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如何擺脫「少年仔暗時驚鬼,早時驚露水」 的刻板印象?

如何擺脫「少年仔暗時驚鬼,早時驚露水」

的刻板印象?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一群大學生來龍潭村進行農事體驗。


「暗時驚鬼,早時驚露水」以字面上「暗時本底就無日頭,早起本來就會有露水」的意思隱喻人盡找些不存在的藉口,實則懶惰、「做無工課」(做不了什麼工作)。意近於我們最常使用的「草莓族」,可謂是時下對年輕人最普遍之既定印象。然而,這樣的既定印象真的合理嗎?


近年來,不少大專院校師生參訪農村取經,受邀或得知大學生來訪之村民難掩歡欣鼓舞又五味雜陳之矛盾心境,既對偏鄉農村迎來大專院校教授及學生來訪取經感到欣喜萬分,更因農業長期受漠視而產生心裡牴觸,心裡可說是既跳著迎賓舞同時又不由自主的拒斥,私下表示:「少年人,暗時驚鬼,早時驚露水」、「大學生學務農不會有前途啦!」


究竟是年輕人真吃不了苦?還是原子化小農體制把農村青年逼往城市就業?


原子化小農,不僅收入少且不穩定,還需單槍匹馬各自孤苦承受烈日、寒風、重複性粗重勞動所必致之勞動傷害,除此之外,還需屢屢承擔無法抵抗之災損歉收風險。於都市工作,起碼有穩定薪資收入,且大多於冷氣房內穩定作業,勞動環境相較安全、舒適。若務農有更好的前景發展,年輕人怎可能不留在農村?


因此,造成「少年人暗時驚鬼,早時驚露水」之刻板印象,絕非年輕人好吃懶做,畢竟只能別無懸念的努力擠進生活開銷大之都市,日子也未必輕鬆;老一輩農民也絕不可能以「孤苦勞動」以及「看輕自己的下一代」為樂。矛盾在於「如何解決農業之勞苦困境?」,而非「如何使青年人甘願吃苦」,而解決此一龐大繁雜之結構性困境並不容易,必須先找尋根源,對症下藥。


根源乃原子化小農體制所必致之四大勞苦困境:


1.小農只能顧好自己的農田、各自孤苦勞動,勞動過程所需承受之孤單、勞苦無人能共擔以減消,也無人能陪伴以緩解。(長期獨自承擔重體力活及重複性勞動,必然導致勞動傷害)

2.因原子化小農無法將所生產之單一農產品直接售予各原子化消費者,無倉儲保鮮之設備與人力,沒有承擔農作物壞掉或賣不出去的條件,各原子化小農只能仰賴盤商,唯盤商是從,無法免於盤剝。

3.原子化小農各自營生,無法實現計畫生產,各自必然為求更高收益而搶種,造成供需失衡以致崩盤跌價。

4.極端氣候下之災害頻率不斷提高,各原子化小農幾無抗災能力,面臨災損之風險日益提高。


解決矛盾雖非一蹴可幾,但並不代表矛盾無解,我們認為,唯有籌組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始能破除田埂阻礙,以發展全面機械化、自動化,徹底扭轉務農勞苦、收入少且不穩定之局面,使青年人留居農村。並因機械化而有充裕時間、心力參與發展社區各公共事務,運用合作社不斷提高之基金,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使稀微的農村社區日益活絡、重現光芒。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原子化小農與農鄉廢校危機之共構關係

 #台灣農業


原子化小農與農鄉廢校危機之共構關係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圖片來源:《聯合報》


  根據報導,2021年全校只有6個班級以下的國中小學校超過1200所,占全台三成七,這些超級小校都集中在苗栗、南投、雲林、嘉義、屏東、花蓮、台東,也就是都位於我們認知中的偏鄉/農村,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村小校面臨裁併危機,這與少子化的整體趨勢當然有關,因為即使位在大都市的學校,也有很多都不斷面臨減班縮編的困境,但是在農村地區的廢校問題卻總是更顯嚴峻,何以故?

