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放長時間慢慢做」是問題嗎?

 #《維持原子化小農,好嗎?》系列


「放長時間慢慢做」是問題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田間訪談時,經常發現大部分農友們的工作時間遠超過一般上班族,尤其忙碌起來,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週休二日。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各自經營、各自勞動的小農生產模式所導致。

 

由於大多數農家能夠投入田間勞動的人越來越少,常見一人顧一塊田,至多夫妻倆一起出動。當小農們各自在自己田間打拼時,必然面臨時間有限、人力有限、體力有限的困境。但又因為生產成本一直提高,勞動所得幾乎只賺取到自己的工資,不少小農們便以拉長工作時間替代雇工或者購買更為便利的機械。也就是將原本一天多人能夠完成的工作,拆分成好幾天去陸續完成,這便是小農工時之所以越來越長的根本原因。

 

以果樹施肥為例,就有一些老農提到,年輕時自己跟家人一起勞動,為了求施肥效果最大化,都會認真研究要使用什麼樣的肥料,以及如何施用可以使固肥的營養效益最大化,大家一起動手,不僅效率高,效果也更好。但是,年紀漸漸大了,小孩不在身邊,老伴身體不好,想買機器省力,但要不是買不到,就是不合用或不划算,只好「慢慢來」,把原本一天可以做完的工作,拆分成好幾天陸續做完。反正花的是自己的時間,沒在田裡工作,也是在家裡被電視看。

 

試想,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當農友們將自己最精華的時間、精力花在重複性高、體力負荷大的勞動上時,能夠花在開發更多銷售管道,研究更好的農技、與其他農友交流、跟家人相處的時間、改善社區環境、身體的恢復與休養的時間就會跟著被壓縮。

 

工時長,不僅損害個人健康,影響家庭幸福,更重要的是,當農友們每天耗時耗力在自家農田勞作時,必然沒有精力研究發展更好的農法、開發更多元的銷售管道,思考解決成本日益上升、售價受制於人的問題,甚至不可能發展日常化的民主討論、公共生活,共同面對、學習治理生產與生活上所面臨的困境,更遑論,參觀學習吸收其他社區、社群經驗,激發智慧與能力,在相互支持與培力的實踐中,成長為農業大公民。因此,農友們在田間勞動的時間過長,絕非小農們該獨力承擔、獨自解決的小事,而是攸關總體農業發展、乃至於台灣民主能否深化的大事。

 

唯有農友們能團結起來組建新型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打破地理上跟心理上的田埂界線,將經驗、智慧、人力與資源統合調度起來,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以機器替代重複又沈重的人力勞動,使得工時能一步步的獲得縮短。而復興田間合作放伴,使農友們通過田間合作逐漸建立起共同打拼的信任與信心,就是邁向新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第一步。

 

 

(全文完)

 

延伸閱讀:

交工要成團,須體悟先共利始獲自利!

組織農工團,為何不是解決農業缺工之解方?

自由貿易浪潮沖襲不到與世無爭的農民嗎?

當農產品滯銷成為常態且必然

老農離農,徒留他們對土地的眷戀,還有我們對糧食主權的棄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社區大有為 為何唯有村里長方能帶頭落實防疫?(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本文《 中篇 》 (https://yulinpd.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ht m)裡提到,即使村里長已最大程度使每位社區居民都能深刻...