以發展生活上放伴。尤其在農村,很多人子女不在身邊,有人獨居,或者不小心跌倒、受傷,都沒辦法完全靠自己,需要大家的關心。


放伴,就是恢復人與人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忙,這樣也可以讓住在遠方的孩子放心。人家說「相堵會到」,也可以是善的循環,你幫了我,有天我也能幫上你。老伴,不只是你家先生或者太太,只要是陪你到老的都可以是老伴,因此,也可以是鄰居跟社區的義工。就看我們怎麼跟這個老伴好好的互動,讓孩子沒有後顧之憂。


https://youtu.be/lxrTj9PN-ng


如何使農用無人機效能最大化?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如何使農用無人機效能最大化?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科技日新月異,據報載,許多原本辛苦的農務勞動都可透過機械化取代,近來最熱門的莫非引起航空安全爭議的農用無人機莫屬(主要用於噴灑農藥),這對普遍滿身勞動傷害的原子化小農來說無疑是一大佳音。

 

原子化小農無財力購買農用無人機


不過,以農用無人機為例,一台動輒50多萬,非一般原子化小農之財力可負擔,因此,小農不可能全面化使用農用無人機,最多只在局部範圍、工作項目中勉強使用,若要全面化使用農用無人機,必定入不敷出。

 

原子化小農桎梏農用無人機效能

 

單一原子化小農即便買得起農用無人機,由於土地零細且私有,各自生產、經營不同作物,故桎梏了農用無人機之效能、效率,使得農用無人機之使用、單位時間內能噴灑的面積皆極低,因此不論購買或租用農用無人機都不划算,這也是為何很少小農即便買得起、租得起,也不願意買/租農用無人機的原一之一。

 

再者,即便財務問題解決,全面化採購農用無人機,每種農用無人機之使用方式多少有些不同,此時,受限於原子化小農各自敝帚自珍、平時與其他農民少來往,許多操作技術無法交流,買了農用無人機也無用武之地,至少是無法發揮最大效益,在偏鄉,多數農民連智慧型手機都不會用了,何況各式各樣的農用無人機。

 

原子化小農無餘心餘力上飛安課

 

最後,由於飛安考量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相關規定,政府規定必須要取得證照方可操作農用無人機,但原子化小農農務繁忙,少有的休息時間需要拿來好好休息,讓身體疲累恢復、養傷,何來餘欲能學習相關技能、受訓,遑論取得證照,以上種種原因都使得原子化小農必然不可能普遍使用農用無人機。

 

因此,原子化小農最多最多就只能以商品化方式購買代耕公司噴灑(農藥)之服務,不知不覺中又增加了許多生產成本,但若發展交工,甚至往新型合作社之路邁進,就有可能將人力、資源、技術集中起來,民主討論這些資源如何統籌分配,同時與其他社員交流農務資訊、技術,其中,特別是土地資源,若能統一管理,才能達到經濟規模,才得以提高農用無人機的使用率與單一時間噴灑面積。

 

甚而,因應合作社需求,採購各式各樣之農用無人機,使用大數據監測、偵察各種動態:

█偵察氣候動態

█偵察農業生產之動態

█偵察農作物生長之動態

█偵察農業環境(空氣、土壤、水源)之動態

 

偵察上述動態,才有助於對症下藥,提高產量,增進無人化(人工智能)進程。

 

(全文完)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麻園村放伴文化的由來

 


📻姊妹電台FM105.7姊妹新幹線節目

🎙來賓:劉義岳村長

🎙主持人:小衛(吳松霖)

本集很歡喜,邀請到咱古坑鄉麻園村劉義岳村長來空中跟大家分享麻園村放伴的故事。

義岳村長提到,放伴文化的由來與水稻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麻園庄位於「水尾」,如何合理用水、改善設施、灌溉、護水變得非常重要,需要每個人的參與。由於生產上的互助,共同克服了很多難關,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緊密、更有人情味。彼此間會互相關心,從孩子的照顧、到生病看護,都由大家同心協力......

故事非常精彩,歡迎大家收聽


https://youtu.be/8nl9PWQdTl8


復興交工就是重建農村民主自治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復興交工就是重建農村民主自治

 

復興交工,除了能讓單打獨鬥的農民初步重建合作關係、相偕邁向「輕可、多賺、好過日」外,同時也與重建農村民主自治有著一體兩面的關係,因為「復興交工」與「重建農村民主自治」兩者有著共同的必備基礎——日常民主討論。

 

●不落實日常民主討論,交工不能成團

 

就復興交工而言,因為農民長期慣於單打獨鬥、各自耕作經營的狀態,早已在耕作期程、管理方法與勞動方式等各方面養成了各自的慣性模式,一旦嘗試組成交工團隊、開始互助勞動,首先面臨的就是「從誰的田開始播種」這個牽一髮動全身的問題——攸關後續工作規劃、甚至影響採收期能否趕上好價錢。因此,若只由交工發起者或由一部分成員片面決定播種順序,必定引起不滿與猜忌,導致交工難以開展,或只能零星地發生在極少數農民之間而無法集結成人力充足的團隊,進而也使交工之效益大受侷限、甚至導致交工中輟終止。唯有落實日常民主討論,使交工團全員在權力平等的前提下,群策共議以解決各種矛盾,才能讓交工穩健持恆地進行、人人得以嚐到交工帶來的互利共利。

