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原子化小農與農鄉廢校危機之共構關係

 #台灣農業


原子化小農與農鄉廢校危機之共構關係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圖片來源:《聯合報》


  根據報導,2021年全校只有6個班級以下的國中小學校超過1200所,占全台三成七,這些超級小校都集中在苗栗、南投、雲林、嘉義、屏東、花蓮、台東,也就是都位於我們認知中的偏鄉/農村,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村小校面臨裁併危機,這與少子化的整體趨勢當然有關,因為即使位在大都市的學校,也有很多都不斷面臨減班縮編的困境,但是在農村地區的廢校問題卻總是更顯嚴峻,何以故?

  究其根源,乃是由於農村經濟長期不發展,導致青壯年人口為求生計而不斷外移至都市,連帶致使各種公共與交通建設皆愈益落後,長期以往就陷入人越來越少、發展遲滯甚至倒退的惡性循環之中。所以,當青壯年外流至都市謀生,必然會選擇在都市成家立業,農村少子化也必然使得廢校危機不斷加劇,如此一來,越來越大的城鄉差距,不只使得農村發展遲滯、就業機會短缺,也使得大量湧入都市的原農村子弟們在都市的勞動條件更加嚴苛低下。

  倘若農業能像其他職業一樣,只要認真打拚就可以養家活口,農村經濟實在不至於衰頹至斯,現實卻是農民縱使起早貪晚、承受日曬雨淋,還是賺不了多少錢:因為辛苦收成後,仍然「不可免於」盤商剝削;因為即使收成豐碩,仍然「不可免於」常態性滯銷的困境;因為不管耕作多麼用心,仍然「不可免於」災損的風險;因為除了要承受務農收入極低的現實,仍然「不可免於」長期承受孤苦勞動的身心折磨,所以,當前日益惡化的偏鄉廢校危機,就是根源於原子化小農體制。

  其實,上述四個「不可免於」並非農民的宿命,而是原子化小農的必然,因為原子化小農才會需要單打獨鬥:獨自面對盤商、獨自面對常態性滯銷、獨自面對災損、獨自面對孤苦勞動。當農民是個整體,才會有力量對抗宿命論。如何將原子化小農變回有力量的「農民」整體?

  唯有成立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方能使得目前原子化小農徹底擺脫四個不可免於,當大家齊心協力為共同目標而奮鬥,不只使個別農民的收益增加,農村經濟一旦振興,農業不再被輕鄙為夕陽產業,青壯年人口也就能回鄉安心務農,各種公共與交通建設也會更加完善化,帶來的會是對孩子更良好的教育環境,青壯年願意也有條件在家鄉生兒育女,農鄉廢校危機自然迎刃而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本文《 中篇 》 (https://yulinpd.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ht m)裡提到,即使村里長已最大程度使每位社區居民都能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