  究其根源,乃是由於農村經濟長期不發展,導致青壯年人口為求生計而不斷外移至都市,連帶致使各種公共與交通建設皆愈益落後,長期以往就陷入人越來越少、發展遲滯甚至倒退的惡性循環之中。所以,當青壯年外流至都市謀生,必然會選擇在都市成家立業,農村少子化也必然使得廢校危機不斷加劇,如此一來,越來越大的城鄉差距,不只使得農村發展遲滯、就業機會短缺,也使得大量湧入都市的原農村子弟們在都市的勞動條件更加嚴苛低下。

  倘若農業能像其他職業一樣,只要認真打拚就可以養家活口,農村經濟實在不至於衰頹至斯,現實卻是農民縱使起早貪晚、承受日曬雨淋,還是賺不了多少錢:因為辛苦收成後,仍然「不可免於」盤商剝削;因為即使收成豐碩,仍然「不可免於」常態性滯銷的困境;因為不管耕作多麼用心,仍然「不可免於」災損的風險;因為除了要承受務農收入極低的現實,仍然「不可免於」長期承受孤苦勞動的身心折磨,所以,當前日益惡化的偏鄉廢校危機,就是根源於原子化小農體制。

  其實,上述四個「不可免於」並非農民的宿命,而是原子化小農的必然,因為原子化小農才會需要單打獨鬥:獨自面對盤商、獨自面對常態性滯銷、獨自面對災損、獨自面對孤苦勞動。當農民是個整體,才會有力量對抗宿命論。如何將原子化小農變回有力量的「農民」整體?

  唯有成立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方能使得目前原子化小農徹底擺脫四個不可免於,當大家齊心協力為共同目標而奮鬥,不只使個別農民的收益增加,農村經濟一旦振興,農業不再被輕鄙為夕陽產業,青壯年人口也就能回鄉安心務農,各種公共與交通建設也會更加完善化,帶來的會是對孩子更良好的教育環境,青壯年願意也有條件在家鄉生兒育女,農鄉廢校危機自然迎刃而解。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小農如何奪回議價權?

 #台灣農業


小農如何奪回議價權?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小農終年辛苦勞作,銷售時卻無議價權。

圖為分級作業中的古坑柳丁。


「盤商有定價權,而小農無議價權」是大家都知道的客觀事實,但為何如此?小農與盤商的權力關係真的無法翻轉嗎?


日前,筆者在與村民一起勞動剝蒜頭的時候,聽到村民轉述他的聽聞內容,令筆者上述多年來的疑問似乎找到答案:盤商們在收成期間,會一起開會,約定最高收購價,同時繳交一筆不小的訂金(如一百萬),若有某盤商違反彼此的約定,以高於議定好的價格收購,便會沒收該盤商之訂金,以避免盤商之間互相競價造成的損失,進而確保盤商的共同利益。


小農失去議價權的根源:原子化


小農由於生產原子化,平常皆各自營生、耕種,面對各種問題皆獨擔、獨受、獨責、獨力解決,因此當面對盤商集體壓低收購價時,原子化小農如同一盤散沙,小農相互競爭,必然遭盤商從中分化、各個擊破,以致小農無法團結一致對外(盤商)爭取議價權,最終導致唯盤商是從。


那為何小農唯盤商是從呢?


由於小農深陷以下之結構性困境:個別小農的作物與產量,對於原子化消費者而言,過於單一且大量,且原子化消費者也不可能大老遠跑到各種農田,直接跟小農採買食材;另一方面,個別小農的產量,對於終端零售商(全聯、家樂福)而言又太少,因此終端零售商由於成本考量,絕不可能跟個別小農一一購買農產品;因此,小農毫無條件/能力將農產品直接賣給終端零售商或原子化消費者,所以小農必定只能仰賴盤商,唯盤商是從。


但相對地,盤商可以不跟小農收購,就此形成權力的絕對不對等,且是巨大的不對等,即盤商對小農有絕對的權力(絕對的權力關係);當收購與否的決定權掌握在盤商手中時,必致盤商有定價權,而小農無議價權,以致小農只能任憑盤商宰割。


那在這樣的條件下,小農要如何奪回議價權?


組織交工團,奪回議價權!