●唯「實踐日常民主討論」始致交工團不斷擴增成員

 

再進一步來看,耕種過程中,由於經常輪流協助其他交工團員的田間勞動,團員之間必會持續出現各種需要溝通磨合的差異,包含栽培管理方法、勞動方式等。否則若各自堅守自己的習慣,誰也不服誰,田間互助勞動同樣無從開展,也就無法共創交工互利。因此,為了磨合凝聚出具有共識基礎的共利模式,交工團成員必然會選擇展開民主討論,針對各種栽培技術與勞動經驗進行交流。而且因為需要溝通磨合的事項既多且細,絕無可能單靠一次性的民主討論就徹底形成共識,故必然需要隨著田間勞動與互助關係的進展,頻繁且常態性地進行民主討論,否則同樣會導致交工無法運作。綜言之,為了讓交工團能組織起來並運行、為了不再回到充滿困境的單打獨鬥狀態,「實踐日常民主討論」必然會是交工團成員們理性權衡後的最終選擇。

 

●養成日常民主討論之習慣與能力,即是為農村民主自治奠基

 

當加入交工團的農民們越來越頻繁地在生產勞動上實踐日常民主討論,除了創造出共同成就感與高度互信外,必然在日常民主討論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各種「為實踐民主討論所必需」之原則、倫理與規範(例如:會議不遲到、發言不岔題、不干擾他人發言等),並體認到這些原則與規範的必要性。再加上,對農民而言,農業生產是日常生活中投入最多時間心力的領域,農業生產上的困境往往也是生活困境的一部份,且農民的人際網絡也以農民居多,使得農業生產成為農民日常話題中的重要成分。當民主討論越來越日常化,也就必然使交工團成員彼此之間的互動往來、意見交流、乃至於日常生活中所面臨之困境分享皆更加頻繁,使團員對彼此更加瞭解、更能相互同理,從而逐漸發現,彼此在日常生活中皆有許多共同的困境與需求,進一步通過已建立之日常民主討論習慣來共謀解方,將生產面的日常民主討論拓展至生活面的日常民主討論,進而重建農村民主自治。

(全文完)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種植不同類作物的農友間,能放伴嗎?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種植不同類作物的農友間,能放伴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坤鈴,以「不計較,就能享受放伴的好處」作為他對於放伴精神的經驗總結。但是,不管是我們已訪談,或者聽聞得悉的放伴經驗,都是種植同一作物農友間的放伴。因此,我們總以為種植不同作物的農友間,是沒辦法放伴的。畢竟,每一種作物有每一種作物種植的技巧、眉角,誠如,筍農不懂如何幫柳丁「採萎」;柳丁農也不知道割筍要如何下手才能確保後續竹筍的發育空間;要種玉米的來幫高接梨「接紅」,怎麼想都非常困難。這種關鍵技術,在我們看來隔行如隔山,做得不好,還可能幫倒忙。也因此,在我們協會內部討論,該如何復興交工運動時,我們也認為在初期階段,應先進行同一作物的放伴。但,以下的訪談打破了我們的認知:

 

住在古坑鄉麻園村中洲部落的賴麗蘭大姊說:「不同作物間,為何不能放伴?只要不計較,一樣能達成省時、省力的效果!」

 

賴大姊家主要種植烏殼綠竹筍、柳丁與茂谷柑,她的丈夫沈穎棟大哥就長期跟種植蓮霧的林雨村大哥在採摘期間相互放伴。賴大姊說,沈大哥雖然不懂如何種植蓮霧,但是,蓮霧採收期間他去貢獻一己之力,做一些非關鍵技術的工作,也是能達成省時、省力的放伴效果啊。而正因為種植不同作物,使得採摘期時間錯開,反而利於他們互相幫忙。

 

正值採摘期的子彈蓮霧

 

賴大姊分享,在蓮霧採摘的時候,也不是每件事都很需要技術,像開搬運車將採下的蓮霧運送回倉庫,幫蓮霧秤重、分級、包裝……等工作,需要的是細心、耐心和人力,對於習於農務的農友們來說,都很容易上手。同時,不管是柳丁或者蓮霧,都怕在採收期間碰到下雨,只要下雨就會發生「退甜」的現象,當天就沒辦法採收。而農作物留在樹上的時間越久,就越可能發生災損的變數。多一個人放伴,就能更快的在天氣好的時候把農作物盡快採收起來,不僅減少在陽光下曝曬的勞動時間,更重要的是減少損失。

 

賴大姊認為:「只要想到放伴能享受的好處,大家願意『互相體諒』,那麼總能想到辦法」,而他們的經歷也證實了「不計較,就能享受放伴的好處」,正由於不計較,才能獲得最有實惠的計較

 

(全文完)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