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
#農地農用
農保給付增加是農民真福利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立法院日前(1/10)三讀通過「農民健康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強調除了加倍提高津貼補助,還包含擴大納保對象、保障農業之職業傷害(傷病給付)等諸多福利,並特別說明此修法為33年來農民福利之重大調整。
大家或許會認為這樣的補貼有總比沒有好,但政府之福利政策是否真能解決農民生計問題,以及挽救農業衰頹的現狀?因此我們才需要探討對農民而言,真正的福利是甚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回到造成普遍農民生計困境之根源為何?不外乎來自以下四種原子化小農之不可免:
1.不可能免於盤剝,售價唯盤商說了算,農民之收入必少且不穩定。
2.不可能免於滯銷,因為原子化小農各自選種,各品項之總產量必失衡,導致某樣作物產量過多或過少,因而特別廉價或高價。售價高之農作物通常於隔年被多數人選種,又因而淪為滯銷品項,農民甚至因不敷成本而直接放棄採收,農民之收入必不穩定甚至賠本。
3.不可能免於災損,近年來氣候變遷更加顯著,災害頻傳,原子化小農無抗災能力,只能任憑無情風雨肆虐,幾乎束手無策,收入必不穩定甚至賠本。
4.不可能免於孤苦勞動所必致之勞動傷害,原子化小農各自營生、各自勞動,必然因為勞動量大而必須長時間做著重複性勞動,持續不斷使用腰椎、膝蓋等身體部位,久了必然累積成身體病痛或疾病。
顯而易見的,農民健康保險無法解決上述四者,更無法阻止農業已逐漸衰微之客觀事實。每一次的修法與福利政策改革,必須面臨財政壓力,能撥出貼補農保津貼之經費額度必定有限,免不了淪為「挖東牆補西牆」,農民更加無所適從,累積一身病痛之下還是必須繼續耕作,當面臨重大疾病需要就醫時,只能期待可以領回更多一點的貼補費用,惡性循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之農業、滿足國民每日飲食需求之農業,卻長期被漠視,這般弔詭的現象,恐怕是祭出再多的福利政策都罔效。真正的「福利」,應該是「福國利民」的政策,絕非只是「插管續命」之補貼,要真正有效改善農民困境、扭轉農業衰微之窘迫現況,必須籌組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始能全面發展機械化/自動化,終結農民勞苦處境、免於勞動傷害,且因集體生產而逐步免於盤剝、發展科學進步之抗災技術,收益不斷提高,自然有更多青年願意從農,振興農業,農民之困境被有效解決,才是「福國利民」之真福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