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共老不夠好,共好不怕老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共老不夠好,共好不怕老


文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圖說】年前,龍潭村識字班舉辦共寫春聯活動。

長者們在紅紙上寫下對於新的一年的祝福。


  過去我們總將長壽視為好事,所以經常在生日的時候祝福別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是因為在多數人的認知中,年老代表可以卸下工作與養家活口之重擔,因此,越長壽就代表,退休後能享清福的時間也越長,但為何當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出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是超過65歲),卻不怎麼令人期待與歡慶呢?因為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在退休後不僅原本的體力活動減少,致使身體日益虛弱,更因為逐漸遠離原本相對活絡的社交圈,在心理上漸趨孤獨,原本期待的「享清福」,其實反而更容易讓生活被孤單與虛無所填滿。


  或許,這就是為何年輕人總是被勸說要趕緊結婚生子,因為這樣老來才有兒女可以依靠、因為這樣老來才能有個伴作陪,但是兒女總有自己的生活要打拚,兩個老伴也終有一個人會先離開,想要終止孤單與虛無的局面,唯有將小家庭觀轉化為社區大家庭,方能實現。社區人際關係若能緊密熱絡,的確就會形成類似家人關係,相互照應相互陪伴,這樣大家就有了共老的條件基礎,「共老」雖然使人覺得相對不孤單寂寞,但其實只是一群長者結伴養老而已。


  而且,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矛盾,許多人當了一輩子深交之友,也經常因為偶發的衝突,致使關係破裂,老死不相往來,連家庭關係破裂也時有所聞,可以想見若社區內總有如許人際矛盾,即便只是期待共老,也絕對遙遙無期。


  讓我們姑且先把孤單寂寞視作要對抗的強敵,在抵禦外侮的道路上,就必須先相當程度減消社區內人際矛盾的產生與影響,方能團結有力,而僅憑個人的修身養性是辦不到的,唯有設置一個集體目標,在大家共同努力實踐的過程中,經過充分的民主溝通與討論,才能人人發揮同理心,也才能建立革命情感,簡言之,共老其實不是「共好」,共好是不分年齡層的民主共治共融。


  當「社區共好」是我們積極想培育長大的幼苗,那麼建成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以作為它的沃土,也就自然而然,在人人感情融洽、互信互助的基礎上,共同打造一個可以集體討論社區公共事務的環境,讓老來依然覺得自己對社區/社會有所貢獻,不只不感孤獨,而且「老而彌能」,每天有積極性目標、有幹勁,如此共好,當然使人不怕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中)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原子化之防疫行動,必仍到處都是防疫破口! 本文《上篇》(超連結)裡提到,唯有村里長才具備足夠的威望、公信力、影像力,方能帶領整個社區總動員,最大程度使人人深刻認識共同參與登革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