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農委會力推簿記APP, 為何使用率一直未見提升?

 #農委會簿記APP與農業發展


農委會力推簿記APP,

為何使用率一直未見提升?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農委會所研發之跨平台「行動e把抓」APP

農委會農糧署為提升農家經營上財務管理能力,特研發「農務e把抓」等簿記APP程式供農民免費使用。除各機關推廣宣導外,政府也提供相關培訓課程,並積極整合其他功能,擴大使用者範圍,努力衝高使用率。然而迄今為止,在該APP登記的農地約17.5萬公頃,也就是說,僅不到2成的耕地申請使用。眾所週知,申請帳號不等於常用帳號,若排除登記後使用率低的休眠帳戶,實際上的使用率可能更低。原因何在?


只要有用,自然趨之若鶩


當我們探究APP使用率為何低時,可以先回顧自己對於一般物品的使用習慣。許多經驗證明,只要是被人們視為有用之物,即便要花錢購買、付費學習也令人趨之若鶩、認為物有所值。若被歸為無用之物,也難免被視如敝屣。


以股市投資為例,能有效提高獲利率的課程與看盤、分析工具,總能引發投資人瘋搶。但若被視為無用,即便製作再精美、再貼心,甚至免費贈送也必然乏人問津。


又以長者學習智慧型手機為例。許多長者初始因不會輸入法、不懂上網,便認為沒必要換用。但當他試用後發現智慧型手機比桌機更便利,可經常跟孫子女、老朋友視訊,更頻繁收到孩子的關心,上網能獲得很多知識與樂趣。那麼,在強烈需求的驅動下,他很快就能學會如何使用。沒多久,智慧型手機成了他的隨身之物。


可見,一個物品能否被眾人所愛用、慣用,最核心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它「是否有用」。那麼,專為農友開發的簿記APP,為何會被小農視為無用之物?


原子化小農必致生產成本不可變,故簿記無用!


「簿記APP」之所以被認為「無用」,是原子化小農之必然。


會想嘗試簿記的小農,必然是寄希望於簿記後能夠有效節流,甚至開源。然而,一旦開始簿記後,很快會發現,支出大項,如農藥、肥料、農資材等,因為各自經營、人際疏離,必然難以集體團購議價,各自購買只能任由農藥商、資材商說一是一、說漲就漲。


若想要將農藥、肥料予以減量,面臨土地面積小、沒能力實驗新作法,又害怕直接減量影響產量、品質,造成收益短少,使得農藥肥料成本也不可能降低。


若想要降低勞動力成本,除非能跨越人際障礙、彼此無私合作,否則雇工或者代耕費用必不可免,且隨著年紀增長,年年增加。故而,小農嘗試簿記後必然發現,生產成本均為「不可變項」,簿記只是記了心酸、徒增挫敗感。


農政單位診斷錯誤、拿錯藥單,必然難提升使用率


農政單位長期未深究小農不簿記的根本原因,誤診為年齡使然,認為「老農耕作模式老舊、不重視財務管理」,便將推廣重心放在青農與新農身上。然根本問題未除,即便青農與新農願意嘗試,沒多久必然棄用。


因此,未能對症下藥,就必然造就簿記APP使用率低的現況。


當合作化讓生產成本化為「可變項」,簿記就成人人必用的好工具


唯有通過復興放伴,先使勞動合作化,達到提高效率,縮短工時。不僅越來越輕鬆,還能有效節省原本花在雇工、代耕的錢。


當小農們逐步共享合作化的甜頭,認識了合作的好處與利益,不斷創造了彼此間互信互賴基礎,就有機會從共同勞動發展到共同採購,共用農機具、倉庫,方可能使這些支出,從任人宰割的「不可變項」逐步轉變為「可變項」。


隨著合作化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生產成本從「不可變」轉為「可變」,此時「簿記」就成了節流的利器,讓農友減少心力浪費、生活更為輕鬆。簿記APP便能搖身一變,成為「極為有用」的工具,又怎不讓小農爭相下載、天天使用、樂於使用呢?



