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順
——從「固守家門」到「四處樂訪」
金順大哥與村子裡的兒童志工組成小分隊,合作進行社區大掃除
擁有了自主交通工具後,金順大哥除了積極參與村裡的公共事務和各種課程活動外,最近,他的日常生活還發生了另一項改變:從平時沒事時,也會從家中走出來,在村內各處走動,積極加入大家平時的聚集談天、四處交友訪友。
原本,金順大哥雖然因為參加了村民們群策群力籌辦的社區共餐,自主交通需求受到理解與重視而獲贈了一輛二手的電動代步車,但在拓展了自主行動的範圍後,金順大哥並沒有立刻產生太大的轉變——除了參加共餐、偶爾出席社區活動、出門採購外,每天絕大部份的時間,金順大哥都還是待在家中與母親相伴。
不捨母親積鬱成疾,寸步不離陪伴照顧
金順大哥的母親雖然年邁,但還算有基本的自理能力,然而對金順大哥而言,由於母親的大半輩子為了養子持家、侍奉公婆而吃了不少苦,晚年雖然放下重擔,卻因為前半生的記憶縈繞而積鬱成疾,經常對著眼前的人發出抱怨、叨念甚至責罵。金順大哥深知母親的病癥由來,因此在回到龍潭村定居後,每天總是陪在母親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並努力承受她的日常言行。
一句「要多走出來」找到新的生活模式
然而,身為母親平日唯一的照顧者和「傾聽者」,長期下來,金順大哥也漸漸感到身心俱疲,但又不敢離開母親身旁。
後來,在一次於龍潭村活動中心舉辦的志工培訓課程中,講者分享了自己當志工的經驗和收穫、鼓勵大家「多走出家門」擔任志工,這番話讓金順大哥恍然大悟:「在家陪著媽媽,反而讓她越叨念越起勁,我自己也不會開心;我若出門,不但自己可以透透氣,媽媽一個人在家也就沒有叨念的對象,說不定反而可以心平氣和好好休息」。
於是,金順大哥開始嘗試展開新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打理好母親的早餐後,金順大哥就騎著電動車出門,到活動中心參加課程活動,或是到村裡的其他聚落去試圖拜訪多年未見的同學朋友敘舊;中午共餐後,帶著母親的午餐回家,下午再次出門找人聊天,傍晚回到家張羅母子倆的晚餐。這番新的嘗試,意味著金順大哥開始走出過去固守家中的狀態,不因母親而過度自我拘束、也不再因為「覺得不好意思、怕麻煩別人」而錯過許多人際往來。
一段時間後,家住西潭的金順大哥,日常足跡和人際圈漸漸拓展到了中潭甚至東潭等聚落,從見面時的簡短聊天就可以感受到,不再「找不到地方去」的金順大哥,心情明顯開朗了起來。而且,金順大哥還向我們分享:他發現母親也開始產生變化「以前我整天待在家裡,她常常就念一整天,現在連鄰居們都說比較少聽到她叨念的聲音,而且,雖然我出門的時間不長,但是當我回到家,她還會露出很開心的笑容」。
主動拜訪別人,也為凝聚社區投注心力
原本,金順大哥因為「怕給人添麻煩」,所以一直不好意思去主動拓展人際關係、聯繫久未見面的朋友,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 金順大哥越來越主動、樂在其中,而他的「四處樂訪」也成為鼓舞村民表達意見、凝聚社區民主討論的新助力——有時,金順大哥會邀請我們一同前去拜訪他的親朋好友、幫助我們解說挨家逐戶拜訪並傾聽大家意見的重要性;有時,金順大哥也會在拜訪朋友時,主動與親友們交流最近他從各處聽到的「社區需求意見」,並將親友們的反餽意見分享給我們,例如:社區活動中心的課程如何吸引更多人來參與、社區路牌......
金順大哥的這項轉變再一次證明:「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討論、凝聚社區共識」絕非遙遠的口號,而是人人都能參與的實務。
延伸閱讀:
#生命變革故事
#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