當小農透過交工,打下共勞/共事/共利及認識基礎時,就已經在此過程漸漸相互信任/熟識,當民主團結之基礎漸漸夯實,原本的小農被民主凝聚成不小的交工團時,此時的交工團不再輕易地被盤商各個擊破、分化,且因交工團的生產面積大,能掌握的總產量也大,這時交工團便可形成新的民主力量,跟盤商議價,也因此交工團的籌碼便漸漸多於盤商,因盤商擔心收不到足夠量的農作物,故盤商就沒有絕對的權力可以單方面決定收購價,交工團的成員也不再如原本的原子化小農狀態,任憑盤商壓低收購價。


2023年7月5日 星期三

社區民主自治起步,新庄仔有何改變?--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八)

 社區民主自治起步,新庄仔有何改變?--麻園村參與式預算實踐報導(八)

前幾篇報導裡提到,在麻園村參與算的培力下,新庄仔聚落的居民終於針對十多年無解的交通與環境問題,學習跨出社區民主自治的第一步。在歷經一年多的實踐,新庄仔有哪些初步改變?

嘗試定期討論社區公共問題

過去的新庄仔,因為毫無民主討論機制,導致大家對於各式社區公共問題都只能私下抱怨或非議,對於什麼是有效的會議,既無想像也沒有好印象,自然毫無參與會議之動力。

但是,在參與式預算的培力下,新庄仔居民開始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庄頭會議,不僅讓每位與會者都盡可能地暢所欲言,還不斷地凝聚共識,為問題尋找解方,帶動大家群策合力,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貢獻感,一起學習,並明確看到實質進展。

(居民們因參與感、貢獻感與實質進展,逐漸感受到庄頭會議的重要性)

於是大家願意開始嘗試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庄頭會議,定期討論社區公共問題,也在這樣的過程,才有越來越多的公共問題被發現、討論,包含砂石車頻繁行經庄內小徑、路面容易積水路段、邊坡樹木破壞擋土牆、大貨車誤闖窄巷、如何關懷重病鄰居、彼此的產銷困境...等。

居民在電台受訪時有感而發地表示:要是沒有這些定期庄頭會議,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以前都不知道要向誰反應,就算反應了也是不了了之。(線上收聽

居民合辦數十年來最熱鬧的庄頭聚餐

也因為有了定期的庄頭會議,居民經常憶起過往農村共同體時,人人不分你我、互助合作的熱絡場景,對比目前整個庄頭越來越冷清、疏離而無限感慨。於是大夥決定合辦庄頭聚餐。

現今普遍社區聚餐,大多仰賴頭人大小包辦或外燴處理,多數居民只需到場各吃各的,甚至視為理所當然,散會後留下一片狼藉。相較之下,新庄仔的這場聚餐,從如何舉辦、規則制訂、如何分工、問題解決乃至於所有設備,都是居民經民主討論而群策合力完成。

整場聚餐社區發展協會零支出,頭人最輕鬆,但卻是數十年來最熱鬧,各家各戶都把旅外子孫叫了回來,大夥熱絡互動、盛況空前,且結束後十分鐘內,大夥就把現場收拾得清潔溜溜,展現團結合作。

(庄頭聚餐採一戶一菜,用柳丁籃子當餐桌,一切設備與工作由家家戶戶群策合力,年近九十的阿嬤直呼不曾這麼熱鬧,極為雀躍。)

十多年無解的交通與環境問題逐漸改善了

最重要的是,十多年來始終無解的交通與環境問題,在居民持續民主討論、群策合力的過程中,終於逐漸改善了。包含:

(左)原本四處嚴重危害交通的路樹、作物、雜草(右)終於整理乾淨了

(左)原本被居民自我調侃為「綠色隧道」(右)變明亮了

(左)原本會破壞邊坡擋土牆的樹木(右)由居民合力設法鋸除了

(左)原本雜亂的庄頭(右)因定期大掃除而煥然一新

(左)原本嚴重破損、塌陷的路面(右)終於取得經費、重新鋪設了

(左)這條死巷總是有車輛誤闖而撞壞圍牆(右)巷口架設指示牌了

(左)容易造成外地人方向混淆的指示牌(右)重新修正了

(左)急轉彎處的圍牆多次被撞倒(右)增設了醒目警示牌

(左)路邊是很深的斷崖,還被竹林遮蔽(右)開始慢慢增設反光柱了

(左)容易積水打滑的路段(右)追加經費、重新刨除並填平了

(庄內路窄卻車快,已增設警示牌,並透過多方管道加強宣導)