延伸閱讀:

原子化小農不可能實現AI農業

唯有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才能讓AI全面化

台灣農業人口老化,AI人工智慧幫大忙。|當AI走入田間|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780集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唯有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才能讓AI全面化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


唯有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

才能讓AI全面化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下)


  我們於上篇分析論及,原子化小農不可能有財力購置AI,也無現實條件可以高效能使用AI,且由於市場極小,必桎梏台灣AI農業之技術發展,所以,唯有組成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台灣始能全面發展AI農業,並致其效能極大化。


  為何組成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方能實現台灣農業全面朝AI發展呢?


  首先,不管是透過國外間接經驗,或是,台灣目前正在實驗試用AI的農地,我們都知道,耗資甚鉅的AI農業,必須要有廣大田地才能真正發揮AI的經濟效益,所以,台灣目前原子化小農所擁有或耕作的,多數屬於零碎細小的田地,勢必無法發揮AI的經濟效益,因此,打破田埂的界線是必須的。


  其次,個別原子化小農日常就經常遭遇銷售困境,不管在銷售價格或銷售通路上,皆然,所以,他們無庸置疑必然欠缺購置AI的經濟條件,唯有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方可能解決銷售困境並提高收入,更可以透過合作社社員集資,解決大家在資金周轉上的難題。


  再者,欲使AI效益極大化,著重在各種繁複科學數據的蒐集,我們不諱言,這在台灣農民結構高齡化的狀態下,也形成極高門檻,然而,若是能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合力就可能可以克服這些重重的科技障礙,縱使眼前老農居多,只要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便有源源不絕的城市青年返鄉務農,成為農業合作社之主力,屆時就有知識能力駕馭發展AI農業。


  最後,雖然目前台灣試行AI農業,許多都是設施農業者,幸好仍有非設施農業的農民也已經踏入AI農業實驗行列,但他們的共通之處就是擁有大片農地、相適應的經濟狀態,所以,一旦農業生產合作社能真正打破田埂限制,並透過社員高收入所帶來的經濟狀態,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也能迎接AI農業的到來。


  但是,目前小農多屬於原子化狀態,這離直接組織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還有一段長程的路要走,因此,我們主張從小農原子化狀態過渡到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此階段必需以先透過交工使農民得以集結成團,相互累積對彼此的信任、奠基彼此民主凝聚的基礎,方能進入共同設立目標,並戮力實踐的嶄新階段,此時,省時省力又科學的AI農業,對農民來說就不再只是空中樓閣般不切實際了!


延伸閱讀:

原子化小農不可能實現AI農業

台灣農業人口老化,AI人工智慧幫大忙。|當AI走入田間|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780集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如何使原子化人民成為交通治理之主體?——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五)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


如何使原子化人民成為交通治理之主體?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五)


人民若非交通治理之主體,不可能善治交通問題

上一篇系列報導<為何政府再大有為也不可能善治交通問題>裡,我們以麻園村新庄仔為例,說明了所謂的大有為政府從來就不存在,而縱使政府再有心,只要人民不是交通治理之主體,則必然無法實現交通善治!

然而,原子化人民單打獨鬥,光是獨自面對日常遭遇的各種矛盾與困境,就往往自顧不暇了,必然普遍對公共事務感到事不關己,那麼,又要如何使原子化人民成為交通治理之主體?

麻園村參與式預算證實:人人公共治理潛能無限

敝協會非常榮幸,於2020年起和<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及福智團體的<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工作室>合作,推動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在社區種子義工與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年多的實踐經驗證實,原子化人民不僅能夠重新民主凝聚起來,共同跨出社區民主自治的第一步,而且人人富涵無窮的公共治理潛能!

(兩年多來,社區種子義工每週藉由民主討論持續共學,討論如何推動麻園村參與式預算,才能朝向共同的目標邁進?)

若無挨家逐戶訪談,居民何來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動力?

