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參與式預算,能否以獎勵提高參與? (上)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

能否以獎勵提高參與?(上)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身為國民,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之一,但是在現實上,除了每幾年能夠投票一次,其餘任何關於國家政策的制定,幾乎都沒有容得我們置喙的餘地,所有的抗議與陳情都像是狗吠火車般無力,以最近引起高度爭議的美國萊豬進口為例,基於擔憂國民健康而站在前線衝鋒陷陣者固然有之,但絕大多數的國民心裡想的,可能是「萊豬進口已經勢不可擋,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風險,盡量不買不吃就好」,民眾類似這樣的避險心態,萊豬不是特例,於基改食品、於核電、於石化產業等皆然。

  然而,討論這些例舉之是非對錯意義不大,問題在於,為何每當這些事關全民的爭議爆發時,我們只能選擇消極避險,而非將自己真正視作國家的主人,進而積極表達異議或辯論之或爭取之?我想,那是因為絕大多數國民實際上都無法參與決策,放棄作為國家主人的身分,不是因為沒有勇氣,而是因為我們從未擁有相對應的民主權力,況且,行使這些民主權力也需要學習的過程,但我們從來也沒有練習的機會,於此,才能知道參與式預算的實踐何以彌足珍貴!

  參與式民主,旨在逐步提高大家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率,讓全體居民成為社區實質上的主人,但在初期的參與率必然不高,那是因為居民從來不享有共同決定社區公共事務的權力,久之,也自然缺乏集體民主討論的動力與能力(比如同理或尊重),而參與式預算就像是一把金鑰匙,能勾引出集體民主討論的動力,進一步開啟社區的民主寶庫。

  囿於過往的經驗認知,許多人都會認為要引發居民出來參與集會,必須要給予物質誘因,比方說送點米麵或給些醬油,企圖提高參與率,但是這些外在物質誘因,充其量只能增加「簽到表上的出席率」,而非實質的參與。況且日後,若養成習慣,沒有物質誘因連出席都不願意。這與我們所希望的提高集體民主討論的參與率,根本是兩回事。其實做為社區成員,多數都有讓社區變得更好的基本想望,只是沒有施力點會讓人漸趨消極,因此,先將社區凝聚起來是辛苦卻必要的道路。有人或許會質疑,沒有物質獎勵,怎麼把人找出來?

  事實上,在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實踐經驗,當我們透過逐戶訪談,掌握到村民普遍能同理獨居長者用餐不便,以及,擔憂長者獨居家中的高風險,再以討論這個問題為由,聚集大家共同民主討論,就形成了社區共同舉辦長輩共餐的社區共識,從經費募捐到志工人力,都是因為社區共識被凝聚起來,才有了獲取的管道,成為了共餐堅持至今的最強後盾,因此,不要陷入一包米麵一罐醬油的迷思,凝聚社區共識,才是參與式預算最迷人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 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作伙運動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 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把握春節假期,終於有機會認識到長期旅外之村民朋友 過去每逢農曆春節,敝協會在東勢龍潭村的駐村伙伴們也和大家一樣返家過年,但今年,我們做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