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小農為何不間作?

 #台灣農業

#農地農用


小農為何不間作?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茄子與高麗菜間作(圖片出處:農委會農業主題館


就生物學、農業上,間作是很經常被討論到的,因為間作即是順應自然法則/規律的一種生物防治法,在自然界中,副熱帶氣候(以台灣平原為例)是極少會出現大面積單一物種的(植物),因任何大面積單一物種,或種植過於密集都容易產生病蟲害,不管是過往之蝗災,還是現在的稻熱病、蛾類幼蟲等蟲害,皆是出自此原理,這也是為何可以常見關於稻熱病肆虐的問題。


據我們田間訪談所知,許多小農皆知道間作有其好處,比方說:有效進行生物防治、涵養維護土壤、打造更符合地力規律的農田......等。但現實上採行間作的農民卻少之又少。農民們為何不願(或無法)間作?主要原因有二:


一、就需求面而言

原子化小農想種植何種作物,絕非完全隨心所欲,端看產地流通資本有無採購需求,通常盤商的收購分兩種,一種是整片田事先就包下來的契作方式,一種是農作物採收並經過初步處理後,再來察看品相、決定是否收購與收購價格。如果是事先契作,農民當然沒有條件可以間作,否則便是違約,如果採行後者,那麼另外一種間作的作物是否能銷售出去,又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對農民想維護生計來說,間作不可行。


二、就勞動面而言

間作相較於單一作物種植,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入,因為畢竟作物至少要兩種以上,才能達到間作的生物防治效益,然而,平常小農光是要面對處理單一作物就已經面臨勞動力不足、機械化程度低的問題,所以單打獨鬥的小農,更無法負擔間作的複雜性,且台灣少有因應間作的機械,所以,間作對於原本勞動力就不足的小農,更是不可行。


職是,小農大多知道間作,但不願意也無條件為之,這也是間作常被倡議卻不普遍的原因。簡言之,間作之勞動時間、勞動負擔必大於單一種植,若前者之收益未多於後者,原子化小農怎可能間作?


唯有將原子化小農組織成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始能全面機械化,方有充足的動力與條件實施富有間作效果的農法,而更能友善農地環境,保障農產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咱如何作伙追思社區已故長者?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作伙運動 咱如何作伙追思社區已故長者? 圖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日前,我們咱敬愛的一位龍潭村長者享頤壽過世,我們為了懷念他、向他學習,好好地感念他,作伙辦了一場追思會,希望能透過這個追思會回顧咱社區長輩的一生,並總結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