首先,麻園村參與式預算最至關重要且持續不輟的工作,就是由種子義工進行挨家逐戶訪談,盡可能地挖掘、開發每一位居民對於社區公共矛盾與需求之各種觀察、感受與意見,進而與社區居民相互培力,激發彼此改變現狀之動力,找出最多數人認為最急迫重要且可付諸執行的公共需求,共同探究各種可能之解方。而這是一個辛苦、漫長的必經之路。

(種子義工透過挨家逐戶訪談與居民相互培力,也是自己最重要的學習)

很多人問:「何必每家每戶反覆訪談?請村長廣播或鄰長發傳單不就好了?」試想,換做我們任何人,即便知道社區有這個計畫,也未必能夠理解其意義以及和自己的關連,進而由衷產生參與動力,更遑論連訊息都無法明確接收到的人。而倘若實施範圍內的居民,連知情權都沒有,整個參與式預算計畫又何來民主?

因此,敝協會所主張之參與式預算,每一階段之單位實施範圍必須小於一個村/里,才有可能落實「民主下限」--逐戶知情百分百,並先從小範圍之民主凝聚紮實起步。此外,原子化人民普遍對公共事務不參與、不知情、不在乎,要是沒有種子義工的挨家逐戶訪談、與居民反覆相互培力,居民怎會針對大小社區公共事務開始關注、思考、積極表達意見,進而產生共同參與之動力?

若無聚集民主討論,交通矛盾不可能被公共理性討論

於是,種子義工在反覆挨家逐戶訪談中,彙整、分析、統計社區居民意見後,發現麻園村新庄仔聚落的居民,無不對於當地多年無解的交通問題怨聲載道,且人命關天,大家普遍認為此事最為急迫重要,因此此事亟待居民共同參與民主討論。

然而,新庄仔距離麻園社區活動中心(集會所)又有一段距離,導致過往新庄仔居民參與辦在活動中心之社區會議或活動之比例極低。因此,種子義工經民主討論共學後,決定直接在新庄仔召開有史以來第一場「庄頭會議」。但是訪談過程中,新庄仔居民又跟絕大多數原子化人民一樣,普遍認為這是村長和政府的事,僅願意私下表達意見,但參與民主討論之動力極低。

因此,種子義工決定採取掃戶動員,逐戶當面告知會議之重要性,並事先詢問、蒐集預定議程之意見,以利在有限的會議時間內,幫助與會者聚焦討論。結果,庄頭會議當晚,新庄仔居民之出席率超過95%,每家每戶都踴躍派人出席,不少戶數還是祖孫三代全家都到場,跌破大家眼鏡,這證明了挨家逐戶訪談的作用與必要性!

(新庄仔有史以來第一場庄頭會議,居民出席率超過95%)

而會議當晚,所有人圍成一個圓圈,社區頭人也打散與居民同坐,力求人人發言地位平等,營造有助於人人自信並踴躍發言之氛圍。當麥克風傳下去以後,在主持人與種子義工的不斷鼓舞下,絕大多數的與會者,雖然感到極為緊張(大多是生平第一次公開正式發言),但仍然勇敢地接下麥克風,努力表達各種意見。當晚,數十年來的交通問題,首度被新庄仔居民公開、理性地民主討論!

(圍圓圈的討論設計,有別於排排座的上下會議關係,力求人人發言地位平等,才能提供使人人暢所欲言的基本條件)

若無居民巡庄頭討論,不可能當場達成諸多共識

但是,光靠一場庄頭會議,所能達成的民主共識極為有限。於是,居民在散會前還約定好一起巡庄頭,大夥一起把整個庄頭走一圈,一邊沿途討論各個角落的每個問題究竟應該如何解決。然而,原子化居民參與民主討論的動力本來就很有限,這一項趕在散會前由大夥半推半所達成之決議,究竟能有多少人參與?