(左)被竹子遮蔽又被卡車撞歪的反光鏡(右)重見光明了

(上述改變乃居民群策合力、歷經多次努力才逐漸實現)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復興交工乃必經之路

新庄仔十多年來始終無解的交通與環境問題,卻在這一年多來陸續被解決,原因無他,要不是居民踴躍、持續參與民主討論、群策合力,這些改變絕無可能。新庄仔的經驗證實,人民若非交通治理之主體,再大有為的政府也不可能交通善治。

然而,新庄仔的社區民主自治共學之路才剛起步,要如何讓庄頭會議穩定地持續進行,仍充滿各式挑戰;此外,居民的主要經濟基礎仍然維持小農原子化,亦即各自生產、各自勞動、土地零細且相互競爭,因此,當居民仍無法在生產上朝向合作共好,生活上的合作共好也必然很快遭遇天花板。

所以,倘若要在新庄仔進一步打造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復興交工--幫伴文化,乃無法迴避的必經之路!


※延伸閱讀: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從鳳梨外銷的必然困境看「國防農業」的迫切重建

 #台灣農業


從鳳梨外銷的必然困境看「國防農業」的迫切重建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圖片來源:TVBS新聞網)


  台灣鳳梨不只品種眾多,幾經改良,果肉細緻度與甜度也皆令人驚艷,其種植遍布整個中南部,南投、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等縣市都是重要產地。然而,不只今年年初的幾波寒害使得鳳梨變酸,自從2021年外銷中國被封殺,轉而銷往日本的鳳梨,又因為數次被驗出斜紋赤蛾而被迫燻蒸,據報導,今年已有高達三成的出口鳳梨被燻蒸消毒,致使鳳梨果心變褐,賣相變差,市場上更乏人問津,結果就是,我們的鳳梨從果肉到外銷榮景,都不再甜蜜了。


  鳳梨果肉變酸,固然可以歸結氣候因素,但是當我們的農產品是以外銷出口導向,就勢必要面對許多不可能克服的銷售困境,可能是外交政治因素,可能是農產品相或檢驗標準不符進口國之期待,可能是進口國找到其他更理想的替代品,也可能是因為國際戰爭導致進出口困難,簡單的說,有太多我們不可控的因素使得外銷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況且,原子化小農因為各自種植,使得農產品不僅產量不穩定,品質落差也大,就更不可能具有長期外銷之競爭力。


  也因為國內農地有限,如果我們的農產品仍要以出口導向為主,勢必與糧食安全相衝突。事實上,從目前僅達三成的糧食自給率來看,即便把所有農地都拿來種植糧食作物,也未必能讓我們糧食全面自給自足,況且未來會有更多農地因為老農無力耕作或後繼無人,而陸續被光電業者長期承租,若不在此時趕緊將出口導向農地轉為生產主糧與雜糧之農地,我們只能越來越依賴進口,無法提高糧食自給率的下場就是物價暴漲,國內民生動盪。

  此外,台灣面對極權中共之威嚇日甚一日,若是我們不提高糧食自給率,不重建可以自給自足、計畫生產之國防農業,難保有一天我們的進出口不會被封鎖,未戰先降實可預料,正因為糧食安全也是國防安全,我們才更迫切需要將出口導向農業回歸維護糧食安全之國防農業。


  想要重建國防農業,就必須透過計劃生產將糧食自給率的缺口補上,然而計畫生產與目前原子化小農各自生產各自銷售的現狀也絕不相容,唯有組織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方可能使原子化小農不再受盤剝之苦,且能有穩定之經濟收益,當農民生計不虞匱乏,從農隊伍也才能逐漸壯大,如此也方能理解實現國防農業之計畫性生產之迫切性。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