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被照顧者:看到自己拖累家人 其實更痛苦

編按:對許多年輕人而言,長照是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名詞。但隨著臺灣社會的逐漸老化,這個過去我們所認知的「個別家庭問題」已經成長為國安問題。長照人口目前已經有七十多萬,內政部推估,未來七年極有可能突破百萬。長照問題影響到底有多大呢?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又各自面對什麼樣的困境與心理壓力?這樣的問題當前的政策能否真的「幫上忙」?接續著上篇從照顧者的角度來看長照困境,今天這篇則是從被照顧者的視角來看當前長照家庭所面臨的困境。

#社區比總統更偉大?──以長照問題為例  (二)
被照顧者:看到自己拖累家人 其實更痛苦
其實,對照顧者來說,託人照顧這條喘息的出路,使大多照顧者獲得暫時的解脫,但,如果你今天成為了「被照顧者」呢?

被照顧者──僅能延續生物性生命

我們只要一個不小心,不幸成為被照顧者,我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除了身體健康狀況外,被照顧者的心靈層面困窘、人際生活消失,我們還能有什麼想望嗎?

生命如果失去目標,其實也會失去復健的動力,隨著身體越來越退化,更不敢想自己能有什麼目標,更加造成了復健的不易,但現在的問題是,需要被照顧者哪敢想像自己能有什麼生命目標?不要造成家人的麻煩,就已經做不到了,生命也隨著退化而停滯了,固化的人、僵化的事物,每天都一樣發生,整天除了吃飯睡覺,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

個別家庭照顧者再怎麼努力,都難以使被照顧者真正的身心健康

廖阿姨的丈夫,並不是臥床的被照顧者,據廖阿姨自己所說,已經算是很好了,但就是頭昏昏的,整天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據廖阿姨所說,丈夫本來是個溫暖、熱心的人,雖然不多話,但社區的大小事情都願意幫忙,自從身體嚴重退化、病痛纏身,覺得精神狀況也每況愈下,經常盯著一個地方發呆,只說是頭暈,但其實也有心理層面的不甘心,聽廖阿姨說,開始丈夫都會說:「我對人也沒有不好、也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老天要這樣對我?」,親身跟他聊天,其實看到人,只要察覺對方在對他說話,都會很溫暖的微笑說:「我聽不到。」,也不會想要交流太多,一方面因為聽不見,覺得自己特別狼狽,不願意讓別人看見這樣的他,另一方面,也因為生活很單一,不知道可以跟別人聊什麼,連跟自己最親近的家人,說話都有一搭沒一搭,更何況是外人。

廖阿姨的丈夫狀況,讓我想起帶我長大的阿祖。她是我媽媽的外婆,因為同樣住台中,小時候父母要上班,其他親戚都在其他縣市。所以,我從小是讓阿祖帶大的。我記憶中的阿祖,是一個可愛、溫暖,遇事情處變不驚的長輩,小時候,不會隨便打罵,也會跟我們玩在一起,自己就很調皮愛玩,常常突然把假牙用舌頭頂出來,嚇附近來找我玩的小孩,卻自己笑得很開心。她,就是這樣愛玩的老人。

記憶中,身體一直都很健康,還可以追著我跟弟弟跑的阿祖,隨著年紀大,漸漸行走不便,加上我跟弟弟都上中學,在一次老家遭小偷,阿祖的兒女覺得放老人家一個人太危險,決定把阿祖接到高樓大廈住,跟兒子一起住,阿祖的生活頓時就單調起來。行動不便又住在大樓,其實對老人外出不是很友善,阿祖漸漸不願出門,在家裡看電視的時間就多了,也漸漸失去活力。在短短不到七年的時間,阿祖的退化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有時候去看她,會突然想不起來

我是誰。在有次支開外勞,我陪著阿祖在房間睡午覺,像小時候躺在她旁邊,她突然跟我說:「清,妳知道嗎?阿祖覺得好想死,覺得活著很痛苦,每天都不知道怎麼過,什麼都不能吃、什麼都不能做......」我只能是默默不說話,幫阿祖拍拍背,不知道阿祖是壓抑多久,我也不知道可以說什麼,但這跟我認識的阿祖,彷彿不是同一個人。

我想,廖阿姨的丈夫,心裡的痛苦絕對不是我們可以體會的,如果可以自立生活,誰會想要是那樣子?但,活著如果看不見希望,比死過得更可怕。這並不是照顧者想要看見的,但,這卻是照顧者再怎麼盡心盡力也解決不了的絕望。我們如果不希望自己過著這樣恐怖的生活,還有其他出路嗎?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