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健康生活如何可能?(二)
人人健康飲食如何可能?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國民健康署多次示警提出,均衡且健康飲食將有效降低心臟血管代謝疾病及癌症風險,顯見,想要維持健康生活,均衡營養的飲食必不可少。無獨有偶,今年8月BBC也曾製作一個專題提醒大眾,說明飲食不僅影響身體健康,甚至連帶影響精神健康。即使越來越多科學研究證實,均衡營養的飲食之於身心的重要性,即使從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到大眾媒體都不斷地教育與呼籲,即使幾乎人人都知道,在飲食不夠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的情況下,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十大死因,並提高醫療支出與負擔,但至今仍然被多數社會大眾輕忽以對,應該不是我們不夠珍愛自己的身體,而是有其他原因:
首先,在飲食選擇上,追求均衡且健康的飲食,通常只是期許而非必須達成的目標。當我們在決定自己的餐飲時,往往「便利性」的考量會高於「健康」。尤其當工時長、壓力大、自己一人煮飯既麻煩又不經濟……時,走到巷口的便當店、一叫就來的外賣、泡個開水就能吃的泡麵……就自然地變成當下的首選。此時得我們無能為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而多數的餐飲業者面對高強度的商業競爭,當然更不可能也做不到,替顧客的健康飲食做好把關的工作。
其次,受到商業廣告的影響,我們在付費享用餐點時,也會不自覺地把「美食」、「好吃」列入點菜排序的優先順位。尤其當辛勞了一天後,更會格外覺得需要美食的撫慰。而這樣的「令人馬上產生幸福感的美食」,很多時候意味著高油、高糖、多澱粉,使我們離健康越來越遠。
上述其實都是每天外食者必須面對的困境,但是就算放棄外食,選擇家庭自煮,以愛來烹飪,也會面臨小家庭因為成員少,自煮既不經濟又累;家人不是營養師,很難通過閒暇之餘的努力,就能做出一道道營養又健康、兼具色香味的料理等等。
既然通過個人與小家庭的努力,很難讓人人都能做到均衡飲食,那麼我們該怎麼辦?維持健康的均衡飲食除了需要有知識、決心、毅力外,更重要的是塑造有利環境。如果社區居民能一起共餐,一來社區通過共餐,共同採購食材、齊心協力烹飪,必然能最大程度的取得當季最新鮮的食材,讓菜色做到營養均衡。其次,集合眾人的智慧與手藝,就能以有限的食材變出無限的花樣,在兼顧營養均衡與口腹之慾的同時,豐富我們的餐桌。
再者,通過共餐,大家感情凝聚,彼此互相關心、相互照顧,像家人一樣主動關心每個人的用餐狀況,自然能夠漸漸改正偏食、不良飲食習慣等問題。甚至能為特殊需要的「家人」,例如三高患者、素食者等,提供特製的餐點。最重要的是,當社區變成大家的廚房,共同解決家家戶戶各自準備餐點的麻煩與困難,自然人們就不再需要拿高鹽不營養的罐頭醃漬品配飯,也不用重複加熱飯菜。在集體共餐的環境下,社區內的討論,可以讓健康飲食成為一種共同的話題,而不再只是小家庭負責煮飯者的壓力與負擔。大家不僅吃得更營養豐富、更健康,連帶心情也跟著更快樂,也讓社區成長為人人都享有健康飲食的社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