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 星期二

如何讓農業不再是「福利事業」?

 #台灣農業


如何讓農業不再是「福利事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不久前《陳吉仲留任 學者嘆台灣農業已成福利事業》這篇新聞報導中,不少學者指出農業現今已淪為「福利事業」。其實,農業淪為福利事業,非始於陳吉仲任主委,只要台灣施行原子化小農體制,農業必然依靠補助而苟延殘喘,必然淪為「福利事業」。此根源於「原子化小農之四大不可免於」。


原子化小農之四大不可免


第一,農民不可能免於盤剝。售價唯盤商說了算,農民之收入必少且不穩定;第二,農民不可能免於滯銷,原子化小農各自選種之結果,必是各品項之總產量失衡,導致某樣作物產量過多或過少,因而特別廉價或高價:第三,農民不可能免於災損,近年來氣候變遷更加顯著,原子化小農無抗災能力,收入必不穩定甚至歉收賠本;最後,農民不可能免於孤苦勞動所必致之勞動傷害,原子化小農各自營生,長時間做著重複性勞動,必然累積成身體病痛或疾病。


此也為該篇報導所述,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前台大農經系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照著既定福利政策繼續補貼,但農業衰弱的體質依舊,倒楣的還是農民!」之根源。


如何使農業回歸「福國利民」之公共產業?


農業不但是保衛國家糧食安全之必要基礎,更兼具保養水土維護生態景觀之功能,也是現今因應極端氣候下有效提高保水滯洪,以維護居住及人身生命安全之農業,更別說農業攸關著國民每日飲食所必須!如此重要之產業,難道我們除了持續不斷的補助,使農業苟延殘喘地活著,沒有其他出路?如何使農業回歸「福國利民」之公共產業?


唯將原子化小農組織發展無田埂之農業生產合作社,始能全面發展機械化/自動化,終結農民勞苦處境、免於勞動傷害,且因集體生產而逐步免於盤剝、發展科學進步之抗災技術,有效解決上述四大困境,使農民收益不斷提高,始能引更多青年返鄉務農,帶動農業機械產業、農業資材產業、智慧農業科技產業之發展,徹底擺脫目前「福利事業」之宿命,變革為真正「福國利民」之公共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本文《 中篇 》 (https://yulinpd.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ht m)裡提到,即使村里長已最大程度使每位社區居民都能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