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合作社系列文
從勞動力成本看
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之必要性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談起台灣農民普遍面臨的農業生產困境,許多農民都會不約而同地描述「除草、施肥、噴藥每一項工作都要耗費好多時間體力」、「常常做到腰痠背痛,只好花錢僱人,但工錢越來越貴,而且還常常僱不到人」等困境現象。而若進一步細問其生產成本,也能發現:相較於種苗、農藥肥料等資材、地租、水電等其它項目,「勞動力成本」幾乎總是佔比最高的項目。
農民所必須承擔的勞動力成本,包含三大部份:一部份是僱人從事勞動的工資成本;一部份是農民自身投入田間勞動的時間,也就是自己的工資成本;以及常被忽略的另一部份,則是農民投入田間勞動後,因承受勞動傷害而必須治療復健以讓自己恢復勞動能力的醫藥成本。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從整地勾壟、播種,到除草灌溉施肥噴藥,乃至於採收與初步處理,任何一道工序都需要通過人的勞動方能完成,即便引進農機,亦須人員駕駛操作,此即「勞動力成本」在諸項生產成本中佔比最高之原因。
然而,相較於傳統農村共同體時期,農業生產同樣必須投入勞動,但為何如今「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卻成為普遍面臨的困境?原因無他,自從傳統農村共同體裂解後,台灣農民皆長期處於「單打獨鬥、獨力經營、各自耕作」的原子化(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ety)狀態,因面對盤商與市場銷售而處於競爭關係,傳統農村共同體時期互助交工之相依互存關係已不復見,人與人關係日漸疏遠、各種田間勞動也就只能由農民自身及其家人來承擔,使得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飽嚐人力短缺的孤單感,以及勞動時間長、總勞動量大增的勞苦處境。總而言之,由於人與人關係之變化,導致對原子化狀態的小農而言,除非額外花錢僱人從事勞動,否則田間勞動幾乎樣樣皆是「孤苦勞動」。
更進一步來說,當田間勞動成為農民們各自獨力面對的孤苦勞動,除了必須獨力承擔更多的勞動量、勞動時間、勞動傷害,更重要的是,原子化狀態的小農勢必難有充裕財力購買農機以減輕其勞動負擔,即便設法貸款購買,也必然因為農地面積零碎化而導致農機的使用效益相當有限,小農仍須將相當大量的時間心力投注於自己的農地,勞動力成本必然居高不下。而在台灣加入WTO後,政府又一直擁抱自由貿易,維持原子化小農之高勞動力成本,必不敵排山倒海的進口農商品。
如何降低農民勞動力成本、為台灣的糧食自給生產找到生路?組織農民成立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整合社員農地發展共同勞動、共同經營之合作生產模式,方能打破原子化狀態,使農民通過共同勞動的過程消滅孤苦勞動、降低自身勞動時間與勞動傷害,且因共同勞動而毋須雇工、勞動力成本與總生產成本俱降,進而能夠通過合作社購買共享共營之農業機械,透過農地整合而使農機發揮更大效益、更大程度降低農民的勞動負擔,使農民不僅生產成本降低、收入提高,且時間與身心健康皆獲大幅解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