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參與式預算,我成長了什麼?
從「社區事不關我的事」
到「社區事就是我的事」!
文/江尚謙(斗六市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工作者)
道路積水問題貌似個人不便,其實也是公共事務
再舉一個例子,社區中也有一位退休的陳老師,跟之前文章所提的王太太是好朋友,常常一起去社大上課,原本也是認為社區事務與己無關,因為他主觀認為社區事與己無關,因此即使對於社區現況有些模糊的不滿,也就不在乎,遑論參與社區需求會議的討論,但後來因為我會跟他聊聊生活瑣事與困擾,例如他女兒的求職問題,以及時下年輕人赴澳打工的問題,以此建立信任感與熟悉感;另外,我也會跟他討論如何看待社區裡發生的小問題,例如陳老師家門前的道路總是因不平整而積水,此問題雖看似小問題,但其實這個問題可大可小,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以這個問題便可見微知著,瞭解台灣的道路施工品質。
況且道路積水這個問題不是只有他家門口遇到,整個社區都有類似的問題;當陳老師意識到自己家門前的問題不是只有他家有,而是正個社區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反過來說便是社區公共事務與己息息相關,他便願意來參加會議,主動詢問會議時間,雖然最後還是因為他有其他要務走不開,無法參加會議,但他也協助動員了不少居民參加會議,並且詢問他的好友王太太是否願意參加,王太太參加了最後一次的討論會,功勞也要算上陳老師一份。
此時,陳老師心中,社區事不僅與己息息相關,他也發覺,反過來想,自己的事情不就是社區的事情嗎?陳老師也因此與王太太之間的話題,不侷限於閒話家常,而開始討論起了社區公共事務。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民生社區黃師父教我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