結果,在巡庄頭當天早上,一大群社區居民老早就在約定地點等待種子義工的到來,甚至有幾位原本說膝蓋不好、無法參與的長輩,也騎著機車到場,決定以車代步來參與討論,幾乎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派人出席。

(新庄仔首度巡庄頭討論,焰陽高照,家家戶戶卻仍踴躍出席)

而集合地點剛好就是整個庄頭最重要的三叉路口,是各方向往來人車的必經路口,因此,大夥就當場議論紛紛了起來,然後,紮紮實實地一起繞行庄頭一圈。當然,整個過程絕不可能第一次就討論順利,針對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問題,每個人絕不可能完全意見一致,誰也不服誰,於是整場討論下來,也幾乎可以說是爭論不休。

然而,就是這樣的爭論不休,才正式開啟了新庄仔居民真正的公開民主討論,而大夥也在種子義工的引導討論下,最終達成13項極為明確具體之共識。短短一個上午,小小一個庄頭,在歷經爭論不休的討論過程,竟然也能找出這麼多問題,並達成這麼多共識!

有居民表示,住在庄頭裡這麼多年,要是沒有這樣大家一起認真走過一圈,還真不知道有這麼多問題,而且大家都有這麼多想法。

(正是沿途的爭論不休,才正式開啟了居民真正的公開民主討論)

唯有打破原子化,人民才能跨出社區民主自治第一步

回到本文最一開始的提問:要如何使原子化人民成為交通治理之主體?從新庄仔的經驗證實,要是沒有社區種子義工藉由反覆挨家逐戶訪談,並與居民相互培力、聚集民主討論,人人不可能打破原子化,也就不可能跨出參與社區民主自治的第一步。

而新庄仔居民史上首次庄頭會議與巡庄頭討論,正式為後續共智、共力、共治交通問題揭開序曲,究竟新庄仔居民如何學習邁向交通治理之主體?敬請期待下篇報導。



※延伸閱讀:

如何使「團結力量大」成為可能?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一)

沒有民主,如何凝聚?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二)

力求居民百分百知情,有必要嗎?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三)

為何政府再大有為也不可能善治交通問題?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況報導(四)

【福智之聲轉載】敦睦:咱們放伴去——社區活動迎向需求,村民團結了

【福智之聲轉載】起步:家訪的逆習——走出舒適圈,麻園義工歸零學習

【福智之聲轉載】我在心靈生態村的第一年


2023年2月8日 星期三

原子化小農不可能實現AI農業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上)


原子化小農不可能實現AI農業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上)


  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簡稱AI)已經發展流行許久,也早已實際運用在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無論從工作安全的風險考量,或是省時省力的效率考量,人工智能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貢獻。近年來,AI跨足農業,農業智慧系統讓向來難以高度機械化、高度依賴人力的台灣農業看似有了一線生機,畢竟農業缺工對於原子化小農來說一直是個難以克服的障礙,加上AI還能精確計算掌握各種農業相關的科學數據,讓氣候與環境變因可以得到更理想的控制,使得農作物產量與品質有機會同步提升。

 

  但是,這樣的農業智慧系統可能被一般的原子化小農順利地應用落實嗎?首先,AI所需耗費的成本極高,光是智慧系統的建置就所費不貲,以一般農民的財力其實根本無法負擔;其次,想透過AI有效控制氣候與環境變因,就需要累積大量而複雜的各種科學數據,始能進行有效分析,而這對於農業人口結構中佔比最高的老農而言,不諳電腦使用的他們,初始就必須被排除在農業智慧系統之外;再者,要有效率應用AI農業智慧系統,就必須要有相對廣大的農地,才能發揮AI的經濟效益,而這對於農地普遍又小又零碎的台灣農民來說,又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最後,目前台灣的AI農業生產模式尚未成熟,能進入目前實驗階段的農民,大部分都是設施農業,因為他們能將環境與氣候變因控制到最小,也方便各種科學數據的累積與分析,這樣的條件同樣不是一般原子化小農所具備的。

 

  綜合上述分析,原子化小農不可能有財力購置AI,也無現實條件可以高效能使用AI,而且由於市場極小,必桎梏台灣AI農業之技術發展,所以,我們認為唯有組成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台灣始能全面發展AI農業,並致其效能極大化,過渡期間所需克服的各種障礙與困難,我們將於下篇細緻闡述之。



延伸閱讀:

台灣農業人口老化,AI人工智慧幫大忙。|當AI走入田間|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780集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